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妻(220)
“好,那就改日再聚,你去忙吧。”卫兵将躺在地上的陈言拉起来之后,楚王眸光平和地看向了高坐在马背上的乘风。
“多谢王爷体谅,那乘风就先行一步了。”乘风拱手告辞,随后扯过缰绳,潇洒地跨马而去,只留下一道烟尘。
“这陆乘风还真是狂傲,竟然坐在马上和殿下交谈,实在是罔顾尊卑!”看着乘风绝尘而去的背影,承德不禁蹙眉批判。
“他是江湖中人,眼里只有恩怨情仇,哪有尊卑纲常?他怕是还为先前的事怨怪本王呢……”
闻言,承德不安地抿了抿唇,终是没再说话。
那件事上楚王的处置的确让沈幸的手下心寒,可那时候沈幸假死,楚王也没有别的选择。
“妙仪,你先回去休息,我去一趟东苑。”楚王替韩妙仪理了理披风,亲昵地摸了摸她的脸。
“好。”望着他温润的眉眼,韩妙仪柔顺地点了点头。
东苑内,一排翠竹屹立在寒风之中,不见丝毫萧瑟之感。成功拿下长吉后,沈幸卸下了伪装,终于不再以崔琰的面目示人。
楚王推门而入时,他正坐在书桌前翻阅手中的兵书。见楚王缓步而来,他随手合上了书卷。
“王爷此行可还顺利?”
“人已经带回来了,只是本王心中尚有一惑。”想到陈言被截一事,他看向沈幸的目光充满了钦佩和赞许。
“沈幸,你是怎么算到陈言会叛逃出城的?”
沈幸唇角一动,温声笑道:“不过是听到了长吉已死的消息,他就慌了神,深觉遭了王爷的厌弃。他那样自负的人又怎会坐以待毙?”
听了沈幸的解释,楚王心头一震,眸中写满了诧异。他没想到沈幸竟会布局诱骗陈言。
“那个私逃的小妾又是怎么回事?莫非那也是你的手笔?”
迎着楚王质疑的目光,沈幸淡然一笑,潇洒自如地答道:“王爷想多了,我虽擅于谋划,却也没到能操控一切的地步。那个小妾是自己逃走的。”
“她为何要逃?”一个生产不过月余的妇人为何会狠心丢弃自己的孩子,决绝地私逃出城。
“大抵是怕陈言再无翻身的机会,所以趁势卷了钱财逃之夭夭了……”
看着沈幸唇边的讥讽,楚王眸光一滞,默默叹了口气。
端庆帝送来的女子能是什么品行端正的人,做出这样无情无义的事也实在是不足为怪。
“只是可怜了那襁褓之中的孩子……”想到那满月不久的婴儿,楚王的眸中生出了一丝怜悯。
“陈言是留不得了,可那孩子倒是可以一用。”在楚王惊疑不定的眼神中,沈幸缓缓说道,“王爷若能不计前嫌将那孩子养在府里,定会让陈言手下的一众将士归心。”
听了他的解释,楚王顿觉豁然开朗,随即赞叹道:“先生所言甚是,本王定会让人好好抚养那个孩子。”
不过是养个孩子,根本不费功夫,最重要的是收服那些将士的心,好让他们能忠贞不渝地追随自己。
看着楚王眼底的愉悦,沈幸淡淡笑道:“今日一早我还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接二连三的惊喜让楚王心神大振,面上浮现了难掩的欢喜。
“周颢和清越在岳阳收编了不少人马,只等王爷举兵征讨,就立刻带兵前来汇合。”
“他是怎么说服嘉和的?”
岳阳是先驸马姚恒的故乡,姚家是当地士族,在岳阳盘踞多年,根基深厚,势力不容小觑。周颢能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招兵买马,必然得了嘉和的助力。
“端庆帝与贞仪公主早已积怨颇深,我们在上京城的时候曾得公主收容,这件事并没有瞒得太久,端庆帝得知内情后就不顾朝臣反对,将公主拘禁在了嘉和的郡主府中。”
说起这件事,沈幸对贞仪公主颇为歉疚,若不是因为他们,公主本可以不卷入这场权力争斗的漩涡。
“他竟敢如此对待姑母……”楚王惊愕不已地望着沈幸,眸中满是思虑。
皇祖父在位时曾给了贞仪公主一支五万人马的暗军,以备不时之需。连父皇都对她宠爱有加,更将嘉和视作掌上明珠,连宫中的几位公主都不能与之争辉。
凌霄怎么傻到要对贞仪公主动手?他莫不是疯了?
第126章 举事
“如今动乱四起, 又逢雪灾降临民怨沸腾,他早就慌了心神。”
想到前些日子收到的密报,沈幸的眸光渐渐变得幽深, 眼底满是思量。
此前战火纷飞, 大部分兵马都在前线。动乱频发后,各州县忙着镇压流民,兵力调动上难免有些困难。而上京城不过五万驻军,除了维系日常的防卫外, 还要对抗涌入上京的灾民。
雪灾之后, 国库空虚,端庆帝不得不增加赋税以求平稳地渡过难关。可此举彻底激怒了各地的商贾, 不少人都愤而资助起了制造动乱的平民首领。
瘟疫、动乱、雪灾,加上趁机攻来的羌人,整个大魏乱成了一团,凌家的皇权也岌岌可危。
在这样的紧迫的情势下, 端庆帝自然会惦记起贞仪公主手上的那五万人马。
“如今正是王爷举兵的大好时机, 只要将端庆帝谋害先帝的事散播出去,朝中必然大为震荡。”
他们谋划了这么久,终于等来了最佳时机。两年的蛰伏总算有了回报。
“多行不义必自毙, 他有今日也算是自食恶果。”想到端庆帝的种种行径, 楚王的眸中生出了一丝狠戾。
他上位不过两年, 就已经将先祖打下的江山弄得岌岌可危, 这样的人不配忝居皇位, 也不配做凌家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