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朝乡下女进城后(119)
要不是李纯佑不让收活的东西,把家里弄得一地鸡毛,楚韵估计全乡的鸡能有三分之一在李家院子里开露天演唱会。
鸡鸭贵他们不要人还不想送呢。
只有高太太作为领导人,提来了两只鸡, 四只鸭, 还有两个大蹄髈,都是拔了毛洗干净, 成双成对的东西。
高太太脸儿圆圆的赔着笑跟楚韵说话。
很快楚韵就知道来的这些是什么人了。
大多都是大王庄有点钱又没有多大后台的小吏富户, 像捐钱修路的那些人这回就没再出手。
他们不是不愿意出钱, 是不愿意白花钱。
大户人家都要做善事,粥棚这些他们也做过,只是从来没有这么小范围的搭。
花小钱办不成大事,比起花十贯默默无闻的施粥,他们更愿意倾家荡产花十万贯买一个官府写了“济德之家”的表彰。
这些事就被推给下边小一点的鱼儿来吃了。
楚韵把小鱼儿送来的菜通通收下来,跟高太太说:“我们家人少, 搭棚子出不了多少人,明日施工还是请乡里乡亲一起搭。”
高奶奶马上就推荐自己的大侄儿, 楚韵很给面子地把她大侄儿叫出来看了一遍。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长得油头粉面的,还对楚韵送了好几个秋波,楚韵赶紧把人打发走了。
大侄儿一步三回首地走了,何妈私下就说这个高奶奶跟她大侄儿肯定有故事。
楚韵:“!不会吧不会吧?他们能这么大胆?”
何妈昨儿听柯老丫夫妻说了事,当晚就溜出去说闲话了。
何妈:“这侄儿家原来开了个戏班子,后来落魄了就认高太太做亲戚,说是祖上联姻过。高老爷开始还不认,后来听说他想抬一个妾进门高太太一直不同意,还是这侄儿来了不到半个月,两个人就和好了,妾进了门,侄儿也认了亲。”
当然了以她老人家高见,这多半不是寻亲,完全是耗子找猫做主人,打的主意大了去了。
楚韵吃了这么多瓜,业务上也很熟练,感叹道:“这两口子玩得真花啊。”
何妈也兴奋地点头,早饭都来不及吃,就跑去外头打牌了,她发现黄米胡同场地当真小了些,不如外头闹的事好看!
楚韵在屋子里吃着蒸鱼上糯糯的鱼皮想,郊外民风如此淳朴老实,她有点不敢请男人来搭棚子了。
于是第二天干脆直接说自己只要女工。
乡里妇女这么多还寻不到几个做体力活的吗?与其把钱送给这些吃里扒外的脏男人,不如让大姑娘小媳妇挣了。
男人最初闹了两天,跟高太太一样想往里插侄儿哥哥的奶奶们都提着果子上门,话里话外都是想让楚韵转主意。
一个说女儿力气小,一个说女儿做老爷们的活儿不像话。
楚韵并不是一定要姑娘们来做这些事,乡下也有不少闲汉,叫她们一说,还真不愿意了。
直接把人送出去说——只要姑娘。
来的人很多,谁不想多挣点儿?女人又没什么合理的收入。
路两边慢慢多了许多妇女,她们力气真不小,起码搭个草棚没什么问题,要是更高的技术活,修房子她们就不会了,这个自古都是让男人学的。
妇女们把棚子搭在每天施工的路段中间,每日早晚都会有一顿免费的粥饭可以提供。她们也包一顿午饭,反正钱都是鱼肉乡里的土财主给,楚韵半点不心疼。
高家送来的米面肉蔬,她也交代好了,一起煮了送给劳夫。
这些劳夫这辈子都没吃过这么多肉的饭,做的事虽然累得慌,但肚子能填饱好歹没有再死人。
打饭的还是自家媳妇闺女老娘亲,听说还有钱拿!
这下心里有再多的想法也发不出来了,谁让媳妇儿在笑呢?
衙门怕有陈胜吴广的事,徭役在服役期间睡的都是临时搭的大通铺,每天一排人守着他们。
里边有几个刺头不愿意退田,就被杜容和放回家住了几天,也不许他们去吃免费的饭菜,接着又找人和他们的媳妇说,丈夫要是再不老实,就不让她们去干活。
几个妇女笑着把男人拖回屋子里洗漱,简奶奶也拖着简胡子进门,指着屋子里的嫁妆哭,哭自己命不好,又哭女儿没嫁妆。
她靠在丈夫怀里春藤似的轻语:“姐儿过几日就要出门了,家里多点儿钱还能在晒妆前给她多添几条帕子,你就当咱们把地卖了给闺女做嫁妆了好不好?”
简姑娘就在外怯生生地探出头问:“爹,是不是我花家里太多钱了?那我不嫁人了行不行?我在家伺候你和娘一辈子!”
简胡子不好再抱女儿了,姑娘成人了。他招呼人过来坐着,嘀咕道:“姑娘怎么能不嫁呢?要是咱家有几个姑娘也就算了,只有你一个还有不让你嫁人的?”接着掏出从秦老爹手里藏的半个青米团子递给她。
简姑娘睁着眼好奇地问:“这个是什么?”
“陪嫁!还能是什么?”简胡子哼哼唧唧地说:“人家野牛沟今年发了财,得了好良种种了一地福米,来时人人都带了两个丸子,说这个有福气,爹给你藏了半个。”
说到这他叹气:“原本我还想再要半个,给你凑成一对儿,人家不肯给只有算了,这样也好,夫家不会偷了你的气运,你把它藏在荷包里,出嫁时一起带出去,米比桂圆红枣金贵得多呀……你都二十二了,不要婆家说什么就是什么,年纪大生孩子不好。你把这个戴带在身边,记住爹的一句话,多生贵子不如米烂成仓,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