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燃(122)
眨眼间,空气中便弥漫起一股浓浓的血腥… …
“杜将军,听到圣旨的,和副将的人都收拾了。”
为首的壮汉甩甩刀上的血,拱手道:“属下这就把尸体拿出去扔掉。”
“不急,天黑了再处理。”
杜枫年取下副将腰牌抛了过去:“你即刻派人把辽东所有路口全部封锁,一点消息也不能走漏,刚走的那位宣旨使,路上找人制造点拦路石,但只让他碰见,别让他受堵,再把军中那还活着的三万天骑旧部和两万黄龙军,全部调去守城门。”
“是,可… …圣上这次还是没给帅印,始终无法调配大军走出边关,接下来该如何做呢?”
“圣上防老夫跟防贼一样,不过既然发这样的圣旨来,圣上必是病入膏肓了。”
杜枫年掀开帷布,看向远处明暗交替的天际线,露出一丝冷笑:“卓儿,也该到达都城了,殿下自会动手,帅印也好,圣旨也罢,我们安心等着便是。”
瞬息间,天边最后一丝晚霞,被黑暗吞噬。
将整个大周都包裹在了,沉沉的暮色下。
一辆车顶镶嵌着硕大珍珠的马车,乘着夜色穿过荒郊小道,驶入狭长的暗巷。
最终停在了都城偏郊角落,早已无人居住的破烂草屋前… …
“咯吱~”
“杜兄弟!你可算是回来了!”
“来来来!快坐快坐!在北疆受了不少苦吧?”
“还能再见,真是万幸啊!身子可还好?”
杜卓刚推门,就被三位男子请到了满是美酒佳肴的木桌前。
他也不多寒暄,立刻满酒举杯道:“兄弟们,许久未见本该畅饮,但今日请各位来,是有要是相商,便不多与各位多寒暄了。”
杜卓仰头饮下,直问道:“各位如今,在黄龙军中还是担任原职吗?”
“哎,哪能啊… …”
灰衣男子苦笑着摇了摇头:“自从杜侯爷被削爵,杜兄弟被发配后,心腹是没留几个了,我如今都被派去守城门了,连皇宫的边儿都摸不到。”
“守城门至少还能捞点油水,我呢?”
一旁的粗眉男子愤愤不平道:“曾今我好歹是个校尉,如今却调我去守兵器库!简直气人!”
杜卓看向一旁,愁思吃酒的男子道:“陈大哥,你呢?我记得你之前是父亲过世,回家丁忧了。”
“是,三年前家父病逝,原该去职丁忧,但杜侯爷帮我向圣上请旨,夺情留职了,今早刚回都城,还未及去复职,但… …”
陈大哥皱眉放下酒杯:“但眼下各位兄弟都是如此,想来我这中郎将也是保不住的。”
“未必,这几年的事,陈大哥参与不多。”
杜卓唇角微斜,露出一抹森冷轻笑:“若你信小弟,就暂时别去黄龙军报道,称病暂待几日,一定让你官复原职。”
“那我们呢?也都可官复原职吗?”粗眉男子忙问道。
“你们三位跟随家父多年,也是我杜某最好的兄弟,不曾想一朝失策,连累了大家。”
杜卓边为几人倒酒,边说道:“如今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杜某想带着各位,但富贵险中求… …”
“杜兄弟不必多言。”
粗眉男子举杯道:“之前暗扶三皇子一样是杀头的罪,如今不过是换个人而已,我愿一搏,也不愿一辈子守着那些兵器过活。”
灰衣男子和陈大哥也举起酒杯:“我也愿一搏。”
“好!”
杜卓起身举杯,畅笑道:“今日与兄弟们再喝一杯!稍后便要开始商议正事,等来日成事后,我们再痛饮三千!”
郊外的茅草屋,笼罩在一片寂静的黑暗中。
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浓重的夜色吞噬,唯有屋内的烛光,亮了一夜… …
如同太极殿一角的长明海灯一样,彻夜通明… …
第九十一章 岌岌可危
这几日,文宣皇帝时而昏睡,时而清醒。
太医们加大了药量,可那药,齐宵燃艰难的喂进去后,又被文宣皇帝吐了一半出来。
皇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去护国寺请了一盏寓意长寿的长明海灯,放在殿内东角,祈求安康。
小小烛火虽不刺眼,但齐宵燃每每见了,总觉烦忧揪心。
这世上最无奈的事,莫过于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最在意的人,一步步走向衰亡,却束手无措… …
闷在心中的事,齐宵燃不敢提及… …
就连去往辽东的宣旨使,回宫复命,他也不敢让已分不清时日的文宣皇帝知晓。
只得将太子拉到一边,小声提醒:“皇长兄,宣旨使都回宫数日了,但杜枫年却迟迟未到,辽东怕是有变。”
“可,宣旨使说是回程路上,有巨石滑坡拦路,或许,杜枫年也遇到了。”
“眼下并非滑坡频发的时节… …”
齐宵燃思索片刻道:“更有可能是为了让宣旨使带回这个消息,而故意制造的人祸,目的就是为了拖延时间,皇长兄,立刻派人沿路查探,并发旨漠北,将青龙军帅印一并送去给沈将军… …”
太子立刻摇头截断:“不可,暂代父皇都不会选沈萧云去的,又怎能交付帅印?”
“皇长兄,辽东兵权大有可能已尽握杜枫年之手… …”
“咳,咳咳,咳咳咳… …”
文宣皇帝突然猛咳惊醒,止住了兄弟二人的话。
太子忙去端来参茶,齐宵燃则为他垫高了软枕。
一番喝茶顺气,抚胸拍背后,文宣皇帝才缓缓开了口:“你们刚在说,杜枫年?多少时日了?他还没有回来吗?”
齐宵燃无奈摇了摇头:“回父皇,还没有,已经一月有余了… …儿臣担心,辽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