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伯府翻身记事(388)

作者: 采云 阅读记录

但这位余家子弟也太嚣张了些。

余家被弹劾的事,不知怎么的,突然在京城传开了。

京城的那些考生哪里坐得住,又去了宫门口,要求彻查此事。

他们并不是很关心被迫害的两人,反而对县试的猫腻耿耿于怀。

又是余家人,且又牵扯到了科考。

余家这是要干什么?从最底层的县试到京城的会试,他们都要伸手?

朝廷也不含糊,派了都察院的秦副都御史前往江南,彻查弘岭县的县试和余家子弟迫害学生一事。

给秦老大人做副手的是成国公的第四子。

秦老大人到了弘岭县后,很快就将此事查了个底朝天。

不仅弘岭县县令在县试中偏袒余家子弟,余家子弟迫害另外两位学子也是罪证确凿。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当地人听说京城的余首辅倒台,朝廷派了钦差来查余家。纷纷前来指证余家在当地所犯的罪行。

什么抢夺别人的家传秘方,逼人为妾,贿赂县令等等。

秦老大人经过一番查证,有不少都拿到了证据。

要说秦老大人这一趟如此顺利,那是因为得到了江南当地大族文家的帮助。

很多证据都是文家提前就收集好的。包括余家贿赂县令的事。

且最早,也是文家将县试的事捅到监察御史那里的。

裴翎和族叔裴江远去年为了谋一个三品京官,拿了两个江南的大族的把柄做投名状交给林文杰。

文家就是其中之一。

既然事情调查清楚了,江南余家和弘岭县县令,自然是按朝廷律例论罪。

但余家在祖籍地和京城两次将手伸向科举,这该如何论罪?

端谨太后知道余家已经彻底败了,但她还是坚持要保自已的亲爷爷一命。

这个要求,林云紫应了。

但林云紫也不会给余家翻身的机会。

直接下旨,余氏一族三十年内不得科举。

本来余家犯事,三代内就不得科考。但余首辅年纪大了,从他往下数,四代子孙都有了。

因此,林云紫定了个三十年的期限。

端谨太后只能接受,她担心继续跟林云紫拉扯,林云紫搞出什么对余家赶尽杀绝的手段。

外头闹事的考生听说余氏整个家族在三十年内都不能科考,也算满意。

余家三十年无人入仕,三十年后,他们在江南的地位早就被其它大族取代。

而且,余首辅这一支回到江南,不仅会遭到其它家族的打压,那些被他牵连的余氏族人也不会轻易放过他。

姚长亭和窦尚书由端谨太后出面保了一命,当时林云紫没有多说什么。

这次借着余家的事一并处理了。

姚家和窦家二十年内都不允许科考。不过,他们两家不牵连族人,只他们自已那一支受影响。

第331章 扫清障碍

虽然处理余家和几位考官平息了考生们的怒火,但本次科考的成绩怎么定论,还有待商榷。

早朝上有些官员也提了重考之事。

“如今,重考是最公平、公正的方案。只是这重考的时间得选好。”

有官员赞同,“很多考生在会试落榜后就离开了京城,朝廷若决定重考,必须将旨意下到各州府。再算上考生进京的时间,臣建议定在明年三月。”

有官员反对,“这样做对今次中榜的考生却不太公平。有些家贫的学子,现在等着派官,若再等一年,单在京城吃住,怕是就难以支撑。”

林云紫对众人道:“本宫想着,现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不如在落榜的考生中补录一些人,众位大人以为如何?”

白府尹立即附和:“还是娘娘想得周到,如此一来,省却了诸多麻烦!上榜的考生不用担心重考,落榜的考生能被补录,定然也愿意!娘娘圣明!”

一众官员都看向他,在心里骂道:就你会拍马屁!

“只是这名次如何排?是单独排,还是和此前的榜单一起,重新排一次。”有那实干派的官员问道。

林云紫自然早就想到了这一茬,“单独排名次,补录的考生不用进行殿试。但要排出一甲、二甲、三甲。”

不用殿试是因为有些考生已经回原籍去了。得通知后再进京到吏部报到。

曾阁老当即应道:“这样做对考生算是公平,且应该能平息落榜考生。”

二甲、三甲都无所谓,反正这次录取的人少,再录几十人问题不大。

一甲不过就是多塞三人进翰林院,这次礼部落马的人不少。把翰林院原本那些人调些去礼部。翰林院完全没压力。

落榜的考生听说补录,顿时沸腾了。这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中榜的考生听说他们的名次不会动,也松了一口气。

后又听说是端怡太后下的旨意,考生们对端怡太后很是追捧。

还赞林云紫有格局,由她监国是大乾之福。

补录一事,由曾阁老负责,补录的每一份试卷林云紫都亲自过目。

本来补录之事并不难,之前公布了落榜考生的考卷,将受到好评的人录取即可。

不过,林云紫以女子之身掌权,她不希望选出那种迂腐之人。

最后,经过她和曾阁老的慎重挑选,一共补录了四十二人。全是非江南籍的考生。

一甲、二甲共二十四人,三甲十八人。

加上之前录的九十二人,这一科共录一百三十四人,还没有去年的恩科录取人数多。

如此,今年的科考一事算是圆满解决。

————

此事解决后,六部又空了两个尚书之位。

上一篇: 仵作惊华 下一篇: 卿卿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