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伯府翻身记事(267)

作者: 采云 阅读记录

“为何?难道他镇南王府还能越过太子去?”刘心瑶疑惑地看过去。

林文杰耐心分析道:“此前,我们就分析过,镇南王府想悔婚,应是皇上或太子的意思。既如此,他们明知道上面不喜,为何还一定要结亲呢?

更何况,现在我们已经和寿春侯府结亲,他们却还是坚持,难道真不怕被猜忌?只能说明这亲事有非结不可的理由。

他们既然敢违逆上面的意思,就说明对这门亲事有绝对的把握。就算太子殿下反对,他们也有应对之策。”

“且不说对伯爷和二弟的仕途不利,单说今日闹成这样,二妹妹嫁过去能好过吗?”刘心瑶急道。

曾芙也是一脸担忧。

林云珠安抚道:“你们不用担心。他们既然顶着违逆上面的意思也要结亲,说明,我或者是永宁伯府对他们多少有些用。公主是聪明人,不会做损人不利已的事。”

林文杰叹道:“认真说来,人家的确从未说过亲事作废。”

他这样一说,所有人都不说话了。

人家只说了推迟,是没说作废呀!

而且,这亲事最早是他们家上赶着的。现在他们一家见镇南王府这亲事没好处捞,就想撇开人家?

只可惜,镇南王府可从来不是软柿子,从他们自已贴上去那一刻开始,亲事成不成,都由不得他们做主。

但你要说这门亲事虽然现在没什么好处,但一开始,他们永宁伯府是获利的。

在林云紫初入东宫的时候,安国公主给予了一定的庇护。

虽然对安国公主来说不算什么,但他们一家最无助的时候,是人家伸出了援手。

后来,安国公主在有意悔婚的时候,也专程去了东宫,为林云紫撑腰。

这些,他们不能忘。

林云珠低头反思,其实最早的时候,他们一家也清楚,这门亲事是前期能保林云紫,后期弊大于利。

只是眼看有机会撇清,不甘心罢了。

不过,时局变化,以后的朝堂又是什么局面,谁能说清楚呢?

既然决定结亲,那就没必要把关系弄僵。

说不定多年后,镇南王府又成了他们的助力呢?

第229章 安国公主提亲

安国公主回到府里,就开始准备提亲的事。

不是她想要死贴着永宁伯府。

永宁伯府现在和寿春侯府结亲,他们再贴上去,以皇上的心思,不猜忌都不可能。

但她没有办法,徐定去了一趟归德永县,回来就信誓旦旦地说,普光寺那住持说的是真的。

那就意味着徐定不娶林云珠,镇南王府可能就得绝后。

虽然她现在还是半信半疑,但这种事赌不起。

就像皇上不一定信那凤命之说,但他也绝不会让林家嫡女外嫁。

安国公主心里叹息。

若是他们快一步,早于寿春侯府去提亲,可能寿春侯府就不会跟永宁伯府结亲了。

那样,他们镇南王府的压力也会小些。

但世事难料,终究是走到了这一步。

只怕她和皇上的兄妹之情,很快就会被磨得消散。

因为徐定前一日回京,明日就要上门提亲,这时间很是仓促。

安国公主一直忙到天黑,才算准备妥当。

正打算洗漱后休息,就见徐定抱着一个匣子来了。

“母亲,明日你把这东西交给林二。就说给她做嫁妆。”说着直接将匣子塞到安国公主手里。

然后,转身就走。

“哎,明日你不去吗?”安国公主大声问道。

对外都说的等你回来再亲自去提亲,你现在不去,那他们镇南王府不是自已打脸吗?

“不去了!”

说完人已经不见了。

安国公主叹息一声,这傻小子,是觉得之前对亲事迟疑,现在没脸见人家了吧!

她把那匣子打开,见里面放着厚厚一沓银票,还有两张地契,正是皇上赏的那两个庄子。

安国公主看着那两张地契,有些无语。

这地契上写的你徐定的名字,你给人家也没用。要换成林云珠的名,得你们两人去顺天府衙办呀!

辛嬷嬷在一旁劝道:“世子可能一时没想到,反正以后都是一家人,谁的名都一样!”

安国公主没搭理她,这怎么能一样呢?

徐定说了给人家做嫁妆,显然就是想送给人赔罪。

但你现在这样搞,达不到效果呀!人家还以为你故意的呢!

林云珠这人,脑子里的弯弯绕绕也不少。

他们为了子嗣把人娶进来,若因为亲事,夫妻两个生了嫌隙,以后麻烦不少。

最好是让徐定把人哄得跟他们一条心才好。

正要把匣子关上,就看到银票中间夹着一张字条。

打开一看,上面写着:顺天府已经打点好,随时能去换地契。

安国公主挑眉,这就是说徐定今日已经去顺天府那边把他要完善的手续完善了,还跟那边打过招呼。

林云珠随时能去把地契换成她的名字。

安国公主满意,把东西放进匣子里装好。

这点银子和这两个庄子,她根本不放在心上。徐定给林云珠了,以后还不是留给她的孙儿?

第二天,安国公主请了官媒上永宁伯府提亲。

两家的主母都擅长变脸术。

昨日还争得面红耳赤,今日又亲近得如同一家人一般。

安国公主把徐定的那个匣子交给林云珠,帮着徐定说了一堆好话。

虽然徐定没出现,但林云珠也没在意。

徐定这人,以后慢慢哄。等他执掌了金吾卫,说不定能派上大用场。

上一篇: 仵作惊华 下一篇: 卿卿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