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伯府翻身记事(387)

作者: 采云 阅读记录

这是什么情况?

是真的,还是这些落榜考生在胡说八道?

于是,大量的学子又聚集到礼部,要求公开落榜考生的考卷。

这次,又是秦副都御史来和这些学子沟通。请示一番后,很快就公布了落榜考生的考卷。

学子们一看,还真是。

好多落榜的考生,人家有真才实学,不比二甲差。

那两位解元公布自已的答案也是真的。

原来这些人在会试的时候就被刷了下去。

谁干的?还用说吗?

除了主考官,谁还有这个本事?

江南的考生看到这,也纷纷哑火,不敢再出来蹦跶。

这次,考生们没有再去礼部,而是直接去了宫门口。

他们要求朝廷给余首辅治罪。

第330章 解决余家

事情发展到这里,已经没有继续调查的必要了。

这么多优秀的考生落榜,必然是所有考官都参与了进来。

礼部也不能免除责任。

余首辅这时也不能再把责任推脱到那两位非江南籍的考官身上。

因为根本没人会信。

他难道要说全因被曾阁老和林文杰的障眼法搞错了关注方向,这才被那两位考官钻了空子?

他若继续和那两位拉扯,不过是让世人更加唾弃。

余首辅知道,他的仕途即将结束。

余家很快也将退出朝廷的权力中枢。

他嘱咐了余家所有人,这个时候尽量低调,绝对不能做任何出格的事,以免刺激到那些正在闹事的考生。

余家败势不可逆转,但有端谨太后在,余家人不可能会有性命之忧。

就算端谨太后被对方架空,但她身份在那里,在朝堂上说话不会完全被无视。

很快,三司联合调查就有了结果。

所有的考官和主持本次科考的礼部都被问责。

余首辅、姚长亭和窦尚书是主责。х

另外那八位考官,六位江南籍的和两位非江南籍的,居然都异口同声地说,让那些优秀考生落榜,是余首辅和姚长亭的意思。他们不敢违背。

两位非江南籍的考官本就是曾阁老和林文杰的人,他们将矛头指向余首辅没毛病。但那六人可是余首辅的人。

他们这样做不过是为了求一条活路。

因为操纵科考结果可是死罪。

果然,因为举报有功,八位同考官只是被免了职。

两位非江南籍的考官,一位早年就暗中投靠了曾阁老。还有一位,在落魄之时,曾得成国公府的救助。

先皇还是太子的时候,余家的庶女曾在东宫给太子下药。被太子妃推出来顶罪的王承徽就是出自成国公府。

成国公府无权无势,清清白白的女儿莫名其妙被安了罪名,还累及府里的名声。当时不敢喊冤,不代表他们忘了这个仇。

这两位虽被免职,但曾阁老以后自会为他们翻案,等到重新踏入官场,仕途将会一片光明。

余首辅、姚长亭和窦尚书果然被端谨太后保下一命。

林云紫在朝堂上没有反对端谨太后,转头就让人将此事宣扬到了考生中。

这又引起了考生的不满。

“谁不知道端谨太后是余首辅的孙女,这次科考的事,有没有她参与都难说!”

“是呀,不过仗着身份没人查她,怎么还有脸保下这些犯了大错的人?”

本来私下议论太后是大罪,但此时的考生对余家人十分愤恨,说话便没了顾忌。

在考生们看来,他们不过是担忧大乾的未来。

若继续让端谨太后影响朝堂,大乾危矣!

林云紫自然不会管,由着此事发酵。

她若硬要给那三人定个死罪也不是做不到,但和明着反对端谨太后,难免以后被人诟病。

现在外头对她的风评看似不错,但焉知道以后的政令不能让他们满意的时候,外头这些人会不会拿女人心眼小这些来攻击她?

这世道女人本就艰难,她想要执掌天下就得更加小心谨慎。

所以,她现在尽量不在明面上做出针对余家的事。

余家人见外头已经把攻击的矛头对准了端谨太后,也有些急。

他们担心端谨太后扛不住,最后余首辅真被判个斩刑。

为了表示他们退出朝堂的决心,余家三位老爷同时递了辞呈。

旁支那些,他们就管不了。

这件事还未平息,朝廷又收到了江南那边的监察御史弹劾弘岭县县令的折子。

弘岭县正是余家祖籍所在地,这次监察御史弹劾县令就是因为弘岭县的县令包庇余家子弟残害当地的读书人。

弘岭县的一个书院,在当地非常有名。有两名学子极有才名,被当地的读书人誉为弘岭县的双子星。

余家的子弟都在余家族学念书,和书院学子本无交集。

但年轻人心高气傲,哪里听得别人比自已好。

于是,余家有一个学子就老是和那两位攀比,还扬言这次县试必然是他第一。

县试结果出来,果然是他第一。

但答案公布出来后,就有人不服气,那两位觉得自已的答案更好,余家这位是因为县令偏袒。

余家在当地什么地位,大家都知道。大家都信了那两人的话。

结果,没两天,那两位学子,一位被人套了麻袋挑断了手筋,一位出城时摔了马破相。仕途断了。

两人收集了些证据,告到了县令那里。结果县令偏袒余家人,不但没治那人的罪,还警告那两个学子不要胡乱攀咬。

县令偏袒当地大族,这个问题很多地方都有。因为人家县令想要做些政绩,少不了当地大族的支持。

上一篇: 仵作惊华 下一篇: 卿卿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