仵作惊华(511)
她心头微动,再度走向库房深处……
仵作身份低微,无法入宫,亦无法去各个权贵府上探问,她能看到的,无非便是大理寺内的卷宗,此前她至多翻看过十六年前的瑶华之乱案,再往前的陈年案卷,则极少涉猎,但瑶华之乱时,长公主和驸马已经成婚,傅玦调查过,他们婚后一切顺遂,并无怪事。
那成婚之前,秦瞻在翰林院任编修时呢?
……
孙律从拱卫司出来,正好撞见吕璋和齐国公一同出宫,二人本已年事已高,又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事,不到半月,面上又添几分沧桑。
此刻二人沉默不语地走到宫门楼之前,看到孙律,皆停下了脚步。
满朝文武皆知,临江王府已被关入拱卫司大牢。
“吕老将军,国公爷——”
孙律拱了拱手,吕璋和齐峻也对他点头,吕璋又看了一眼拱卫司的方向,满脸的欲言又止,但此事事关重大,吕璋不知该从何处问。
迟疑之间,却是孙律当先开口,“两位面圣,可是为了两位姑娘的案子?”
吕璋沉沉叹气,“此案本是王爷主管,早前透露过一二,说极不好查,如今他竟是宁家之人,那案子便没了牵头之人,交到了大理寺手中,实在令人堪忧。”
齐峻也试探着道:“指挥使可知陛下之意?”
孙律抿唇,“陛下也十分为难。”
吕璋和齐峻对视一眼,想孙律之身份地位,自然是亲皇室远朝臣,二人面色微肃,不打算多言,很快吕璋道:“是啊,陛下定是为难的,太后的意思也十分分明,如今再没了王爷打头阵,便是难上加难。”
他二人与孙律话不投机,也心存忌惮,很快提出告辞。
孙律望着二人佝偻着背脊远去,眼瞳沉沉的未语。
待出了宫门,齐峻看向吕璋,“老将军打算如何办?”
吕璋拄着手杖,语气已有些无力,“匀昉无召不得离开驻地,折子已经送入宫中,陛下却迟迟不肯批复,他不回来,我一个老头子说话不管用,事到如今,也看出几分世态炎凉,本以为有临江王的许诺……”
说至此,他眉头微蹙,当日傅玦说要拼死一搏,他们还颇为不解,眼下看来,他不是为了旁人拼死一搏,正是为了他自己,吕璋神色一肃,“陛下不会在这个当口处置临江王,而如果真的到了临江王都被处置的那日,我们两家的孩子又算什么?”
齐峻何尝不懂,他点了点头,依稀回想起了旧事,“当年瑶华之乱时,我尚未继承侯爵之位,事发之后,父亲他……”
吕璋道:“我记得,老侯爷站在太后一派,是上书严惩陆氏的其中之一。”
齐峻眉头皱了皱,吕璋反倒十分坚定,“当年情势所逼,顺势而为的不止齐国公府,如今还有挽回的余地——”
齐峻深吸口气,又沉缓地点了点头。
……
孙律在原地站了一会儿,心底不知在琢磨什么,眼见日头偏西,他出宫上马,快马加鞭往大理寺而去。
一进大理寺,便见宋怀瑾带着几个差吏迎了上来,孙律目光一扫,一眼看到了站在人群最后的戚浔,想到傅玦从前经常将戚浔带在身边,又想到傅玦在牢室内所言,他开口道:“宋少卿和戚仵作随我来,我有话要问。”
宋怀瑾和戚浔自然应下,其他人则紧张起来。
临江王东窗事发,如今已被下狱,孙律自然成了查办此案第一人,如今却要来找宋怀瑾和戚浔,莫非是怀疑她们早就知晓临江王之事?
外间众人面面相觑,进了堂中的二人也有些紧张,孙律落座,目光森严地扫视过两人,“谢南柯招了吗?”
宋怀瑾摇头,“还未招。”
孙律狭眸,“徐闻璋的案子可有卷宗记录?”
“有!”戚浔忍不住答话,转身便朝后院跑去,不多时,捧了卷宗与她今日查问案卷的摘要出来递给孙律。
孙律若有所思的看她一眼,低头去翻卷宗,为了追逃,瑶华之乱的案卷他已经看过多回,自然记得有徐闻璋这一号人物,但当年牵涉的证人颇多,徐闻璋又非顶要紧的,自然记忆不深,但如今看到钦州驻军案的细节,再想到瑶华之乱,两者似乎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他一目十行的看完,一抬头,又对上戚浔殷切的眼神。
这时,却是宋怀瑾先问道:“指挥使,王爷如何了?陛下是何意?”
孙律将案卷一合,“人在牢里,至于圣意,不敢揣测。”说着示意手上的案卷,“这卷宗我要带走,谢南柯既然在你们此处,护好他性命——”
说完此话他便站起身来,但走出两步之后又回头,他看着戚浔,“你知道吗?”
戚浔心底突地一跳,敛眸,摇头,“卑职不知。”
孙律点了点头,大步离开了大理寺。
他刚走,王肃等人冲进来,“大人,怎么回事?王爷的事,应该与咱们无关吧。”
宋怀瑾呼出口气,“现在什么都说不好。”
众人心底皆是一沉。
……
孙律大步出了大理寺,翻身上马之后,却并未立刻扬鞭,他转头看向大理寺正门,忽而低声吩咐身边随从,“去两个人,去万和绸缎庄走一趟,将当初店里见过戚淑次数最多的小厮带回来,我有话要问。”
随从应声,孙律这才直奔国公府。
回了府中,他并未立刻去书房,而是脚下步伐一转,往忠国公孙峮的主院而去,走到半路,却碰上迎来的孙菱,她喊了一声“哥哥”,又凑上来问:“哥哥,宫中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