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太孙有个娃(52)
老妪见史云腴掉头回来,搁下手中的医书,沉声问道:“娘子,是拿错信了?”
“不是婆婆。”
史云腴摇摇头,拉着老妪面前的板凳坐了下,“晚辈最近不知为何,时不时有些畏寒,头昏,乏力,甚至还有嗜睡的症状,您且帮着瞧瞧,我该怎么调调为好?”
老妪听了她的自述,二话没说便示意史云腴将手腕搁上桌案,为她诊起了脉。
史云腴看着老妪的神情由惊转喜,实在猜不出,自己得到是什么病。
她也只好静待眼前人开口相告。
不多时,老妪默默收回了诊脉的手,望着眼前人直言不讳地问:“近两个月内,娘子可行过那事?”
史云腴面对医者的询问,也不好避讳,便应了声:“有。”
老妪闻言点点头,并未过多置喙别人的私事。
她只如实相告其:“那便恭喜娘子,家中要添丁了。孩子虽尚不足两月,但胎像稳固,没什么大碍。至于你说的那些症状,都是妇人妊娠会有的,无需过多忧心。回去安心养胎就是。”
孩子…胎像?
史云腴瞠目而望,她以为自己是因为最近忙活茶园那档子累成了这样。
没想到,竟是有了!?
史云腴不敢置信地定在老妪面前,老妪收拾起桌面,直问:“怎么?添丁进口的喜事,娘子不高兴?”
史云腴闻言回神赶忙扯着嘴角笑了笑,“高兴…高兴……”
她此刻谈不上激动,但也谈不上不高兴,她只是脑子有点乱,需得好好缓缓。
史云腴茫然望向老妪,下意识问了句:“那,那婆婆,这诊费多少?晚辈付给您。”
老妪闻言微微一笑。她觉得眼前人大抵是高兴傻了,便挥了挥手,“不必了,既是喜事。婆婆今日就不收你的诊费了,你且归家告诉你家那口子,让他跟着一块高兴高兴吧。”
史云腴僵着脖子起身,跟老妪颔首作别,“多…多谢婆婆。”
随后,当史云腴迷迷糊糊离开摊前,闷着脑袋在镇子上整整转了一圈,她才站在镇子的入口处,猛然反应过来……
她,她这是要当娘了——
-
得知自己怀孕的那天晚上,史云腴并未因自己孤身一人而变得焦躁不安,痛哭流涕,相反她竟从镇子上花重金买了条鲈鱼,独自庆祝起了新生命的降临。
史云腴万般期待着孩子的到来。
她有信心,就算是没有谢沉书的存在,她和孩子照样能活得很好。
静谧的廊下,品尝罢鲜美的鲈鱼。
史云腴就着烛火,拆开了阿兄的信,信中内容很短,不过寥寥。
史博志是这样与她写道:
“小妹,见字如晤。
阿兄受命到宛州出任司马一职,任期三载才归。宛申两州相邻不过两日路程,万分盼能一聚,当然若愿与兄小住最好。期待吾妹大驾,兄荣幸之至。
兄长,四月十三留。”
短短几行,尽是兄长对家妹的挂牵。
史云腴合上兄长月前所写的家书,感受着家人带给她的安心和托举。瞧她随即在廊下摸了摸自己那依旧平坦的小腹,朗然道了声:“小宝,此番有如天助,你和阿娘现下正巧需要人看护,既然舅舅诚心相邀,那咱们就遂了他的愿,一块到宛州去。”
第25章 爱人错过
去往宛州前, 史云腴做好了一切准备,她带走了医书,带走了换洗的衣物, 带走了母亲的牌位,还带走了那张……
断了腿的饭几。
领着飞琼站在载满自己十年记忆的草舍,史云腴明了自己这一走, 就不会再回头了。但离开这里,等到将孩子生下来换个依山傍水, 无人知晓他们的小镇生活,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人生不就是这样, 不断地经历,不断地向前奔行。
她就是再不舍,也终要迈过这个坎去。这红尘啊,谁离了谁都能过。
临行前,史云腴在门廊下最后一次取下帷帽戴在发顶, 青霁山的风便吹拂起薄纱下,她泰然的眼。史云腴沉默着将袖中珍藏的玉珏挂上门廊,她像是在与从前的一切作别。
她要走了。
“飞琼, 该启程了。咱们还得先去山脚一趟。”史云腴俯身摸了摸狼犬的头, 转身毅然决然地走。
她走过竹林,走过小径,走过茶园往昔里种种。
这样的日子皆归于昨, 史云腴拿得起, 也放得下。
她坦荡地来到村落,叩响了宋家的门。她将今年的茶钱交到老两口手中, 她拜托他们继续打理茶山,她请求他们替她将每年余下的收成全部捐给太平观。
老两口应了。
他们淳朴善良, 定是不负所托。
但等老两口问史云腴要去哪,她却只笑着说——回家。
-
宛州司马府,史博志已到了小半月,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他最近总是把衙门里消极的老油皮们,挨着个的拎到街上训,弄得现在府衙里每个人都兢兢业业地上值,生怕再惹得这年纪不大,长相文弱,但火气滔天的小史大人不悦。
只是今日这是怎的?
小史大人自从府衙外头接了位美人回来,这嘴怎么就没合拢过?
平日他可不这样!事出反常必有妖。
衙门上的人,闲来就爱生是非,几个大老爷们交头接耳地嘀咕个没完,却被一旁出外务归来的李直忌听见,上去就是两腿子教训,“一天天不好好做事,就知道在这儿瞎嘀咕,再叫本官瞧见一回,一律革职查办——”
几人听闻直呼不敢。
别看眼前这身材魁梧,盛气凌人的儿郎,只是个小小参军。但兵士们都传他家在洛阳也是有头有脸的门第,好似说李直忌是哪家护军的儿子,还是他们司马的总角之交,所以也是半分招惹不得的厉害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