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几万里(114)
晚间,贺应渠回到破庙。
望见顾明的身影,贺应渠不由松口气。
“阿明。”
“阿姐!”
顾明飞奔而来,方想抱住贺应渠,却还是止了步,贺应渠不过大他三岁罢了,虽然二人平日以姐弟相称,但终究不是亲姐弟。
“阿姐,他们没有为难你吧?”
贺应渠望着顾明焦急的眸子摇了摇头,“衙中缺人手,我不过是去帮忙,没什么大碍。”说着便将手中的包子递给顾明,“你可用饭了?”
顾明点点头,“阿姐,这是?”
“大人给的,我带了回来。”说着贺应渠将包子递给顾明,自己也拿了一个,“那伙人最后怎么样了?”白日里她只顾着和刑良对打,丝毫不知她走后发生了什么,白白打了一架,也未曾在他们手中要回被抢的百姓的钱财。
“那群土匪将抢来的东西都还给了百姓。”
贺应渠顿了一下,这群土匪竟然真将百姓的东西还了回去,贺应渠笑着说道:“这一架,总算没有白打。”
“阿姐,你教我功夫吧,以后我来帮你。”顾明殷切地望着贺应渠,白日他见贺应渠独自一人与刑良对打,自己却只能愣在一旁干着急,心中很不是滋味。
贺应渠笑着开玩笑道:“若是你帮我打,咱们二人打一个,怕不会要被别人笑话。”
“笑话便笑话,总比阿姐被人欺负要好。”总之就是他们能欺负别人,不能由着别人欺负贺应渠。
“好,我教你。”
顾明已经过了最佳的学武年龄,贺应渠只得教他一些简单的防身招式。望着顾明气恼的神色,贺应渠安慰道:“慢慢来,莫要心急,虽然你的起点比别人低,但若是你踏实好学,坚持下去的话,总能成功的。”
顾明点点头,有阿姐这番话便够了。
暮色已至,贺应渠指点一番,一日辛劳,撑不住便去睡了,徒留顾明一人在院子里。
翌日,贺应渠醒来未见顾明,连忙起了身,匆匆冲出房门便看到顾明一人在院子中打拳,打的正是昨日她教他的那套。
贺应渠长呼一口气,“怎的这早便起来?”
顾明见贺应渠起了,忙道:“阿姐!”
贺应渠望着顾明亮晶晶的眸子,便说道:“有志者事竟成,但也莫要急功近利。”过犹不及,因练武伤了身子便不好了。
顾明点点头。
收拾一番,贺应渠便要上街去,今日保不准李家的人还会打过来,贺应渠要去前方守着。顾明担忧贺应渠,坚持要和贺应渠一起去,贺应渠心知他还想继续练功,便拦住了他。
“你还是留在此地吧,眼下打不起来,若是打起来了,我也能第一时间知道,这样还能带你逃走不是吗?”贺应渠半开玩笑说道。
最终顾明拗不过贺应渠,继续留在破庙。
贺应渠来到城墙,昨日的将士认出了贺应渠,忙道:“阿渠你来了。”
贺应渠见有人喊自己,转过头才发现那人便是昨日拉石块的小兵,贺应渠方想质问他,他却先说道:“阿渠莫要怪我,将军在上,我怎敢编瞎话唬他,便将你供了出去。”
也罢,将军总算没有为难她不是吗。
“今日怎么这般安静?”李家的人没有再打上来。
“不知他们打得什么算盘,许是也没了兵器。不过他们不打过来,倒是给我们一个喘息的机会,这两日真是累死了。”说这便瘫倒在地。
贺应渠望了一圈,士兵们多多少少有些懈怠,见别人瘫在地上,也纷纷倒了下去。
“这日子快到头了。”再守一日便可等到援兵了。小兵说着便起了身,“如此,更不能懈怠,再忍一忍!”
只需一日,便好了。
一整日过去了,暮色将至,贺应渠准备回去找顾明,一旁的小兵高呼一声。
“退兵了,他们退了!”说完便向下跑去,“我去报给将军,城下的李家军退了!”
贺应渠狂奔到城墙上,见远处的大军拔营而起。心中纳罕道:李家不至于进攻一次攻不下便要撤了吧?但看前方浩浩荡荡的架势,确实是要退兵没错。
贺应渠见众人欣喜地模样不忍泼冷水,城中再不济也有守备和知府,哪里轮得到她置喙,便还是下了城墙,找顾明去了。
今日贺应渠依旧带了包子回来,顾明狼吞虎咽地吃着,请教了一番贺应渠,随后又接着练去了。贺应渠望着顾明的背影,想着等到了凉州,她一定要求师傅收下他这个徒弟。
翌日,贺应渠又来到了城墙上,眼见众人喜气洋洋,贺应渠忍不住问道发生了何事。
众人见贺应渠来了,围在贺应渠身边,你一言我一语。
原来有兵打到了青州,李家军若是再不回防,青州怕已经沦丧,贺应渠心中不由叹一声好一招围魏救赵。想到这里贺应渠不由攥起了拳头,眼下李修文的兵力似是愈来愈强,这对她很不利。
为了这一城百姓的安危,她真不知帮曲梁守住这一役是不是个错误。
贺应渠问道:“这样,是不是可以开城门了?”
小兵挠挠头,“不知啊,大人没有吩咐,阿渠你急着出城吗?”
贺应渠点点头,她要回凉州。
“这……”小兵为难地望着贺应渠。
“只能等开城门了。”
贺应渠话音刚落,斥候骑马而来,“十里外有兵马!快去告知守备大人!”
贺应渠心中一惊,难不成李家的人又杀了回来?青州的事不过是一个幌子?
战鼓声起,一声一声敲打着每个人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