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朝乡下女进城后(120)
简姑娘娇羞地点点头蹭过去,把已经发硬的半个青米团子收到鸳鸯戏水的荷包里,笑了,她说:“爹我也去帮忙施粥好不好,我知道家里要嫁我没钱用了,我多给爹赚一点回来养身体怎么样?”
简胡子捏着被沙土压得乌青的肩膀泄了气,道:“我闺女真懂事。”
第二天再回去,简胡子就对着自家的地开了一锄头。
甲乙两个衙役都吓了一跳!
他们本来打算今天动手的!
衙役甲:“他怎么突然转性了?”
衙役乙:“还能为什么,笨,想多吃肉呗!”
两个人就把不满转到杜容和身上去了。
杜容和在屋子里练字,他自从从皇城出来后许久都没做这个了,几乎都快把这件事忘了。
但这几天被同僚一鄙视出身不正,求胜心就上来了,翻箱倒柜地把四书五经拿出来看。
楚韵看着这东西难免又想起杜家的事,她问:“学这个有用吗?”
在现代这些古书的象征意义比实际意义更大,她更喜欢诗经楚辞这些诗词歌赋,道理是会变的,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共通的,几千年也不会有隔阂。
所以楚韵一直不大能理解现代人送儿女学这些,这不是没头找头磕吗?
杜容和笑:“骂人的时候引经据典比较痛快,很多举子考了官也不看这些。”
楚韵想,那这么说这些书还当真跟高考差不多了,她当年考完就把书当废品卖了。
不过要考试科举,念书的日子终归有盼头,——考上了就不用学了。
对杜薇姐妹来说,她们用不着,让她们学孝经,等于让她们一直活在高考倒计时里,只不过倒计时的是她们的寿命,这些学习至死方休。
楚韵想了下,有点哆嗦道:“我想把杜家姐妹接出来。”
杜家的几个小姑娘很讨喜,刚进杜家时她对这些姑娘都不亲热,对在杜家的生活也很陌生,但这些小姑娘很可爱很有活力,一点也不像被关傻了的人。
慢慢的楚韵对她们也有了一些感情。
要她看见这些轻盈的晨露被烈日晒干,她有点做不到。
楚韵想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杜薇杜韶两个姑娘接出来帮忙。
粥棚这边有很多事要忙,每天要用多少斤米,该给做粥的妇女多少钱,这些琐事很多。
楚韵今天就发现一个问题,有的妇女会在领完工钱后悄悄绕到后边再去排队。
她和何妈也不可能挨个儿盯着看,太容易被钻空子了!
找两个自己熟悉的姑娘来帮忙就容易多了。
更重要的是,与其让两个姑娘在杜家学杜老爷的规矩,不如出来看一圈外边的人是怎么过的。
京里人口的流动性很差,皇城跟紫禁城是两个地方,内城和皇城是一个地方,外城和内城又是一个地方。京郊和京内也完全不同。
杜薇杜韶在这里想做什么事,很难传到老杂毛耳朵里。
要跟她们说杜老爷是什么人,楚韵做出不来,就连杜容和也没有跟两个大哥通气。
所以她说:“不如把她们叫过来看看别人的父母是怎么对子女的,总能转过弯儿来,用不着咱们说。”
杜容和挑眉,他不是没想过这件事,只是自己跟大哥素来不亲,有时提笔想说什么都找不着话开头。
跟他说以后要分你七成家产的爹要害你?
别疯了!大哥多半不会信!
他们几兄弟年纪都大了,杜家不可能一直不分家,自己要是说父亲的不是,往坏处想,杜容锦甚至可能会认为他是在挑拨离间?
他如今在杜家有五间屋子不错,但这个房子都是公中的,又没有写他的名字,什么时候家里想收回去,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至于二哥,杜容和总觉得二哥是知道一点的,不然他不会在自己出门时欣慰地拍着自己的肩膀。
但是二哥也从来没有跟他说过这些话。
杜容和跟楚韵分析:“二哥是个聪明人,会审时度势,他不会做不利于杜家的事,只要我们不违反皇城的大规矩,在家里造反他是不会管的,只要杜家的名声好,二房过得好他就能睁只眼闭只眼。”
楚韵想了下二嫂一家的生活。
魏佳氏是杜家看起来最没有爪子的人,但她比起闵氏确实没有吃过什么大亏。
她听魏佳氏的奶母陈老丫说过,杜二爷的钱都是二嫂在管,养大哥的钱也是她同意了二爷才会给。
杜太太让魏佳氏在小桌吃饭、掌勺,他没有管。同样魏佳氏悄悄给杜太太送他没来及吃的饭菜拉肚子,他同样没有管。
杜容和:“孝道媳道,在二哥心里不值钱,他只要日子能好好过下去。咱们要请侄女儿过来玩,他不会拒绝,这样的叛逆在他心里算不得什么,但我们要是坦诚地跟他声讨爹,那就不行了,他忌讳家里发生大事。”
楚韵对二爷说不上讨厌,杜家成男心里是怎么样的,她也不会关心。
提笔给杜薇杜韶姐妹去了一封信,家书不能漏人,杜老爷杜太太那边是杜容和写的。
第063章 我替你把你爹叫回来
杜家冷清了许多, 月姐儿看孩子时拉着荣姐儿说:“不知怎么家里最近有些怪。”哪里怪吧,她又说不上来。
荣姐儿年纪小但经验多啊。
牛家这一代有五个儿子,牛大力是老大, 老二死前硬拉着爹娘说要让大哥照顾妻儿, 牛大力照顾着照顾着, 隔壁嫂子就把他当丈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