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伯府翻身记事(342)

作者: 采云 阅读记录

随着皇上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恭王的支持者渐多。

林云紫相信,姜太妃接下来会有更激进的手段来对付她。

所以,姜太妃必须死。

第292章 造势

对于坊间的传言,皇上这次没有再姑息。

这传言散播得如此快,必定是有人在背后操控。

皇上直接派了锦衣卫出马,但凡散播皇上遣人刺杀恭王这一不当言论的人,通通抓起来。

罪名是挑拨皇上和恭王之间的兄弟感情。

且这次可不是投入刑部大牢。

而是直接让锦衣卫审,势必要审出背后指使之人。

锦衣卫的手段,连京城的十岁小儿都知道有多可怕。

于是这些抹黑皇上的言论很快被压了下去。

但是,对于行刺恭王的凶手,却一直没抓到。

如今,还在满城搜捕。

永宁伯府的人一点不奇怪,有余家打掩护,怎么可能抓得到?

岑院正断言,姜太妃撑不过三日。

结果,第二日一早,姜太妃薨了。

太后表现得十分哀痛,当即去了翊坤宫大哭一场。

皇上发话,厚葬!

太妃的丧礼,倒不用命妇们进宫。

但作为姜太妃的儿媳,恭王妃却是一定要进宫的。

恭王妃进宫,就没人给恭王打掩护了。

皇上以担忧恭王伤势为由,再次派了太医去恭王府,为恭王诊治。

恭王完全没想到姜太妃突然就薨了。

他之前去看望姜太妃的时候,也没怎么放在心上。不过是个风寒,瞧着也没多严重。

只是姜太妃一死,宫里的部署,就变得被动起来。

特别是林贵妃那边。

林贵妃出事,是他能上位的最简洁,也是最保险的一条路。

但宫里对林贵妃护得极严,林贵妃自已也很谨慎。

姜太妃两次出手都无功而返。

母妃曾跟他保证,必定在林贵妃生产前,将其抹除。

如今母妃一死,这条路就断了。靠他自已,向宫里伸手倒是不难,但把手伸进云景宫,根本不可能。

恭王知道皇上这次再派太医来恭王府,他必定是躲不过去的。

便在太医刚踏进府之时,自已醒了过来。

伺候恭王的丫鬟,看到太医就露出一副喜极而泣的表情。

“王爷刚醒,恰巧太医就来了,您快为王爷诊治。”说着还塞了一张银票给太医。

又让人去宫里通知恭王妃。

太医心道:可真是巧!

林云珠从安国公主那里知道了恭王醒来的消息。

见安国公主黑沉着脸,明显对恭王最近的动作很不满。

便在一旁叹道:“恭王殿下能醒来,相信外面那些传言能消停些。”

这话明着是说恭王醒来,那些指责皇上暗害恭王的言论就站不住脚了。

但外面那些传言本就是恭王自已的传的。这一点,安国公主心里无比清楚。

林云珠这话就是暗指恭王野心不小,还提醒她,恭王一旦醒了,后面还会接着搞事。

安国公主只扫了林云珠一眼,什么也没说。

林云珠也只是担心安国公主因为恭王的身份,对他有所容忍。

这才忍不住提醒,两家到底不是一个阵营。

见安国公主心里有数,也不再多说,另去谋划林云紫安排的其它事。

林云珠让舅舅黄进财在他们现在住的百里镇租了一个大宅子,将其改造成学堂。

又花了银子从青山书院请了家贫的学子来授课。

不过,这个授课和其它学堂可不一样。

其它的学堂几乎都是针对科举,这个学堂只教识字。

每五日开放一次授课,百里镇下辖的村子里的孩子都可以来学习,不分男女。

考虑到人实在太多,所以这个学堂是滚动授课。

一堂课小半个时辰,夫子教授十个字。下一堂课依旧是教这十个字,换另一批孩子进来学。

一共有四个夫子分四个不同的教室授课。

这保证了前来学习的孩子都能进到课堂。

这个时代,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大部分的人,特别是乡下的农民,都是不识字的。

黄进财这种举动,立即在百里镇炸开了锅。

下面村子的人,好多都不相信这是真的,特地跑到镇子上来问。

黄进财对外的说辞,“这是宫里的贵妃娘娘的意思。贵妃娘娘最是心善,她如今怀了皇子,对孩子们特别怜悯。

她知道乡下有好多好学的孩子,却因为家里贫困,失了上学的机会,便托了亲妹妹镇南王世子夫人,建了这个学堂。

前期先教大家识字,以后还会开设教算学的课堂。”

这些人一听,真的可以免费教孩子们认字,简直要把宫里的林贵妃供起来。并开始奔走相告,深怕亲戚不知道。

对大部分村民来说,他们也不奢望孩子能考科举做官。

若是孩子能识字,会算学,以后的出路总是多一些。

黄进财对此很满意,他们就是要借此事为林云紫造势。

现在先在百里镇开一家学堂,待其它镇的百姓开始羡慕百里镇,他们再慢慢开过去。逐渐覆盖京城周边。

让林云紫在民间的声望慢慢涨起来。

办成了此事,那些文人以后绝对不敢在民间抹黑林云紫。

事关自家孩子的利益,但凡有人诋毁林贵妃,村民能扒了对方的祖坟。

为什么要拉上林云珠呢?

自然是为了借镇南王府的名头。

你若说永宁伯府林家,民间没几人知道。

但镇南王在民间的声望就高了,那简直是战神一般的存在。

上一篇: 仵作惊华 下一篇: 卿卿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