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朝乡下女进城后(239)
楚韵:“不是说做娘娘吗?怎么又宫女了?娘这野心小了一大半儿啊,她是不是病了,瞧过大夫没?”
“家里谁不知道以月姐儿的面貌选妃子是疯话?就是娘,到了如今也不能昧着良心说月姐儿貌若天仙。前几日她就在家念叨说歇了做妃子的心,只是还不肯放弃不做无名鼠辈的日子,所以如今已变挂鼓励月姐儿做一等宫女去了。”
杜容和想起外边摇摇欲坠的小树苗都觉得荒唐,一甩袖子,道:“临时拜佛脚,说的就是她多马沟郎氏。”
楚韵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她觉得朗氏有点蠢,但在对女儿上,这种笨蛋似乎又有点儿真心。起码比杜老爷对几个孩子好。
她在这边回味杜家家事。
杜容和在那里连夜告小状。
楚韵想着郎氏说她种了这么久也没个一二三的话,也有点急眼,于是吹耳边风道:“你再要一下赏赐如何?这都一年了,人家稻子都要割二茬了,怎么银子还没到呢?”
杜容和告诉她:“头一回不给,是怕你们第一回 是运气,乱捣鼓的,咱们皇帝不信祥瑞,这样的东西,一点不赏。今年要是还有好稻,这赏跑不了。”
话是这么说,杜容和为了几年第一次耳边风,最后还是听了楚韵的话。
所以这封密书依然是以皇帝最关心的家常开头。
第124章 第 124 章
杜容和从小就是几条胡同里的优秀青年, 学什么都快得很,何显耀七八岁时在胡同里也是数得上号的小神童。
何家因为跟杜家有亲,何显耀从小跟杜家几兄弟特别熟, 在杜家没人显出来前, 何显耀是真对三兄弟好。
这是因为在他眼里, 杜家人上不得台面, 他看着杜家人就跟看着一窝煮饭洗碗的用人似的。
何显耀时不时来一趟杜家, 学着主子做派, 今天这个让他高兴了他赏半张饼, 明天那个让他开怀他大笑着赞扬两声。
杜家兄弟不嫌弃, 都是兄弟互相吃剩饭多亲热啊?所以,大家都说这个表亲和善,跟他关系一直不错。直到杜容泰成人后进了军营、又成亲生子为人父母了,对何显耀显而易见看得也就越来越清楚。
他不跟这个企图压着自己过主子瘾的弟弟来往了。
何显耀可不是个傻的, 杜二爷冷淡的态度露出来三分, 他就远远地跑来了。
回去后他就跟蠢笨如猪的妹妹们说自己不喜欢杜二爷,或者说, 他一直不喜欢比自己更聪明的人, 这么一来, 在杜家何显耀进就只好跟杜大爷凑在一起。
杜大爷是个愣头愣脑的傻子,顶罪一流还不粘手,有个什么事何显耀都喜欢大哥大哥地叫着杜容锦一起干。
天有不测风云,突然有一天何显耀伤仲永了,他越来越记不住新学的文章,今天写了一百遍的大字, 第二天瞧着还跟天书似的。
抛开成见,从今天来看, 杜容和认为这人确实也倒霉。
先是娘死了,之后不到一年爹就娶了新媳妇。
新媳妇嘴里哄着他,实际一门心思想把人养废了,可能是前头那个亲娘的教诲有用吧,何显耀虽然不如幼年有名声,但还是顺利地当上了笔帖式。
但这个笔帖式杜容和一直觉得来的很诡异。
因为何显耀补缺前他看过此人的满文、蒙文、汉文记录。
这倒不是偷来看的笔帖式这一行做到顶,就是伺候在老主子身边给他写圣旨,做到老主子语音未落三文已成。所以他们都会在背地里做特殊的训练,比如叫一个婆子丫头来说笑话,几个人一起写,看谁能写得又快又好。
杜容和年纪比何显耀小一点儿,何显耀做这个的时候他不用参与,只需要在旁边鼓掌。
以杜容和当时的眼光看,那会儿的何显耀其实并不具备做笔帖式的能力——他写汉字很慢,对许多汉礼也不清楚,精通的是内务府拉帮结派的事,这些事又用不着笔帖式来做。
谁知道人家真的当上了呢?
杜容和诧异一回,慢慢就把事放开了,因为他也要考这个,实在没功夫管别人怎么当上的。
过了不到三年,他也成了笔帖式。
当时杜家请了很多客,甚至连楚东陵都拖家带口地来蹭了一顿,还送了他文房四宝。
这顿饭何显耀没吃下去,他觉得小明变成了大明,以后更难杀了,尤其两个人还在同一个屋子里当差,是个人都吃不下饭,他不光吃不下,甚至还想吐呐!
何显耀经常会忍不住去想,如果没有这人,那自己是不是就会一直是那个八九岁的小神童呢?
从此他绞尽脑汁地给杜容和使绊子,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回回愿望都落了空。
只有在杜三爷寒酸的婚事上,何显耀痛快了一回。
他觉得,好运在杜容和头上转了十几年。这回终于要轮到自己了。
杜容和对何显耀的内心活动不感兴趣,他只知道这个人特别恨自己,恨到连他爹的的坟都不拜,上赶着要去认杜四爷家里做新爹,用何妈的话说——你也真不怕你娘晚上跳出来挠你!
总之,对于如给姓何的上眼药,杜容和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