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燃(112)
虽偶有小别,但也不过几日功夫,两人过得是,如胶似漆… …
这半年里,齐霄燃跑了漠北大半州县,除了个别富商,官员和百姓们都对新税政赞声不绝,推行还算顺利。
牧场的牛羊虽还未出圈,但预定的数量,已远远超过了现存。
只因齐霄燃稍微调动了一下价格,玩了个小心机。
一年后交货的,总价减去一层,两年的减两层,但定金得随之加一两层。
周边小国想省银子,但国库不充盈,大部分预定了一年后的牛羊。
大国则既有牛羊囤积,又不缺资金,大多选了两年后。
这样一来,不仅修建牧场的银子有了,圈中的少量牛羊也都有了买家,还同时保证了以后的销路,可谓是一举三得。
漠北如火如荼,日新月异。
消息传回宫中,文宣皇帝也是大加赞赏,不胜欣喜。
然而不久后,这喜又变成了难以附加的怒气。
只因辽东边关,战火再度燃起… …
去年沈萧云领兵,浴血厮杀收复的辽东城池,又被突厥人侵占了一半去… …
“无能!”
文宣皇帝怒捶案几,桌上的白玉茶杯被震得“咔嚓”坠地。
雷霆之怒下,同时落地的,还有青龙军主帅,那陈家公子的人头。
“父皇息怒,身子要紧啊!”
太子忙叫人,又泡了一杯参茶来:“人已就地正法了,父皇保重身体,才能稳固大局啊。”
“他的血,若能换回失守的城池,就是杀一百次,也不为过!咳,咳咳… …无能… …咳咳咳… …”
“父皇别动气啊!”
太子看着咳嗽不止的文宣皇帝,焦急万分:“他无能父皇也惩治了,之后再派别的良将去便是,千万别动气啊!”
“良将… …惩治… …”
文宣皇帝若有所思道:“突厥扰攘多年,是该好好惩治惩治了… …来人吶,传户部、兵部尚书觐见。”
一阵功夫后,两位大人便踩着薄雾,进了元宸内殿。
经历一番夜谈,文宣皇帝决定出兵突厥,势必把这些年丢失的城池,通通拿回来。
而领兵之人,却悬而未决。
次日朝会上,推举之人也分成了两派。
“父皇,儿臣举荐派沈萧云前去。”
太子率先发言:“如今漠北已平,又有不少新兵入伍,边关已经安定。”
兵部侍郎李景盛复议道:“沈将军英勇善战,从前又和突厥人交过手,知己知彼,是不二人选。”
“但眼下辽东兵力不足,若是从沈将军所在的漠北东侧调兵,到战局最吃紧的辽东南侧,得跨越大半大周版图,路途遥远,烧得可是真金白银。”
户部尚书拱手道:“陛下,臣是担心国库支撑不起啊,漠北虽有新兵,但人数和经验都不足,不如从都城调兵遣将,既快,也节省了不必要的路途支应。”
“甚好甚好,父皇,儿臣也觉得,从都城派兵更好。”
四皇子赶忙应声,他可不希望沈萧云去打仗,想着万一要是伤到了脸,简直是暴殄天物啊!
“银钱是节省了,可万一打不下来,不更白费?”
李景盛看向户部尚书,又道:“你实在要剩银子,那就从都城派兵,让沈将军去统领,可皇城中兵虽足,但良将何在啊?”
此话一出,朝上众臣皆面面相觑。
如今大周,哪儿还有良将?
“也,不是没有… …”
此刻,李景盛身旁,另一位兵部侍郎,试探开口道:“陛下,朝中还有一位,许久未上朝的武将… …陛下或许,可斟酌用之… …”
“杜枫年?”文宣皇帝皱了皱眉:“你们怎么看?”
此话一出,众臣纷纷底下头。
不明皇帝心意,谁也不敢对这曾经触犯天威,遭至冷落的杜家,多加妄言。
见众人不语,文宣皇帝又看向了一直一言不发的二皇子:“二皇子,你说说。”
“啊?哦,是… …”
二皇子不知神魂何在,突然被叫到才回过神来:“儿臣,儿臣不懂军务,但觉得,各位大人都说的有理。”
“怎么个有理法?你都说说。”
“这… …”
二皇子被问得滞了一口气:“回父皇,沈将军确实可堪大用,如今漠北安定,副将足以守城,只是银钱方面… …户部尚书的担忧也在理,或许可以考虑都城派兵,由沈将军去领。”
二皇子顿了顿,又道:“杜枫年… …虽年纪大了些,但曾也为大周效力立功,父皇可酌用… …一切听父皇圣裁。”
文宣皇帝静思良久,并未当朝下旨。
而是晚间,将他的决定单独告诉了太子… …
第八十四章 中秋月不明
“父皇要派杜枫年去?!”
太子震惊道:“可,杜卓做了那样的事,父皇不惩治杜家已是天恩,怎能… …”
“眼下用杜枫年,比用沈萧云稳妥,派他去,也只是暂代主帅一职。”
文宣皇帝坐上龙椅道:“朕会给他兵符、圣旨,但不会给他主帅印,除了夺回城池的仗,他指挥不了军队做别的。”
“儿臣,不懂… …沈将军的带兵能力,应比杜枫年强,父皇怎么还会觉得不妥呢?”
“就是太强,所以不妥,今天二皇子的话倒提醒了朕,那郭子龙也并非等闲,攻城,或略有欠缺,但守城却错错有余。”
“既如此,父皇更应放心才是,或许可以让郭将军担任漠北主帅,将沈将军调去辽东。”
文宣皇帝摇摇头:“如今青龙军中,仍有不少天骑旧兵,沈萧云若去暂代主帅,几场仗打下来,难保不会成为真正的主帅,咳,咳咳… …朕,不能让他带着漠北的兵去辽东,更不能让他再拿兵权,咳咳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