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朝乡下女进城后(118)
李家仆笑:“你说高奶奶?高奶奶是真小产,高老爷在外头弄了两个妾把她气得用杀猪刀去砍人,结果自己跌了一跤跌没了,那天我在高家跟收田租亲眼所见。”
楚韵心想,高奶奶溺女是不是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乡间流传出这样的传闻就已经说明,这件事即使不是在高家,也会在王家,在刘家,在孙家发生的。
乡下的奇闻怪谈从来不会是空穴来风。
柯老丫将信将疑,老头子万一老眼昏花呢?她跳过这个,又道:“简奶奶家大姑娘要成亲总是真的了吧?放在十年前,谁能想到里正家的大姑娘,因为凑不出十二台嫁妆,始终找不到好人家一直留到二十二岁?好不容易找着夫婿还是外乡里正的次男。”
次男能继承的家产很少很少。
楚韵立刻就有点同情简奶奶,眼看着女儿要出门,亲爹还被拉出去一拆田修路,要是把周围人的田拆了,到女儿成婚那天乡里乡亲的都不去脸不得丢到姥姥家去啊?
乡里许多人家都是秋收后成亲,这个不稀奇,最近四处都吹吹打打的,柯老丫还冲何妈笑:“过几日多半要来请楚奶奶去,奶奶要是去,你也跟着一起去,大妹子没来乡下瞧过人成亲吧?”
何妈点头,她跟前头那个死鬼丈夫是换的姑舅亲,成亲也很草率,一张房隔成两间,死鬼爹娘在外头半间吃饭喝酒,让他们在里头半间洞房。
这婚成的没意思,何妈记得可深了,来了杜家,半个娘又怎么样?说穿了还不是下人?
下人成亲一张红盖头几身新衣裳,院子里吃一日席就算成婚了,哪有什么亲友登门童子滚床的事?
楚韵听了一耳朵乡野八卦杜家密辛,吃得肚子圆溜溜的,一看天色已经晚了,拍拍屁股不得不回去。
她小声说:“真不想回去。”
杜老爷阴森森的,让人听着就想用钟馗伏魔匣收他。
何妈担忧道:“这可不成,不不回家产都分不到。”
在说活总有干完的一天,躲得了初一还躲得了十五吗?大家又不是异地分居,都在京里怎么能在外长住着不回去看老人呢?
孝字能压得他们翻不了身。
楚韵笑:“对外孝顺孝顺的得啦,咱们先装像点,真到了他以孝挟人的那天再说。”
何妈看这两个鬼头鬼脑的东西都打定主意了,还能说啥,事已至此,拉着人道:“先回去吃饭。”
大王庄陪她们去玩的两个妇女听到要走还恋恋不舍的,她们找了一大把桔梗,听说这个一斤也要十来文钱,她们摘的估计能挣个十文上下。
回家后就特意捡了一些核桃几个鸡蛋六条鱼给楚韵送过来。
虽然生活在山坡边,但是里边许多能卖钱的植物附近的居民都不认识,穷门小户不识字,认的东西少,都只敢吃地里长的,不然很容易被毒死。
草药知识是富家大户和耕读之家的专利,其实附近的乡民甚至有靠认识一种药材发家致富的。
那户人家每天采药都会采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打掩护,普通人去学了也没用,大家不知道究竟是哪一个。收生药的人也不会告诉他们哪些是真药。
不仅采药的不想说,卖药的也不愿意更多人知道,多一个人知道自己不就少赚了一份钱吗?
楚韵比起那些人算得上非常奇怪,她教她们辨认桔梗,还不许她们藏私,嘱咐她们要教其他佃户认桔梗。
农妇们看她这样,即使打听消息的人还没有从野牛沟回来,心里已经有八分愿意退田换种了。
唯一让她们忧心的就是,不知道这个会给她们付工钱的粥棚能不能搭起来。
李家前院已经摆好了菜,一盘子鸡蛋炒韭菜,一大壶假牛乳。
这个是李二少爷特意吩咐的,满人爱吃酪,汉人入旗后也染上这些习性,但楚韵怕得布病,不管这边牛奶做成什么花样,她都不常吃。
这个假牛乳是用鸡蛋清拌蜜酒娘打匀后上锅蒸出来的,吃起来有点像蛋糕店的布丁,口感厚重嫩滑。
楚韵转转头跟何妈说要一碟子熬化了了的白糖,溜进假牛乳里,这下味道就跟焦糖布丁有八分像了。
何妈李叔杜容和三个人都爱吃甜,三个人吃了九个还嫌不够,楚韵不让他们吃了,拉着人在院子里消食。
说起粥棚的事,杜容和想了下告诉她,他们肯定会同意,而且不仅大王庄的人会同意,十里坡的人也会同意。
杜容和:“去年修桥就是他们出的钱,上次的监工还提前把今年修桥铺路的钱拿走了,结果换了人监工,他们又要交一次钱,虽然说是提前收,但如果我想,我也可以提前把这个地方好几年的捐都提前收上去,他们受不起,你要搭粥棚,这都是小钱,自然千肯万肯。”
他估计这个钱还不会少。
第062章 乡下花样多
粥棚果然顺顺利利地搭起来了, 不过这回捧着钱来的女眷,除了那个据说溺死女儿的高太太,其他通通换了人。
这些女眷穿得比上一次来找楚韵的人要差一些, 上回主事的太太戴的是实心的金簪, 上边还镶了不少宝石。
这回来的女眷朴素多了, 穿的马面裙料子放量都少一些, 袄子上也没有金丝银线, 只有一些色彩斑斓的花儿朵儿, 提来了许多乡下农家货, 螃蟹鱼虾鸡蛋什么的, 眨眼就在李家堆得到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