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师尊一见钟情(171)
“一个?!”永嘉帝连金锭都不看了,扭头看向常名。
常名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连声调都是平的:“回皇上,这次找到的墓地是一个家族墓,陪葬颇丰。”
“家族墓。”永嘉帝喃喃道,“常名,这种家族墓好找吗?”
常名犹豫了几秒,才道:“微臣想,家族墓占地更大,应该更好找些。”
“好,这事虽然是由你亲手做的,但朕这些日子也看了一些书。常名。”永嘉帝已走到常名面前,“朕在书上看到了一个墓,对它很感兴趣,不知道你能不能找到它的位置?”
“什么墓?”常名仍低着头,但他的声音有些颤抖。
“帝王陵。”
夜深人静,所有的侍者都听从永嘉帝的命令在殿外候着。殿内也陡然安静下来,静得只能听到蜡烛传来的噼啪声,那似乎是蚊虫扑火发出来的。
此时此刻,常名仿佛忘记了君臣之礼。他一点点抬起脑袋,直视着永嘉帝的双眼。永嘉帝眼中闪着光,这光映在常名眼中,又逐渐变得深重,最后化成火苗从瞳孔深处跳跃出来。
常名跪拜下去:“微臣定当竭尽全力。”
***
永嘉27年。
常名带着十几人来到了被后世称为帝王陵的边缘区域。彼时正值春日,借着月光,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皆映入眼帘。但常名等人却无心欣赏,趁着夜色,他们默契地开始了勘探、挖掘……
一件件裹着泥土的东西被他们接力拿到地面上,器具、衣服、书籍、碑文……墓里的一切都宣示着一个让人颤栗的事实——这就是来自昪朝的墓葬。
天才啊!真是天才啊!
和常名一起挖墓的人,还有事后得知消息的永嘉帝都给予了常名这个极高的赞叹。
自昪朝灭亡至今已有三千年,帝王陵这座神秘的、让人魂牵梦绕的巨大宝藏,使得无数人争先恐后去寻求它的下落,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人循着前人的脚印再次踏上这个似乎没有未来的征途,有些人甚至穷尽一身,但仍旧一无所获。而常名,竟然只花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便在这广袤的大地上找到了帝王陵的准确位置。
常名带着这个让人振奋的消息进宫面圣,永嘉帝喜形于色。但随之,一个问题就摆在了他面前——从前挖墓为了不引人注意,每次都是一小拨人,最多时也不过十几人。可帝王陵这么大,难不成还是只用这点人?
永嘉帝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常名的意见则是——派更多的人去挖。
帝王陵那么大的区域,附近还有不少老百姓,走漏风声的风险很大。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更何况,这帝王陵总有挖开的一天,到那时候,便是瞒也瞒不住。既然如此,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不瞒着。
但也总不能直接对外说,这底下是墓穴,里面有很多值钱的东西,我要去盗人家的墓了!既如此,那该用个什么理由呢?
“夜见异气盘旋其上,定是有宝物埋于地下。”
常名这般说。
永嘉帝同意了。
这个言论传了出去,不止朝廷,就是民间也是议论纷纷。挖或不挖?多数人倒向了前者。
永嘉帝师出有名,一声令下,近两万士兵浩浩荡荡地向帝王陵出发。但这次他们手里的不是兵器,而是铁锨铁锹等挖土工具。和去打仗的担忧惊怕不同,去挖宝物明显更有意思,最重要的是,它没有生命危险。士兵抵达的第二天,作为总指挥的常名就将他们分成小队,一切听从他的指挥。
挖宝物!挖宝物!
刚开始做一件事时,总是兴冲冲的。更何况士兵中大都是一二十岁的年轻人,一则有力气,二则有玩心,挖起来更是干劲十足。
士兵们如蚂蚁般扑向帝王陵这座巨大的食物,一点点将其分离,然后搬走。他们越挖越深,到后面,他们还搭了梯子,方便人上下。
四个月后。
咚——
金属相撞的声音是如此特别,它落入每个人的耳中,所有人都为之一振,看向声音传来处。拿着铁锨发出声响的士兵是个很年轻的男人,一时成为那么多人关注的对象,他起初还有些羞涩,但随后就被巨大的自豪和兴奋所笼罩。
“快快快!去叫常大人!”
常名问询赶来,围着那里查看了一会儿,随即下令:“挖!”
更多的士兵拿着铁锨奔向那里,泥土被抛向身后,其后的阵容也终于出现他们面前。那是一道青铜色的石门,巨大、厚重、冰冷,让人不寒而栗。
“一定要把这个门打开!挖了几个月了,成败在此一举!”常名高声道。
士兵们再次精神抖擞,又拿起锤子凿子等尖锐的工具,往石门上砸。
三天后——
石门终于裂开了……
所有人都欢呼雀跃起来。
***
两万士兵,无一人生还。
风吹草底见牛羊,然而,如今夏日的微风却带来了可怕的东西。所经之地,百草枯死,万物化为乌有,不断地也有百姓死去。世人不知道这是什么,但他们知道,人一旦触碰到它就会生病,甚至死去。
他们叫它毒气。
一沓又一沓折子被送到了永嘉帝面前,几乎都是在讲帝王陵一事。
“常名呢?!常名在哪?!”永嘉帝的声音隐隐发着颤。
滔天盛怒下,是惊天的惧怕。
没有人敢回答他。
但其实所有人,包括永嘉帝心里都清楚他的下场。常名是挖掘帝王陵的总指挥,帝王陵出事的时候,他也在那,他肯定也和那群士兵一样死去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