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计(85)
第五十六章
这件事情查起来更为复杂,他的手不够长,知道这件事情的人也不够多。
他再一次去找了小八,那人身上的衣衫破旧,上面没什么伤痕。
“小八,那份密卷。是你偷走的吗?”
月份走的快,白风誉的衣服也轻薄了些。
他一身白月长衫站在门口,同屋里的小八对视。
那人正在喝茶,闻言抬头看向他。
“不是,我只偷了那个匣子。”
这么多年沉住气蛰伏在相府,只为了偷那一个匣子。
白风誉皱着眉看他,声音又轻又慢:“为什么?”
小八扯起嘴角:“没有为什么,不过是随心而已。”
这么多年,白风誉从未亏待他一分一毫。
“那个匣子里,到底放了什么?”
他不信一个并未谋反的信件能让晏源如此大张旗鼓,把他搞入狱也要拿到。
小八沉默了。
他并不知道那个匣子里是什么,晏源只告诉他能让白勉成死。
白风誉见他什么也不说,转身便想走。
“主...白相,你要关我到什么时候?”
白风誉转回来:“除非你告诉我,为什么要帮晏源。”
小八梗着脖子不回答,偏过头去不看他。
白风誉叹了口气:“这么多年的忠诚不似作假,我只想要知道原因。”
见那人似乎并不想开口,他止住话头。
“戚蔚然说,这毒什么作用都没有,只是看着吓人。”
“你本心不坏,我也下不去死手。”
“我能等,直到你开口,代价就是你被关在这儿。”
说完他便走了出去。
外面都是梅阁的人守着,平日的吃食也从未苛待过他。
大概是知道白风誉不打算拿他怎么样,这些日子也乐得清净。
白风誉也去右相府问了谭户几次,他闭口不言。
其实议论前朝之事本就不对,但白风誉太坚定,他招架不住。
“那日的密卷不是给你看过了吗?”
白风誉点头:“晚辈找不到父亲那一份密卷,想着唯一知晓此事的便只有右相了。”
谭户皱着眉回想:“那年我被下派渑城处理事情,夺嫡之位并不清楚。但确如你所想,皇上的血亲都不是早夭。”
“我回城后先帝便重新封了太子,但自那之后我就没有见过先帝了。”
他又想到什么,转而道:“先前你父亲是要去雁城的,但先帝将他拖住了,知道这些事情的除了你父亲就是宫里的人,但早就被换干净了。”
晏安即位时,皇宫里连太后都不曾有,说是一同下葬给了先皇。
他这些事情的疑点太多了。
这么多年对于前朝之事他从未关心,只觉得晏安是个明君,而且他在位二十多年,白风誉也未曾听闻过他有什么弑父弑兄的谣言。
他拱手谢过,又仔细回忆着密卷所写。
建元十九年,彼时皇上还有七子,五女。
剩余四子莫名早夭,年仅三岁。
三名女娃不知所踪。
有宫中谣言说皇后嫉妒其他妃嫔,将子女杀害。
建元二十三年,皇上膝下仅有两子一女。
右相被遣去渑城剿匪,左相出雁城抓贪官。
圣上说有要事相商,让左相晚了几天才去。
同年,右相回城,陛下仅剩晏安这第八子,剩下一儿一女的尸体在郊外被找到。
白风誉的记性很好,也将那些妃嫔的名字记得清清楚楚。
晏安母亲为六品小官的女儿,在宫中也只是个小妃子。
生下他之后就去世了。
剩下的那些子女不是贵妃所出便是宠妃。
如今已然夏至,夜里还算凉爽,他坐在院子里的小石桌旁,打着扇子发呆。
莫于池帮他把兵部事情处理完后就搬回镇南府了,如今府中也只有戚蔚然在了。
他慢悠悠的给自己续茶,身后传来疾步的声音。
戚蔚然伸手把糖葫芦展到他面前:“小阿誉,吃不吃?”
白风誉接过:“这么晚怎么还没睡?”
戚蔚然转身坐到他对面给自己斟茶,看他咬下一颗山楂在嘴里嚼着。
“睡不着。”
他也没问这么晚在哪弄来的糖葫芦。
两人就这么相顾无言。
戚蔚然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茶杯。
“你前朝事查了多少了?”
白风誉吃完最后一颗山楂,他将木棍放在桌上,喝了口茶淡淡甜味儿。
“不好说,宫里的事右相也不太清楚,那年他也被派遣走了。”
见没什么苗头,他又问道:“那小八说什么了吗?”
白风誉摇头:“他太犟了。”
忽然想到什么,把身后的暗卫唤了出来。
今日当值的是暗一,刚好也是筛选府中侍卫的那一批。
“小八本来叫什么?”
暗一翻着册子,找了半晌。
“夏明之,祖籍雁城。”
雁城。
白风誉醍醐灌顶。
小八入府时年岁不大,又是暗一查过的,白勉成自然而然就将他放了进来。
戚蔚然在一旁听着,他嘴唇微张,听到夏明之这名字的时候皱眉。
“雁城夏家?不是你爹当年查的那一贪官吗?”
白风誉转头看向他:“贪官?”
戚蔚然点头:“我虽然入府入的晚,但也听白老爷提过此事。”
“他说雁城夏家有个贪官,是个倔驴子,口供都在,一直矢口否认,后来夏家家主被人杀害,白老爷也知道他是被陷害的了,是夏家的旁支贪污从而嫁祸给他。”
“这件事情影响不大,但主家就只有一个小儿子,听说到最后都没找到他,白老爷一直想给他谋个好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