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计(64)
莫于池给被扣在渑城的副将写信告知,自己也从江南出发。
硫国养的兵此刻也在西境边缘徘徊。
他冲进宋堰的营帐,那人此时已满身是伤,身上的铠甲还未褪去,神情严肃,侧脸沾满了血迹。
见莫于池来,他很快便移了位置站在身侧。
莫于池走上前望向沙盘。
“如今西境军在何处?”
宋堰指着岐城:“我们早就将百姓遣散,如今占了三座空城。”
岐城的是中心地域,离城都和唐城都差不多。
“兵力还有多少?”
“二十一万。”
他比援军要先到,如今赶来还需三日的脚程。
西境军可不会平白无故让他们三日。
莫于池仔细看着地势,又想着岐城有什么可利用的优势。
如今这一城多石桥,要他们在桥上走是不可能的。
莫于池望向两地的相连处。
岐城地势高,反观雁城就相对较低,更何况它多河湖。
莫于池拍桌:“今日叫上水性好的兄弟,蛰伏水下!”
宋堰有些震惊,周围的副将也感叹他的大胆。
且不说藏在水里这一法子够不够安全,就算他们藏成功了,那一出水还有能力打吗。
“岐城与雁城相连有三条河湖,找五千习水性的藏在水里,城门上架好弓箭手。”
“待他们露头,弓箭手先发制人,水兵后上,剩下的人随我走陆路。”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太敢应下这一方法。
宋堰捂着腰上的伤,也在思索着这个办法的可能性。
而后他跪在地上。
“末将愿随其后!”
按理来说,宋堰该是这一方主将,可他的兵术都是莫于池教的。
他这么一跪,身后的人也都跟着他附和。
莫于池召集军队,在高台之上往下望去。
二十一万兵力,其中最小不过十二。
他从中选出五千水兵,吩咐他们丑时一刻开始往城门河湖走。
打仗最常见的便是措手不及。
丑时,莫于池将弓箭手安排在城门之上,宋堰带兵伫立在城门之下。
雁城的周围多树木,前方便是河湖,上面搭了两条宽七尺的石桥。
他带着剩下几个梅阁的杀手闯进西境军营,几人在营外徘徊,举着火把扔了进去。
在四周守着的西境兵立马冲出去。
莫于池闪身跑回树上,见军队朝雁城那边走去,他连忙跑回高地点燃烽火,烟雾缭绕,水兵全都藏匿在水下,毫无波纹。
西境军见雁城如此平静,便想着直捣黄龙。
莫于池有一小队的兵藏在城外的树林里,待弓箭手爬上城墙朝西境军射去时,他们才发觉自己中了圈套。
为首的副将大喊撤退,奈何已经跨过了石桥。
夜里黑的不见五指,他们又专心看着前面的路,自然忽视了桥下的人。
水下的人也起身朝马匹刺去,受了刺激的马匹胡乱奔跑,也不知冲撞了多少人。
众人抬起手中的兵器朝西境军打去,宋堰适时大开城门带兵迎敌。
他坐在马上,长枪挥过敌人的脖颈,鲜血四溅。
弓箭手从城门下来,而后又带着盾冲出城门。
宋堰擅用长枪,在他范围之内没人能近身,如此更方便他冲到副将面前。
对方看起来似乎很精明,一手刀法也耍的不错。
他抬枪挡住副将挥过来的刀,将脚松开踹向身下的马匹,它如弓箭一般朝前冲去,两人纷纷下马。
副将说着清晰的城都官话。
“手下败将。”
宋堰转枪扫过他的身前,玄铁矛尖划破他的铠甲。
那人后退几步,挥着刀直直朝他面门砍去。
长枪也有弊端,灵活性终究不如刀好。
他跪地弯腰,长枪立在身侧,手腕一往下压,将他手中的刀砍落在地,一同掉在地上的还有副将的手。
不等人反应过来,他又是伸腿扫过他的下盘,将人带倒。
副将被宋堰刺穿。
他将矛尖刺进副将的心口。
“夜郎自大,终亡己。”
他拿下西境副将的首级高举空中,众人顿时失了军心想要往回撤。
莫于池从树林后出来,带着五百小兵将逃兵围住,他与宋堰两面夹击,将西境军一一斩杀。
留了几个探子,他将让人带话:如若今日不退岐城,死的就不止这些兵。
西境副将,夜间遇袭,急于功,带兵三万,全军覆没。
如今这一仗胜利,士气大涨,莫于池在军中的威望也高了。
众人似乎也开始认可他,凡有异事都同他商议禀告。
莫于池加急书信送回城都,又开始着手后面的战事。
如今粮草充盈,但兵力折损过快,他虽然挡了一日,但剩下两日他不保证对方不会卷土重来。
藏匿水下的方法定是不能再用第二次。
众人望向他,眼里全是希冀。
莫于池已经有一天一夜未曾闭眼,他揉了揉酸痛的脖颈。
“先巡查城门,如今岐城回来了那便只剩两城。”
“是!”
莫于池坐在主位上,随口问道:“苏词措呢?”
宋堰难得失了声。
他抬起手捂住自己半张脸,而后摇头。
第三十九章
莫于池狐疑的朝他看去,那人神色淡漠,对于苏词措的去向似乎毫不在意。
宋堰靠近他耳边小声道:“日后再提。”
他这么一说莫于池也不好多问。
在西境退兵的这几天他写信送到白相府,奈何一直没有回信。
奈何战事当前他又不好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