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之好命知青(42)

作者: 时离月浅 阅读记录

张老幺吞了一大口饭菜,又兴致勃勃地接t着道:“我今早去幺姥爷家坐了下,还听那个伐木场的人跟幺姥爷说起了他们厂的事儿。”

“一个伐木场能有什么事?”牛建国不屑地嗤了声, “不就是木料过去木料过来的,还能翻出山不是?”

“唉, 你还别说,还真是要翻出山。”

张老幺见牛建国不信, 就把自己从幺姥爷家听来的话全都照搬了过来。

“……还说什么实在没办法,不要钱都要拉出来。”

“而且,看那人的样子,似乎还很急。”

一桌子的人边吃边听他说, 有当闲事听听的, 也有人当趣事笑笑的, 只有唐心月, 在听完张老幺的话后,眼睛都亮了起来。

伐木场的废料!

只需出运费就能拉出来!

还要多少有多少!

光这几个关键字, 就迅速在她的脑海里组建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若按照前世发展, 要不了多久,整个大同公社就会推行包产到户的改革政策,届时, 大片的土地就会分配给村名, 让村民们自主经营,自我承担。

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完成上交的指标后,还会有结余, 再加上包产到户后村民们对土地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可以想种什么就种什么, 也可以哪个产量高就种哪个。

产量高了,结余多了,自然越来越多的农户会攒下钱。

有钱还不用饿肚子,那农户们接下来会干什么,哪怕有点脑子的都知道,那肯定是修房子。

修房子会用到什么?

除了红砖,就是木料,大量的木料。

房梁会用到木料,门窗会用到木料,哪怕最后打家具,也会用到大量的木料。

唐心月还记得前世,她丈夫大姑家在新修房子时,就卡在了买不到木料这一节上。

刚开始60元一方的时候他们嫌木料差,后来涨到160元一方的时候她们又嫌太贵,最后眼睁睁看着木料涨到了360元一方还跑遍全城都买不到,硬是在她丈夫家挤了两三年才把新房给修好。

她对这事儿记忆犹新,所以才会在张老幺提到伐木场的废弃木料时反应那么大。

要知道,二郎山的木场在整个华北地区都是出了名的,不仅料好,还十分耐用,地处丛林深处的伐木场更是把质量放在了生产的首位。

那时有很多人开玩笑,说就是用二郎山伐木场淘汰下来的废料盖一座房子,洪水来了都不一定把它冲的垮。

虽这个玩笑说的有些夸张,但也从侧面说明了,二郎山伐木场的废料是可以用来建房子的。

想到这儿,唐心月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那颗想发财的心,拉着张老幺就连问了好几句关于伐木场的事儿。

而被追着问的张老幺呢,还以为是大学生好学的老毛病犯了,也没作他想,坦坦诚诚地把自己知道的全都告诉了她。

什么伐木场木料质量全国第一呀,什么废料多的堆都堆不下呀,还有幺姥爷和厂长关系特别好什么的,都通通说了出来。

最后还怕自己说的不够全面,建议唐心月最好亲自去幺姥爷家找那位伐木场朋友问问的更好。

建议正合唐心月心意,俩人一拍即合,三口两口吃完饭后就朝幺姥爷家走,根本没注意到身后的江北山眸光一闪。

到了幺姥爷家,张老幺先是给双方介绍了下。

毕竟唐心月下到村里的来的时候,幺姥爷还不知道在二郎山的哪个犄角嘎达抓蜜蜂呢。

他先是骄傲地给幺姥爷和伐木场方厂长介绍说了唐心月的情况,说她是他们村唯一一个考上B大的知青,怕二人不知道,紧接着又给二人普及了一下B大的江湖地位,直到从头到脚把唐心月给夸了个遍,他这才耐心说了他们此行的目的。

“……大学生就是想深入了解下伐木场的情况。”

唐心月从没被人这么介绍过,经他这么一夸,连想问的话都不知该怎么问了。

幺姥爷和方厂长更是在听了张老幺的介绍后直接愣在了位置上,愣是消化了好半响,才知道急匆匆赶来的二人到底是干嘛来了。

“那个,我们厂其实也没什么好了解的。”方厂长开始组织语言开口,“就跟村里一样,只不过你们种的是田,我们伐的是木。”

眼看着方厂长被张老幺顺利带偏,唐心月心里就是再急也不好一上来就问废料的事了。

她顺着方厂长的话先是大概了解了伐木场的工作,然后又问了几个自己比较关心的问题后,随后才慢慢把话题扯到了厂里废料的事上。

“……你想要废料?”方厂长很惊讶。

唐心月坚定点头,“我可以自己找车去拉。”

等她这话说完,屋里顿时就安静了下来,不止张老幺,就是方厂长也没想到,眼前这个柔柔弱弱的大学生竟然说要伐木场的废料。

她不是来了解情况的吗?

怎么…..怎么……

方厂长和张老幺面面相觑,幺姥爷却在这时哈哈大笑了起来。

没想到方林村竟出个比他还颠的人。

要伐木场废料,还自己去拉!

这丫头怕是脑子转轴了吧。

他一边笑,一边打量起了眼前这个半大的孩子。

坐在位置上的女孩大大方方,不卑不亢,即使面对所有人的不解,她仍保持着从容不迫地笑容,一点也没急于想要辩解什么。

倒是个沉得住气的。

幺姥爷突然就觉得自己对她的看法太过片面了些。

“你真要那些废料?”他好奇地问唐心月。

“嗯,有多少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