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几万里(110)
村民们收到不少银钱,乐得将此事抛到了脑后。
五日后,贺应渠收好顾大嫂给她的包袱。“大嫂,我走了。”
顾大嫂含泪点了点头,“阿渠,照顾好自己。”
贺应渠笑了,点点头,“我也会照顾好顾明的。”
顾大嫂的眼泪夺眶而出,“这孩子跟着你,我踏实。”是顾明自己提出来要和她走的。贺应渠望着顾明坚定地眸子点了点头,可以将他留在凉州,立一番事业。
贺应渠对顾大嫂挥挥手,随后转过身,身后三人跟了上去。
“驾。”
天高路远,她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战起
贺应渠一行人,浩浩荡荡来了曲梁城。顾明紧跟着贺应渠,贺应渠知道他心中还是怕这群土匪的,毕竟他曾亲眼见到这群人杀了他的先生。
贺应渠望着唐尽众人忙前忙后的身影,一度怀疑他们到底图谋什么。但是一日下来后,见众人并没有做什么,遂放下了心,等出了曲梁城,她便带着顾明同众人告别。
贺应渠并不觉得他们是同路人。
“女郎,今夜我们便歇在此地吧。”
贺应渠望着眼前的邸店点了点头。
贺应渠自己一人一间,而顾明则要和他们一行人一同住。贺应渠心中不是很放心,便提出了要顾明同她一起歇息。
唐尽直直地望着贺应渠:“女郎这是在忧心什么?”
贺应渠并没有言语,唐尽皱着眉问道:“若是我想,一路上这小子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女郎还是不信我等吗?”唐尽的语气有些激动。
刑良见自家大哥忙前忙后,心中早已不满,附和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女郎若是信不得我们,何不尽早离开,双方各自清净。”
贺应渠还未答话,唐尽便说道:“阿良你又在说什么!”
刑良见自家大哥发火,嘟囔道:“我只是看不惯她这做派,大哥为她忙前忙后,像个小弟一样围在她身边,大哥何时受过这等委屈?怎知她还不领情。”不过是侥幸赢了大哥一架,有甚厉害?
“我是女郎的手下败将,自然愿追随在她的左右。”
贺应渠见二人要吵起来,说道:“我自在惯了,随处漂泊,道不同不相为谋,今日多谢照拂,如此便分开吧。”说完拉着顾明便走了。
“女郎……”唐尽还要追上来,刑良给众人一个眼神,众人上前拉住了他。
“大哥,她走了也好,多一个人便是多一份口粮,眼下兄弟也没余粮了。”昨日从里正家抢来的银财都被自家大哥分给了村民,若不是他命众人都藏一些在身上,恐怕今日他们便要喝西北风了。
他们可是土匪,他从来没这么憋屈过。
贺应渠与顾明身上都背着顾大嫂为二人准备的包袱。包袱里有吃食,有药物,有换洗的衣物,就是没有银钱。贺应渠望着灯火通明,富丽堂皇的曲梁城叹了口气。
“咱们还是找一个落脚地吧。”
贺应渠与顾明二人对坐在荒庙里。
“阿姐……”
“嗯?”
“我们要去凉州吗?”
贺应渠点点头。
“凉州有多远?”
贺应渠思索一番,“也不是很远,若是快的话,从上京到凉州只需要两三天的功夫。”前提是有马。眼下她们二人在曲梁,几千里的路,单单靠脚,怕是要走几个月。
得想个法子弄到马。
“阿姐,凉州比这里还要繁华吗?”
贺应渠抬起眼,对上顾明好奇的眸子,心中了然,他应该从未出过平安村。想到这里贺应渠不由放低了嗓音,轻柔的语调飘荡在破庙里,“凉州并不比这里繁华,但是你回到凉州,会有回到家的感觉。”凉州民风淳朴,那里的人都同顾大嫂一般,热切好客。
顾明的眸子亮亮的,“真的吗?”他从未离过家,但同村的同伴有去过外面的,回来之后好一顿吹嘘,他便认为外面定是富贵的,华丽的,直至他坐在这破庙中。神像是用石头砌的。顾明望着端庄的石像上结满了蛛丝,桌案前的盘子上除了灰尘石块再无旁物,他与贺应渠寻了些稻草铺在神像之后,望着斑驳的墙壁,顾明不由想家了。
贺应渠望着顾明垂下的头,微微叹了口气。前方的路甚远,她也不知该如何走,贺应渠心下有些后悔,是不是不该带顾明出来涉险。
“我们一定能回到家的。”顾明抬起头,满脸笑意地望着贺应渠,“我要带阿姐回家,等我长大之后建功立业,再回到家时,便可以给阿娘买许多好吃的还有漂亮衣服,让娘成为整个村子里最幸福的女人。”
贺应渠缓缓笑了,随后点点头。“阿明一定会做到的。”
顾明羞赧地笑了。
二人手里都拿着顾大嫂做的蒸饼,心里想的也都是同一件事。
翌日,贺应渠带着顾明出了破庙。贺应渠将自己原来的衣服当了,虽然衣衫已破,但是面料却是极名贵的,囫囵换了点钱,雇了一个车队带二人出城。
贺应渠与顾明挤在一堆破木箱子间。
“阿明,忍忍吧。”
车厢狭小,坐一个人都显拥挤的地方挤了两个人,可想这地方有多逼仄。没有办法,她身上的银钱只够雇这样的地方了。
顾明想摇摇头,但是车里狭小,他实在动不了,挤着嗓子说道:“阿姐,无事,我可以吃苦。”
二人背靠着背,这样还舒坦一些。
贺应渠在心中叹了一口气。
马车悠悠地行驶在路上,车厢被挤的没了多余的空档,二人也少了一些颠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