关灯
护眼
字体:

北魏-太和轶事(4)

作者:京墨13 阅读记录

将她的手按在小扇上,又像雄狮般扑过来。扑过来却不着急行事,有意悬而未决似的挑弄她。逗的韶华实在有些痒,忍不住咯咯笑起来。

拓跋宏欲从太后手中夺权,从皇长子诞生起,便暗中雏鹰展翅。

先利用的便是班禄制。

班禄的本质是要彻底改变帝国官员无俸的游牧旧俗,防止官吏贪污。着眼于增加国家租调的收入以及减少百姓的负担。建立一个正常的官僚制度,以有效扩展君权。

一项旧规的改革,必然掀起一场振动。皇帝要入局,就要先得到亲缘宗室们的支持。

可班禄,伤害的就是宗室旧贵们的利益。

皇帝必要拿一样等价的东西去交换才行。

拓跋宏做的轻描淡写,但在心里作壁上观,不免有些鄙夷:

“看啊,你的血亲们都说要为你效犬马之劳。实际上,都只想要从你手里得到更多的好处罢了。”

拓跋宏私下同宗室们达成交换的结果,很快出现在了韶华面前。

常夫人因子冯夙的北平王爵获封诰命,此刻正让诸没入宫中的常氏女们,向她见礼。(注5)

常夫人先前未曾告知,是怕她多想,亦不想她一早便洞悉宫廷的残酷。

但此时此刻,韶华却后知后觉的想起来,难怪常夫人挑选媵妾时,名录中无母家常氏的女子。原来,具是因罪被没入宫中为奴了。

常太后长兄常英自太安初,便以外戚的身份任侍中,太宰,进爵为王。常太后之弟常喜则为左光禄大夫。从兄弟们亦入朝中为要员。

诸常自兴公及至是,皆以亲疏受爵赐田宅,时为隆盛。(注6)

常欣子常伯夫在冯熙之前担任洛州刺史。

前不久,常伯夫之子常禽与常员一道,共为飞书,诬谤朝政。

事发,有司执宪,刑及五族。

拓跋宏却以昭太后常氏故,罪止一门。(注7)

常伯夫之父常欣因年老,赦免归家,恕其孙一人扶养之,给奴婢田宅。

其家僮入者百人,金锦布帛数万计,赐尚书以下,宿卫以上。

另有妇人女眷入宫中为没奚官。

此来拜见,只得远远一观,从前相熟的姊妹如今天差地别。

但因这层血缘,冯太后和韶华都会对她们多有庇佑。

冯太后将她们安排在活计轻松的室中,预备先历练一番。

还好魏宫之中并不禁止奴婢为女官,为宫妃。

“她们是有出路的。”常夫人这样想。

她也和冯太后一样,不欲叫她们打扰了韶华和至尊之间的感情。

冯太后不必问,常夫人却忍不住问了:“说是未曾幸过别的宫嫔,可是真的?”

韶华含笑不语,歪头拿起了拨浪鼓,逗正躺在摇床里的皇长子。

他还没有名字,只得一个表字,叫“元道”。(注8)

常夫人因此而喜,又因此而忧。

难免叮嘱女儿,感情好自为所欲,但也不必太过在乎分宠之事。

乃父冯熙尚不能被束缚住,更何况宫廷之中,此事难免。

若因此拈醋,恐惹陛下不喜。

她面上不表,还是听进心里去了。

当日拓跋宏求欢,便有意拒起他来。

他还以为她欲拒还迎,更是兴致勃勃。

韶华唯两支素臂,自然抵不过他千军万马的恢宏之势。待得事毕,他仍不肯退出,偏要享受娇软余韵。

韶华便用双臂环抱他的脖颈处:“官人觉得这般可好?”(注9)

跟在他这个好字后头,她又问,“比别人如何?”

拓跋宏听说她母亲来过,心中自明。

她是他的宝,哪怕是为了自己的欢愉,也要让她开心。

他亲吻她,对她说:“不必同别人比,你就是最好的。”

世人皆知后宫佳丽繁多,韶华又何尝不懂。拓跋宏乃至尊,富有天下,想要多少美人都可以。

若真要变心,一个小小的她显然是没法子的,不若享受今朝。

“守住皇长子,岂不更好?”地位和尊严是要有权柄才能支撑的。

太后自觉时机已到,便徐徐图之。

上一回她说到诗经庭燎,这一回便说起了皇长子。

大魏历来长子继位,是故说是皇长子,几乎默认是皇太子。

做皇太子之母,等于将帝国的未来牢牢的把握在手中:“如此,即便无宠,也得十分敬爱。”

太后将经验倾囊而授,她自己便是这般过来的。

将子贵母死定为旧制,就是在为自家人铺路。

韶华不说好,也不说不好。

只时常来探望皇长子,太后也让皇长子时常去陪她午睡。

看的久了,太后难免纳闷,觉得侄女不甚爽利,她到底有没有听进去她的话呢?

于国事她杀伐果断,针砭时弊,于自家女郎心事上却犯了难。

她身侧的王遇说:“贵人娘子聪慧,有主见。奴瞧着必有自己的主张,太后不若松松手 ,且看她如何做。”

另一侧官职矮一些的剧鹏却说:“娘子到底才十四岁,太后莫急,小孩子是要慢慢教的。”

王遇为太后簪上黄金花树步摇,在心里笑讽剧鹏年少无知。

太后十四岁时已是先帝养母,获册皇后了。这时候提年龄,岂不更显贵人娘子的幼稚愚钝?

太后兼听,也想等一等,看看韶华会如何做。

矛盾来的很快,皆因均田制而起。

朝廷意在举一场大改革,使土地和人口皆归朝廷所管制。

这无意间削弱了各领民酋长们的权势,也打击了宗室旧贵们屯田私藏人口的习惯性做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