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朝乡下女进城后(65)
杜容和:“差可不是这么好当的,不仅要做实事还要人情练达。”
杜太太来往太太群,人情都有讲究,心里赞同儿子的话,禁不住问:“你有什么要练达的呢?是何家的小子又说你了?我马上叫人去呸他!”
何家如今名声臭大街,她要骂人都不必亲自动手,在外乱编个何二何三强夺人妻的故事,立刻就有正义之师援手。
杜容和摇摇头:“他不算什么,但同僚里有比我年长的、更得用的。这些人常叫我去给他们太太夫人办事,我不想做这个,人家给我使绊子,已有些做不下去了。”
杜太太找着了舌头,她没想到儿子在宫里过得竟然如此如履薄冰,这事儿说到底还是儿子太清高,在家对略吃些闲饭的大哥就如视猪狗,外头尸位素餐的老饕想必是数都数不过来。
和宝一看就是干干净净,一点脏钱不肯用的好孩子,要不是有老主子看顾,她估计这孩子恨不得自己倒贴当差哩!
杜太太柔声劝:“他们要你为太太跑腿,你就勤快些,你给她们做事,她们也好吹吹耳边风叫大爷小爷为你做事。对了,她们叫你做什么?”
杜容和似乎叫娘的宽慰说动了心,他无助艰难,如困兽般开口:“因我语言上有天分,她们都叫我帮忙用她们家乡语重写一些奇闻趣事。”
杜太太听完和宝泪语,整个人都精神了。
她没想到儿子的人情练达在奇闻趣事上,头都不晕了,还企图在上梁给和宝找到立足点,道:“那你就写,别拉不下脸,你爹为了不打仗,还四处给大爷们说笑话呢!”
杜容和面露难色。
杜太太苦口婆心:“你难道要跟你大哥似的?他如今过得还不如鸡!”
小花都有凉棚,他没有。
杜容和差点笑出声,看来她娘也知道大哥这样不成啊。
他赶紧道:“可是来不及了,最得用的胡爷让我给她媳妇写出十本书来,我四处都寻遍了也不够,想是以后要完了。”
杜太太对家里人是直钩都上的:“我儿糊涂,你没有你娘有!什么十本书,你早些找你娘,咱家都躺银子上过了。”
她那宝册记了刚好十年,满京奇闻就没多少落下的!
要是家里能靠这个升官,她能叫佟半朝改成杜半朝。
刚要去取,一时想起这些册子上还零零碎碎记了和宝的账,又犹豫下来。
她原想记锦儿的,锦儿不中用,吃弟弟和媳妇去了。后来想记泰儿的,泰儿又养哥哥去了,一分银子三面花。
折腾来折腾去,最后这账就只记了和宝的。
若要把宝册给和宝,里边账怎么办?她记得细却零碎,一张纸往往正面是故事,背面就是账。
这东西分不开。
如今又还不是跟和宝讨债的时机!
他刚娶了媳妇,身上哪有钱?
杜太太自己的嫁妆还能坚持二三年,她是想过两年等儿子站稳脚跟,再理直气壮地同他要。
弟弟不用赡养姐姐。但儿子不得不还生母之恩,这放在哪朝哪代都说得通。
这银子,只要老三发达,他就没借口不给。
眼下老三还在发的路上,这个时候让他知道自己上进挣的银子,以后要给身败名裂的二姐用,他会怎么办?
会不会不肯上进了?
和儿聪慧,让他看见账单就能知道怎么回事。
要哄他上进,就只有先把账涂了。
可涂了又不好再记!儿子如今又不花家里钱了,她哪里记得往前十年的琐碎事?
杜太太心里打着鼓,不知道该不该去了。
杜容和真不理解她的想法,当娘的问亲儿子要钱,他还能不给吗?
用得着这以孝压人的手段?
他眼珠一转,极孝顺地安慰:“娘别哄儿子,你一个深居内宅的太太能知道什么事?无非想哄哄儿子多安心撞几天钟罢了,其实,儿子被革职也不是什么坏事,娘想想看,我差事没了是小,您老日后有儿子陪伴是大。以后我跟大哥似的总在家陪你,多好。”
锦儿,再出个锦儿,二姐就投胎去了。
再说大儿子有媳妇有弟弟,小儿子媳妇又没嫁妆,他闲着一家子可不都得靠爹娘养着了吗?
到时连二姐眼下的救命钱都保不住。
杜太太想通了,咬牙道:“过两日你来拿!娘还能哄你?这两日先拿钱请胡爷多吃几顿饭。”
“我都听娘的。”杜容和点点头,听到请莫须有的胡爷吃饭,又忍不住关心起母亲衣食住行,道:“他一个外人请不请的无所谓。倒是娘要紧,这月我的俸禄娘用完了吗?不够我去外头再当条裤子。”
杜太太听到小儿子这会儿就要当裤子,简直连水都喝不下去了,掉头就冲不知什么时候溜到门外气都不敢喘的喜鹊道:“快!快!把我的册子全抱过来!”
喜鹊领命而去。
杜容和事不干己似的,在屋里如同大哥般向往地盯着墙上的挂画。
杜太太看得心里直发寒,真怕迟一会儿家里又多一朵水仙花,真是一刻也等不得了。
干脆两步出门追着喜鹊道:“我跟你一起去,咱娘儿两个一起抱快些!”
她今晚就要把账全涂了!
杜容和看人走了,方转身回了院子,跟楚韵说:“这下不知她手要肿几天了。”
第040章 猪蹄汤和黄鼠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