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寄居蟹的春天(25)

作者:砚米 阅读记录

池斌不由自主的上手捏了一下,对上李小蟹懵逼的眼神,扯了扯嘴角道:“烧成猴屁股了,赶紧躺下补觉。”

李小蟹:“......”

总感觉自己被占了便宜。

不知道是不是房间太小的缘故,池斌热得口干舌燥,他下楼喝了杯冰水,突然想吃水蜜桃了。

数日后,李小蟹的病好了。

采访当天刘艳一大早就开车来接他们,副驾驶座的是刚毕业的实习记者小孙。

小孙手边也拿着一部相机,见池斌上车后就恭恭敬敬道:“哥,刘姐跟我说了,你拍照技术特别牛,让我今天好好取取经。”

小孙身上有刚步入社会的青年那股单纯和热忱,池斌对他笑了笑:“该学的技术你们在学校里也学了,剩下的就是用心了。”

“我刚摸相机的那会带我的老师就说,拍人物就是在讲故事,如果能直观的看出来摄影师想表达什么就算是成功了一半。”

刘艳拍了拍小孙:“放轻松,今天你就是去打下手的,多看,有不懂的回来再问。”

到二院这一路上,刘艳都在讲夫妻俩的近况和他们的女儿。女孩叫王思思,读大二,很懂事学习成绩也很好,就是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

“王大哥请了律师,在跟那个房东打官司,不过听说对方很不好惹,还扬言要整他们一家。”

小孙嗤之以鼻:“这都什么年代了,法治社会还敢这么嚣张。再说人人都会拍短视频,不怕被曝光人肉吗?”

“互联网只是工具,掌握工具的始终是人。”

池斌在娱乐圈待得久,明星的八卦丑闻隔三差五就有新鲜事,但最后爆出来且闹大的要不就是被资本放弃了,要不就是没有谈妥价格。

真理想战胜资本和权利,是少之又少的奇迹。

李小蟹见车里的气氛有些凝重,忙岔开话题道:“姐,既然店里只有王思思一个人,菜肉都准备好了吗?”

“放心吧,我们还有一个同事去了市场,他采购完直接到店里跟咱们汇合。”刘艳早就开始准备这件事,花费了不少心思,头版头条她是拿定了。

车子停在第二人民医院的内部停车场里,四人改为步行。

第 14 章

爱心餐馆在狭窄的小巷口,屋内是老旧的木质桌椅,木纹已经模糊不清,隐约散发出油烟和香料的味道。

昏暗的灯光照在墙上碎了一角的挂钟,大概因为太久没换电池,分针一直在原地卡动。

王思思已经到了,女孩穿着简朴的运动裤和白T恤,长发梳成高马尾,看上去还像个高中生。

她怯生生地和刘艳四人打招呼:“早、早上好,麻烦你们了。等会我该做什么?刘艳姐我都听你的。”

刘艳挨个介绍完后把李小蟹推出来:“你跟着这个哥哥做饭就行,听他的。如果有患者来跟你打招呼,或者询问你父母的近况,你就如实回答。”

王思思乖巧地点头,李小蟹也是个i人,局促地和女孩问好:“我、我先去看看后厨。”

爱心餐馆已经关门半年了,好在夫妻俩走的匆忙,厨房里的工具和调料还原封不动摆着,也没有过期。

正好采购的车来了,除了池斌负责拍照记录外,其他人全部在厨房给李小蟹打下手。

刘艳逗他:“小蟹弟弟,今天你就是大厨。”

李小蟹脸刷一下红了,摆手道:“我、我差远了。”

他穿上围裙,池斌就自然且顺手地站在身后帮他系绑绳,俩人在家里做饭的时候已经习惯了,倒是王思思多看了两眼。

刘艳的同事是个中年人,已经秃成了地中海,自称吴哥。

“思思,我们和你父母沟通过了,想必你也知道餐馆准备转租出去了,所以今天是最后一天营业。”

王思思默默点头,从她懂事起就知道家里在开一间不怎么挣钱的餐馆。

爸妈总说是在积德行善,可悲剧还是接二连三地落在他们头上。

王思思不喜欢做饭,更不喜欢闻油烟味,她对这家餐馆没有任何感情。

有时候忍不住会想,他们家要是以前能多攒点钱,老爸得了病也不用这么发愁了。

李小蟹看出王思思情绪低落,递给她一根白萝卜:“能帮我削一下皮吗?”

王思思快速整理好情绪:“好。”

上午九点,爱心餐馆开门营业。

因为还要同步发到网络上,刘艳打发小孙在把相机在角落里架好,他们还要多拍一些视频素材。

九点十分,店里迎来了第一位顾客。

闫鹏的父亲复发肺癌晚期,医院已经委婉的告知他没必要再浪费钱了,患者临终前想吃什么想干什么都尽量满足。

虽然闫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听到老父亲已无药可救只能等死,一时间还是接受不了。

他烦闷的抽着烟走出医院,没走多远竟然看到巷子口的那家爱心餐馆开张营业了。

闫鹏知道半年前这里关门也是因为老板娘生了重病,眼下重新营业了,他还挺替老板高兴。

“王哥,嫂子病好了?”

闫鹏还没进门就大着嗓门嚷了一句,结果回应他的竟然是个举着相机的年轻人:“来吃饭吗?您是不是认识这里的老板?”

闫鹏:“啊?”

片刻后,他才从主持大局的刘艳口中得知这家店的老板也得了白血病,在厨房里忙活的是夫妻俩唯一的女儿,而今天过后这里也要关门了。

“不该啊......”闫鹏听后唏嘘不已,摇头道:“王哥和嫂子都是好人,别的地方一份饭十几块钱,他们才收九块,有时候患者家属舍不得花钱王哥还给免费添饭。”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