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妻(189)
“事发突然,忘了提前和你说一声。你没事吧?”
瓷白的脖子上,那一抹青紫交加的淤痕格外的触目惊心。
迎着他担忧的眼神,谢凝缓缓摇了摇头,嗓音沙哑地说道:“我……没事。”
“他突然来到江夏投靠我,怕是别有用心。在识破他的企图前,我暂且还不能动他。只能先委屈你,在沈先生回来之前,尽量避着他一些吧。”
此事并不单纯,他需要时间来调查清楚,而把崔琰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才更安全。
“好。”知道楚王有所筹谋,即便心中膈应惶恐,她也还是柔顺地应了下来。
“你受了惊吓,我让承德送你回去。”将她的委曲求全看在眼里,楚王的心中生出了一抹怜惜。
护送她回到西苑后,承德犹豫片刻,还是将崔琰投奔之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
据崔琰所说,他之所以不远千里而来,都是因为端庆帝的迫害。
当初若没有崔家的暗中相助,端庆帝的皇位未必能坐得安稳。可端庆帝上位之后却对他们有诸多猜忌,不但处心积虑地夺走他父亲的兵权,还纵容边境将领诬陷他叛国通敌。
在他的描述中,端庆帝薄情寡义,而他们父子只是政斗中被无情舍弃的棋子。
眼看着父母和唯一的妹妹先后丧生,他心灰意冷地想要回乡归隐,可端庆帝却不准他为父扶灵。
他悲愤之下,只能远走江夏,试图借助楚王的力量东山再起,重新夺回失去的一切。
听完承德的叙述,谢凝眸光微敛,眼底流泻出一丝厌恶。
他还是像从前那样善于编织谎言,总是用冠冕堂皇的说辞去掩盖那些见不得光的阴谋。
“殿下的意思是要将他留在府上,等弄清了他的阴谋,再行处置。不管怎么说,王府都是殿下的地盘,有殿下和王妃护着,他不会乱来的。”
听着承德温声细语的安慰,谢凝面上的不安减退了几分,可心中却还是充满了忧虑。
逃离上京时,她从未想过此生还会再见到崔琰。先前光顾着害怕,许多事都没来得及细想。
他孤身一人来到江夏,那么玉盏呢?是不是沈幸已经成功救出了她?t
可若是如此,为什么沈幸至今还没回来?
第108章 危机
就在谢凝为崔琰的出现而忧思深重之时, 冀州和兖州一带爆发了一场遮天蔽日的蝗灾。
即将成熟的谷物在一夕之间化为乌有,万顷良田全都变成了一片荒地。蝗灾过后,哀嚎遍野。
粮食没了, 可当初借贷的种子钱还要还。面对债主的逼迫, 不少百姓只能典妻卖女,最后弄得家破人亡。
因为去岁的战事,国库本就不富足。赈灾的粮食划了一拨又一拨,可最后都落入了贪官污吏之手。
不足一月, 闹出蝗灾的几个地区就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瘟疫。一开始还只是家禽牲畜莫名病死, 后来体弱的老者和孩童也相继感染了疫病,短短数日就先后病亡。
上头的官员怕朝廷问责, 不但没有想办法救治瘟疫,反而将城镇封闭,任由感染疫病的人自生自灭。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人趁乱逃了出去, 感染了临近的几个村镇。眼看着疫情失控, 那些官员才惊恐难安地将此事上报了朝廷。
皇宫内,端庆帝怒火攻心,召集了一大帮臣子商议对策。
陆丞相身为百官之首, 当即就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瘟疫四起, 当务之急是先控制住染病之人, 免得病情扩散连累无辜。与此同时, 朝廷还要加大赈灾力度, 给各州各县提供充足的粮食水源和汤药。”
“赈灾的物资早已发放下去, 如今国库空虚, 朕拿什么来救济灾民?”
他登基之时,国库就已经有了赤字。后来边境战事不断, 让本就亏空的国库更雪上加霜。面对如此浩大的灾情,他实在是有心无力。
“可若是控制不住疫情,那些灾民为了活命什么事都做得出来。”陆丞相神色凝重地望着端庆帝,语气中满是忧心和无奈。
“皇上,俗话说得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江南十郡物产丰饶百姓富有,不如将税收再提两成吧。”
看着端庆帝满脸的为难,立刻就有臣子站出来为他分忧解难。
“不可!”不等端庆帝发话,丞相便焦急地否决了这个提议。“提高赋税无异于饮鸩止渴,只会激起江南百姓的怨尤。”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告诉朕到底该怎么办?”
面对端庆帝义愤填膺的诘问,陆丞相喉咙一紧,面露难色地捏紧了手中的笏板,半晌都没有作答。
“哼”端庆帝冷笑一声,抬眸看向献策的那人,“就按你说得办,传旨下去,江南十郡加税两成,让各地郡守组织药材商向朝廷捐献治疫药材。此事就交由爱卿去办,务必在一月之内平息疫乱。”
献策的大臣欢欢喜喜地领命而去,徒留丞相面色苍白地站在大殿之上。望着龙椅上刚愎自用的端庆帝,他在心底默默地叹了口气。
增加赋税的政策一经落地,江南立刻就炸开了锅。商贾大户苦不堪言,可面对郡守的威逼胁迫却不得不含恨屈服。
即便如此,费了千辛万苦收缴来的药材也没有流向灾民,而是层层剥削,大部分都进了州县官员的口袋。
瘟疫很快就被控制住了,可用的不是治病的汤药,而是残忍的焚烧。
一大批劫后余生的灾民涌入了富饶的上京,一开始端庆帝还接纳了他们,可后来灾民越来越多,在城中引起了骚乱,不得已之下,他只能让顺天府关闭了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