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欢久安(33)

作者: 良晤非遥 阅读记录

祁煦:“淙州境内三河堤坝之中,目前只有芒河堤坝出现坍塌,遭洪水所淹的村子有两个,波及人数一千五百多人,死伤人数占三成左右。现在芒河堤坝未修复成功,河下游的两个村子还不能修缮,村民无处可去,刘刺史命人在城外搭建营帐,供受伤的村民暂时居住。”

“刘刺史。”温雁睁眼,声音满是寒气,“你真是给了本王好大一份礼啊。”

刘之不住地磕头:“殿下恕罪,下官办事不力,殿下恕罪……”

温雁身体前倾,用手抵住下巴,“前年,朝廷下拨的可是一笔巨款,让你修建堤坝,你就是修成这副鬼样子的?”

“刘刺史,你且同本王说说,芒河堤坝因何坍塌?”

“是因为雨水增多、水流冲刷?还是因为堤坝本身就存在缺陷和隐患?”

刘之支吾道:“下官……下官……”

“说不出来吗?”温雁说道,“那就听听我的人怎么说。”

祁煦:“津、卫两河的堤坝质量不存在问题,反而是离淙州城最近的芒河,堤坝所用的石块、土方都是最下等的,这才使芒河堤坝撑不住两年就发生了坍塌。”

“听到了吗?”温雁站起身,拿过祁煦手里的册子,“听说建造芒河堤坝的负责人,还是刘刺史的儿子呢。”

“刘之。”温雁把手里的册子狠狠砸向刘之,刘之吃痛,却不敢出声。

温雁厉声道:“你们父子俩果真是活够了!”

谢宜刚回到住处,就听见隔壁院子传来凄厉的叫喊声,此起彼伏,一声更比一声高,她皱眉询问侍女:“这是怎么了?”

侍女:“昱王殿下在处罚刘刺史。”

“因为什么?”这才到淙州的第二天就把人家刺史打成这样。

侍女:“禀公主,昱王殿下查出芒河堤坝坍塌实是因为刘刺史父子二人私吞了部分朝廷拨银,建堤坝的材料以次充好。”

谢宜呵笑一声,“那确实该死。”

赈灾

翌日早上,谢宜尚在梳妆,一早就被派出去打探消息的芙蕖走了进来。

谢宜:“昱王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

芙蕖:“刘之父子已经被收押在狱中,城外流民众多,原先刘刺史命人在城外搭建的帐篷只能收容受伤的村民,其他人无处可去,昱王殿下命人扩建帐篷,收容所有的村民,待堤坝修建好后,再重新修缮受损的村落,昱王殿下于昨日就向京城递了折子,请求陛下拨下赈灾银两。”

谢宜:“伤亡人数是多少?”

芙蕖:“伤亡人数占三成,其中死去的有三十多人,其他的皆在城外营帐中,殿下也已经派了城中的大夫前去诊治。”

谢宜垂眸思索,轻声道:“既然来了淙州,怎好享乐度日,去帮帮忙吧。”

谢宜没有梳平日的复杂发髻,只是用两根简易的银簪子绾住头发,穿了身碧色的束袖素裙。

时候刚好,谢宜才出门就遇上了从隔壁院门口出来的温雁。

她笑着颔首道:“昱王殿下。”

温雁:“公主有事?”

谢宜:“殿下忙于芒河坍塌一事,谢宜也想略尽绵薄之力,想去城外救治伤员的营帐中帮帮忙。”

温雁看了眼谢宜的装扮,“公主想去便去,只不过若是出了问题,可怪不得我。”

谢宜抬眼看他,淡淡道:“自然。”

谢宜带着芙蕖去了城外,驻扎营帐的地方,除了受伤的人,其他大都是些妇人、老人、小孩,没有受伤的成年男子都去前方修复堤坝去了。受伤的人很多,从城中调去的大夫在为他们一一诊治包扎,没有伤的妇人们帮忙熬药、煮饭。

谢宜让芙蕖不必处处跟着她,自己去找点事做。

见一位妇人在煎药,前面好几个炉子药罐,扇风的手都忙不过来,谢宜走上前,询问用不用帮忙。

妇人给了她一把蒲扇。

谢宜认真地给炉子扇着风,妇人同她搭话。

桂娘,她让谢宜这么称呼她,当她问及谢宜名字时,谢宜想了想,说道:“长欢。”

桂娘:“长欢,好名字,是你父亲给你取的?”

“不是。”谢宜摇摇头,“是我母亲取的。”

长欢久安,久安是她的封号,长欢是她的小字,儿时母后曾唤过她一段时间的长欢,后来钦天监说她的八字和长欢二字不合,就没有人再喊这个名字了。

桂娘年纪不大,看着应该没有三十岁,是个热情爱说话的。

她问谢宜为何要用纱绢裹着脸,在这应该少有人认识久安公主,但以防万一,造成麻烦,谢宜还是用块纱绢遮住脸。

她只得随意找个理由搪塞过去,“我脸上有疤,怕吓到别人,所以遮一遮。”

“是吗?”桂娘打量着谢宜露在外面的眼睛,“好可惜哦,你的眼睛很漂亮,你原来一定也很漂亮。”

谢宜眉眼弯了弯,回之一笑,加紧手上的动作,卖力扇风。

桂娘继续说道:“你不是我们这两个村子的人吧,我从没见过你,你是从淙州城来的?”

“嗯。”谢宜应道。

“那你可真是个好人。”桂娘说道,“看你的衣裳料子,肯定也是个富人小姐,这时候还能来这帮我们,心肠好嘞。”

谢宜笑着不语。

好人?她和这个词沾边吗?

她为什么来这?

是因为自己一旦闲着,无事可做,心底的仇恨就会浮现,心里就会想着算计。她不喜欢这种感觉,所以想着找些事情做做,不让自己闲下来,时常练字读书,也是如此。

乌云翻滚,细雨绵绵,幸而熬药的地方有个棚子遮着,谢宜将熬好的药汤送去给受伤的百姓,然后回来接着添水熬药,待药淡了,再换新药材,如此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