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师尊一见钟情(170)
国库已捉襟见肘,如今南方多地出现灾情,民不聊生。于情于理,朝廷都得免了这些地方的赋税。除此之外,赈灾更是少不了。这一切,都与钱挂钩。国库来源主要是征收于百姓,出了这样的事,就意味着国库不入反出,这无异于是雪上加霜。
永嘉帝手掌抚上额头,拇指摁在太阳穴处,颇有些不耐地揉搓起来。
“……幼时家境穷苦,大了在外闯荡,竟赚得盆满钵满,在当地算是富甲一方。”
“这个人年轻时外出闯荡赚的钱不是正儿八经赚来的。”
“是盗墓。”
不知怎的,前几日常名说的话突然出现在他脑海里。
那日永嘉帝和常名无意中聊到了市井中流传的话本,永嘉帝就随口一说:“很多人都幻想着能够一夜发财,就是这些话本都会写开始穷苦的主人公最后变得富有的故事。”
常名接道:“皇上此言让微臣想到一个人,他和皇上说的很像,幼时家境穷苦,大了在外闯荡,竟赚得盆满钵满,在当地算是富甲一方。”
“哦?他是做什么的?”
“微臣听说他年轻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出去做生意,挣了钱后又回到了老家,之后也没怎么出过远门,只在老家那一片开店。听人说,当时有条街大大小小二十几个商铺,将近一半的商铺都是他的。”
永嘉帝点点头。
就在此时,常名突然神秘道:“然而微臣和此人深交后才知道一些不为人所知的猫腻。”
“什么事?”永嘉帝也被他勾起了兴趣。
“这个人年轻时外出闯荡赚的钱不是正儿八经赚来的。”
“无奸不成商,难不成是坑蒙拐骗?”
“是盗墓。”
“盗墓?!”永嘉帝惊道,毕竟任谁猜似乎都猜不到这个“赚钱”的法子竟是盗墓。
可惊讶之后再仔细想想,这种事又不是不存在。这片土地上曾涌现出不少王朝,无论是哪朝哪代,人们皆视死如生,有钱有势的更是如此,恨不得将生前的一切都复刻到地下。虽说挖人坟墓是件非常不道德的事情,但在巨大的财富面前,道德又算得了什么?别说来自民间的盗墓贼,从前还有朝廷的人下令去挖别人的墓。
永嘉帝又问:“这种事你又是从何而知的?”
常名道:“有一次他喝醉了酒,一时失言,微臣这才知道的。”
***
几个月后,几箱金银珠宝被送到永嘉帝面前。
永嘉帝的眼中闪现出兴奋的光芒,但也只是转瞬之间,这一点精光又被卷入瞳孔的更深处。他看向常名,问:“这是几个墓的?”
常名垂首道:“回皇上,一共三个墓。”
“三个?”永嘉帝有些吃惊,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准确找到墓的具体位置,再干净利落地挖了,最后在黑市上卖个好价钱,这个常名在盗墓一事上还真是有些天赋。
“好好好。”永嘉帝赞不绝口,“这几箱东西来得正是时候。”
“唉——”上一秒还有些激动的永嘉帝突然叹了口气。
常名抬眼看向他。
永嘉帝整个人被浓郁的无法让人忽视的悲痛笼罩了,他并没有看常名,自语般道:“睿王去世了。”
常名呼吸一滞。
睿王是永嘉帝的长子,今年才三十多岁,颇得永嘉帝喜爱。虽说出生显赫,但他本人对权势并不多关心,而是一个喜交各路好友的闲散王爷。
“你前段时间一直在外面,可能没听说过。一个月前睿王就染了病,也叫了太医去看,但一直没有好转,不过半个月人就不行了。”永嘉帝道,“毕竟是朕的儿子,又英年早逝。他这一走,于情于理,朕都得出些东西来安抚睿王府。”
“皇上……”
常名正要说些什么,永嘉帝又突然岔开话题:“你出去几个月,除了这三个已经挖了的墓,还有发现其它的吗?”
常名道:“还有一个,只不过还不能完全确定,还需要实地查看一下。”
永嘉帝点点头:“行,你尽管去做,有事和朕说。”
常名恭顺道:“是。”
话头止住,常名就要退下,永嘉帝却突然叫住了他:“还有一事。”
常名止住脚步。
永嘉帝问道:“那些人……你是怎么处理的?”
常名愣了一下,才道:“回皇上,他们都是干久了这种事的人,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永嘉帝颔首,须臾,他略微压低了声音,道:“这件事,最重要的就是保密,越少人知道越好。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考虑灭口。”
常名看向永嘉帝,一时没说出话来。
永嘉帝道:“如果真到这个时候,朕会善后的。”
常名垂下脑袋,道:“是,微臣遵旨。”
一箱又一箱金银被秘密送进皇宫,有些被永嘉帝拿来用了,有的经过重重包装进入了国库。但无论是哪种,都不过是杯水车薪。与此同时,各种史学典籍、地学典籍、风水五行等等书籍也被送到了永嘉帝的桌上。虽说真正去做事的是常名,但永嘉帝自己也开始关注这方面的学识研究。
毒气
睿王殿下的丧礼操办得风光无限,一连折腾了许多日,回到皇宫的永嘉帝对常名可谓之翘首以待。月余后,常名终于回来了。和从前一样,宫殿内只有永嘉帝和常名两个人。常名垂首立于一旁,永嘉帝摩挲着箱子里的金锭。
“好好好。”永嘉帝的话中满是掩饰不住的喜悦和兴奋,“做得不错,这一共是几个墓的?”
“回皇上,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