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首辅白月光回京了(61)

作者: 陶映 阅读记录

理智告诉他他不应该如此说。他们曾一同从云州到京城,叶采苓又是他亲手一点点带起来,直到今日能独当一面。

他不应有旁的感情,就像看一株苗木,应该看着它独自成长,直到枝繁花明,而不应该再去过多地插手援护。

可他偏偏就是想要参与。

今日他收到消息,知道她深陷危险之中。

那一刻他如同置身在雪原里。天地皆荒芜,他看不到一切事物,只想着尽快到她身边去。

谢泓行事一向果决,直到见到叶采苓的那一刻,才惊觉自己早已明了对她的心意,便断然开口。

过了许久,她像是终于反应过来了。

叶采苓已经做了许久的心理准备,一抬头,正迎上谢泓温柔含笑的一双眼睛,又心里一慌,赦然地低下颈项。

她浅浅地吐了口气,像是做出了此时最勇敢的事情,开口低声道。

“好啊。”

“我……且等你。”

男子清冽气息汹涌而来,带着些雪夜松林的清寒。

她落入他怀抱里,埋首在他胸膛,不敢做声,知晓自己脸颊一定已经红透。

只是此时含着温软笑意的两人自然不会知道。

他们即将面对的天地正在前方静默不语,等着一切缓缓铺开,最终天翻地覆。

*

“主子,前面那边便是甘州城了。”

叶采苓打起车帘。

漠北的寒意附在骨头上,直向人心口钻。她遥遥的能看见远处一线城墙,巨大的城门下站着兵士。

车轮剎住。

驾车的伍师傅向回望,语调有几分迟疑。“你们是——”

来者一身官差打扮,语气谄媚。

“早听闻有京中大员要来此办案,我们主簿已经备下薄酒恭候多时了。”

叶采苓愣住。

尚未到达,行踪却是彻底暴露。

这一程的波折,却都好像在昭示着,此番长公主要她查的棉衣案背后各方势力牵扯颇深。若是这样,该如何查?

主簿

宫内。重重飞檐之下是渐次飘落的细雪。

该入冬了。

碎玉一样的雪沫尚未落到宫檐上方,便被升腾起的热力消融。太后畏寒,慈宁宫里早早燃了地龙,殿内的大铜缸里熏着沉水檀香。

此刻几个女眷正隐隐以长公主为首,围在一处,都在陪着太后谈天。

“入冬了,哀家记得前些日子曾有兵士因为过于寒冷哗变,可有此事?”

长公主颔首,道:“的确,但近期已有进展。新制的棉衣已经在送往漠北的路上了,我还遣了得力女官去接洽此事,看看可否有克扣。”

有一女子坐在下首,此时当即乖觉地抬头笑道:“正是,我前些日子已去看了,新制棉衣足够厚实,可以抵御风寒。此次定要查出来是何人偷天换日,胆敢克扣军需。”

讲话的正是温道盈。

这样一接话,太后不疑有他,只觉得是此女官在主导漠北军士棉衣的查勘,也来了几分兴趣。

“这位姑娘是个生面孔,听这意思,对政事颇通。也是新选的女官罢。”

温道盈是首次与太后在私人场合会面,此时表现的倒也从容。几句话笑着将自己的出身及现任官职一一道来。

太后注意到了什么,却是转头问起了长公主。

“云州?”

太后一双眼睛看向长公主,语气带些试探:“云州风物甚好啊。”

长公主微微摇摇头。

“的确,但……”

话到嘴边,却又欲言又止,只佯装无事揭过。

温道盈一双杏眼在席间打转,并未作声。

几日后,她悄悄寻到太后身边的姑姑澜月。

“澜月姑姑。”

温道盈巧笑倩兮,并不提具体事务,只道:“我见了姑姑就觉得极其亲近的……”

她常常见面并赠礼,终于与澜月混了个脸熟。

又过了些时日,她方才终于佯装无意地问道。

“姑姑是自幼在宫中的么?可曾……去过云州?”

当年的云州,到底发生过何事,为什么宫内与此事有关的人都语焉不详。

而她费尽心思买通了谢泓身边下人,也同样得到消息。

谢泓亦是在云州停留许久,似是在寻人。

澜月姑姑望她,眼里带几分谨慎。

“我并不是十分知晓。”

却是见四下无人,拉着她的衣袖往偏殿去了。

*

边塞,甘州城。

叶采苓离京有了些时日,对京内那些暗流涌动无从知晓,

此刻她望着那宴席——明知是鸿门宴,也只能上阵了。

叶采苓面上没什么不虞神色。应对那主簿的劝酒也十分圆滑。

她一双眼睛静如寒星,却让主簿的心里打起鼓来。

甘州是他们的地盘,朝内要派人来,纵然是机密,但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知县自己不露面,而是遣他们这些官吏先来个出其不意的露面。

意在让京中来的人知晓,他们甘州也并不是好捏的软柿子,上面也是有人的。

只是此时事态发展却是超出他们的预期。

本以为此人见暗访的计划被拆穿,至少会表现出慌张失措。

她却显得像是十分了然的模样,并没有什么额外反应,应对劝酒也能从容地说上几句。

主簿悻悻喝了几杯酒,却忽地一拍大腿,豪气道:“叶姑娘此行,可有需要我们配合的?小的自当尽心尽责哪,姑娘放心,绝无半点折扣。”

却听不出来几分尊重,像是在与邻人说笑。

叶采苓不言,抬手挟了一筷子席间的菜色,只慢条斯理吃了。

上一篇: 逃婚夫妇,在线掉马 下一篇: 鬼郎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