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朝乡下女进城后(214)
荷花已经跟了何二爷许久,田氏早说娶了媳妇就要抬她做妾,她素来也不把自己当做下人,只可恨二爷被杜家人坏了名声一直没找个媳妇,她也一只是“姑娘”不是“姨娘”。
眼看着始作俑者前来,本来心里就憋了气,如今被仇家老婆子狠踹一脚,顿时气得浑身哆嗦,爬起来仍要跟郎氏对打。
但杜家带来的人太多了,一群太太媳妇叽叽喳喳地数落何家人,何家人脸上发红手上也发软,慢慢就落了下风。
田氏伸着脖子在里头看杜家婆子没挨打,遗憾地呸了一口,接着便款款而来想说两句客套话。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她女儿何三姑娘已是受不得辱了,走出来看着郎氏描眉画目的比她都穿得嫩,捏拳道:“死老婆子,你敢说我娘,说我哥,今儿我非打得你这老狐狸精跪地求饶不可!”
楚韵一听,就道,这不是跟大力水手打架还给人嘴里塞菠菜吗?骂郎芝香老狐狸精,这是骂吗?这是奖励她呢!
郎氏果然更有劲儿了,然而终究年纪大了些。几下便微微喘了起来。
三姑娘也是个横的,她在何家如珠似宝地长到十三岁,马上就要入宫小选,也想着飞上枝头,听说宫里四阿哥的娘便是内务府宫女出身,八阿哥的娘地位还不如内务府宫女呢。她亦不能忍受被身份低贱的杜家人打了,脸上挨了郎氏两爪子后便掏出护甲往手上戴。
三寸多长的尖尖嘴吓得人群已经有人尖叫了。
楚韵站在马车上看见,心想可不能让这死丫头把郎氏弄个三长两短,她想往里挤又挤不进去,就是何妈都劝她小孩子在外看看就好。
她左看右看,找着只楚宗保当拐杖的锄头,两下拆了锄头,把锄尖儿嗖一声甩得老远,就定在三姑娘身后的柿子树上,锄尖儿距她脑袋还不到一指甲的距离,三姑娘老好看一个发髻,让她削了个尖儿。
三姑娘摸摸散了一地的头发,嗷一声,跳起来竖着戴了护甲的尖爪子直扑楚韵,道:“戴大花的乡巴佬!本姑娘跟你拼了!”
楚韵真如看见一只小僵尸直勾勾地跳过来,吓得一哆嗦,伸手拿起锄身,又嗖一声扔了了老远,这次插在三姑娘前边一寸的地上,三姑娘撞上棍子,从眉间到人中都红彤彤的一片。
楚宗保在旁边给她鼓掌,太牛了,他心有余悸道:“姑,以后我再也不跟你闹了。”
这两锄头,别说楚宗保,就是田氏腿肚子也软了,想着好汉不吃眼前亏,哭哭啼啼地拉着三姑娘要回屋躲着。
郎氏是个得理不饶人的,敌进她进,敌退她进,跟着就一路蹿到了田氏卧房,抓着人头发按在镜子跟前儿。
恶狠狠道:“我还以为亲家日子过得多穷,看了这满满的妆匣子方知是鬼话,珍珠项链儿、翡翠香球儿、蟹宝大对簪,一个两个哪个不是没百多两下不来的东西?还都是京里时兴的样儿?
你的嫁妆?那都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还不是扒皮抽筋用前头儿女挣来的?两个姑娘两两双筷子,到年纪随便嫁出去便得了,能用你几个钱,没见过把好好的旗人姑娘嫁给商家短命鬼冲喜的,这个钱你收了,也不怕晚上大妞二妞的娘来问你!”
何妈跑过去把金银珠宝拿出来给大家看,这真真抵赖不得。其实大家早就知道何家人刻薄两个姑娘,只是人家家事不好多管,这是让杜家人闹出来,大家还是很乐意吃瓜的。
一群人便围着田氏。
一个太太黯然神伤,道:“以前念着何家家境不好,牌桌上我还让过两把,如今想来都是错付了,我借你的二两银子,你能还我吗?”
田氏哆嗦着把银子还给她,该太太后脚就放何妈手上道:“拿回去给两姑娘攒嫁妆吧。”
另一个太太看有此珠玉,咳嗽两声也道:“田氏,既然你是这么个冷心冷情的后娘,我这样的好人是绝不肯与你为伍的,以后咱们便恩断义绝!”
何妈看着恩断义绝都要还个东西啥的,灵机一动,割了块袖子在田氏手里。
诸位太太似乎被她点化,都想起来割袍断义这回事了,于是一个两个都开始割帕子、袍子,还有割汗巾子的。
田氏手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布料,气得嘴唇直抖,呜呜呜地想争辩,但她素来是小白花做派,实没见过这等阵仗,一时笨嘴拙舌竟没插上一句嘴。
还是包妈妈闪出去往左邻右舍请了人过来,郎氏瞅着怕人太多了惊动衙门,也怕带着一群娇滴滴的媳妇太太打输了,带着人又浩浩荡荡地往家钻,回家前还把自己以前送给田氏的添妆节礼都偷摸拿回去了。
杭不留行一路上忙得陀螺似的,一会儿给这个太太看心口疼,一会儿给那个丫头看跌打损伤,一场大战下来,他竟是全场最忙的那个,连带着楚宗保腿都跑细了一圈儿。
因杭不留行长得俊,回去时除了一兜子钱、抄了半截的书,还有脸上数不清的胭脂印。
擦了胭脂印后,他顶着这身衣裳,仍没敢回家,而是直接吩咐车夫去了王家,跟王舅舅道:“舅舅,我想在黄米胡同开个铺子,咱们以后吃饭也不愁了。”
王舅舅摇头道:“开不了,旗人有病吃老米,没病还吃老米,病死了便是老米吃得不够多,咱们把药铺开过去,准得喝西北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