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戏(108)
于是就有了活戏本这个东西。
要知道那个时候,就算是县剧团的演员,文化水平也不会太高。我小叔叔读到了高中,在县剧团的演出队里就已经是高材生了。所以让演员自己从头到尾编个台本出来,是不太现实的事。他们做的事,就是把现成的台本当中的一部分唱词念白给拿出来,照着固定的曲牌韵脚去编新的词,把一些当下时新的东西给放进去,而且为了保持新鲜感,还要不断地换内容换唱词,演员通常都是今天演完了琢磨明天唱什么,所以活戏本这个东西,就有点像是演员的演出日记,一方面是要记最近有什么新鲜事,另一方面就是把新鲜事给编成唱词记下来,还有就是记下某段唱词已经在哪里用过了,提醒自己不要演重复了。除此之外,还要记些演员自己编的戏串子(放在哪里都可以用的固定唱段,方便演员自己或搭戏的忘词的时候救场用)。
我小叔叔留下来的这个硬皮抄,就是这么一个活戏本。
我一页页地翻看,硬抄本里面的内容丰富得很,除了前面说的那些之外,我的小叔叔还记了很多关于他自己的事,比如他哪天在哪里演出收了多少披红,哪场戏当中又有人专门给他送腰台了(就是在演出的过程当中有人用大托盘托着封红,从观众当中穿过去一直走到台上送到某个演员手里,特意让所有人都看到,对送礼的和收礼的演员来说都是件很出风头的事),可以说我小叔叔人生当中最风光的那几年都在这个活戏本里头了。
我起先还不太明白为什么我的小叔叔费了那么多心思,要把这个活戏本留给我。就算他是我亲叔,我也不得不承认,他自己编的那些唱词并不怎么高明,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流传下去的价值。而且就算我的小叔叔再自恋,五老爷那么处心积虑地要得到这个活戏本又是为了什么?总不见得五老爷也是我小叔叔的戏迷,想拿着这个本子好好回味一下他在台上的风光?我的小叔叔会做无聊的事,五老爷可未必有他那么无聊。
活戏本里的内容很乱,我小叔叔写他自己的事混在他编的唱词里面,大字小字密密麻麻的一片,很多部分都是没头没尾的,我耐着性子看了很久,一直看到很后面,才突然明白过来为什么我的小叔叔非要把这个本子交到我的手里,五老爷他们处心积虑地想要得到这个本子,又是为了什么。
这个本子里记了我的小叔叔是怎么成为勾云吕的,又是怎么唱出阴船来的事。
我接下来记的这些内容,大部分是我从小叔叔的活戏本里整理出来的,小部分是我自己补充的,这其中有些部分是我原本就知道的,有些部分是我后来才想明白的,我把所有的一切拼凑在了一起,拼凑出了我小叔叔的一生,拼凑出了整件事的真相。
还是从头说起吧。
我的小叔叔是自学成才的。我家没有人唱戏,我奶奶甚至都不太爱听戏,但我小叔叔从小就是个戏迷,在他很小的时候,村里有戏班子来演出,他就能混在戏班子里,在台上混个小角色演。后来他发现庙会上戏班子多,就一个庙会一个庙会地赶过去,到处追着戏班子跑,最后还是我爹出去找他,一直找到了龙山,都快出省了,才把他给找回来。我爹就此寸步不离地看着他,他才收心读了几年书。再后来县剧团招人,我小叔叔去报考,居然还考上了,我爹就管不到他了,我的小叔叔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唱戏了。
我的小叔叔到底是什么时候发现他自己身上的本事的,我也无法推断出来。但我猜他在进县剧团之前就知道自己天生是个唱戏的。活戏本里记了我小叔叔的好几手绝活:他唱花为媒里报花名的那一段,报到哪种花的名字哪种花就开;他唱双珠凤,能唱来绶带绕着戏楼飞;他唱画桥分别,能唱得台下哭声一片;他唱法场生祭,能唱得天上阴风惨惨,艳阳天说下雨就下雨。而且他还是个戏担子,天南海北什么戏他都会唱,生旦净末什么行当他都能扮,我觉得这跟他当年追着庙会上一个个戏班子跑有关系。但究竟是我的小叔叔在那个时候就意识到了,有那么些曲牌唱段在他的嘴里是能发挥出特殊作用来的,刻意去不同戏种里收集这类曲牌唱段,还是他单纯地就是个戏疯子,爱戏成痴,什么戏都想学,才在无意之中掌握了那么多曲牌唱段,我就不得而知了。
但我从活戏本里看出了一件事,那就是我的小叔叔在县剧团里混得并不好。他跟我说自己是县剧团的名角儿,那还真是自己抬举自己。县剧团里是有两个演出队的,一队是专门留在县城演出排戏,经常有机会去省城汇演,二队就是我小叔叔待的这个演出队,是专门跑县城下面各个乡镇农村巡演的。以我小叔叔的本事,原本是可以留在一队的,县剧团的领导本身就是票友,也很爱才,一开始还很看好我的小叔叔,准备把他推荐到省里去。但我小叔叔的脾气怪,领导找他唱几嗓子,他当面说领导是个月白腔(说人五音不全,嗓子不入弦,唱戏不搭调),把人给得罪了,送他一双小鞋穿,把他给下放到了二队。这件事让我的小叔叔的命运发生了很大的不同。我一直在想,如果他当年好好地留在一队,说不定能成为一个全国着名的戏曲演员,还能上个央视春晚之类的——反正只要他不成为勾云吕,就没有后面那么多破事了。
我小叔叔被下放到二队之后,一年八百场戏,把他给忙得够呛,他在活戏本里没少骂人。但我也能看得出来,小叔叔骂归骂,但他还算是乐在其中的,只要能让他唱戏,在哪儿唱他也不在乎。更何况以他的本事,一唱就唱出了名气,每年一到唱青苗戏丰收戏的时节,好多村子都跟抢人似的来找他去唱戏,为此两个村子的人还打起来过,我的小叔叔在记这些事的时候,看得出他是很得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