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欢久安(44)

作者: 良晤非遥 阅读记录

谢宜盯着眼前用力到面目狰狞的谢昭。

谢昭,哪怕死,我也要拖着你一起……

谢宜使上最后的力气,抬手摸到发髻上的簪子,刚想拔下,手腕却被人拉住了,谢昭施加在她身上的力骤然消失不见。

而她也撑到了极限,卸了力,却没有沉下湖底,而是被一股力量带着,游出湖面。

“咳咳……咳咳!”

谢宜咳呛出口鼻里的湖水,喉咙、鼻子、眼睛无一不是刺疼无比。

“公主……”有人拍着她的背,好让她把水吐出来。

谢宜回头,救她的人是……

杜衡。

谢昭也上了岸,被赶来的宫女围着,不愧是会水的,一点事也没有,只是浑身都湿透了,瘫坐在地上,直勾勾地望着这边。

谢宜强抬眼皮,在湖里久久憋气,不能呼吸,她现在头晕目眩的,全身抖颤得厉害。

“公主……”杜衡也察觉到她的异样,喊道:“去找太医来!”

“公主,臣失礼了。”杜衡横抱起她,快步离开了湖边。

可谢宜已经出宫立府,宫里没有给她备着住所,宜华殿许是还可以住人。

杜衡问宫女:“宜华殿在何处。”

“这边……”小宫女忙在前带路,步子太急,差点撞到人。

“大胆,敢冲撞和妃娘娘。”

没想到差点被撞到的人是和妃,比起暴怒的宫女,和妃倒是面色和善,瞧见杜衡抱着谢宜,两人浑身湿透,她也一下子猜出了原由。

程宓:“公主落水了,没事吧?”

杜衡恭敬:“和妃娘娘万安,臣正要送公主去宜华殿,请太医看看,冲撞了娘娘,请娘娘恕罪。”

“无妨。”程宓柔声道,“只是宜华殿离这远了些,而且公主立府后,宜华殿也少有打扫,不如去本宫宫里,永元宫离这里最近。”

杜衡思索片刻,说道:“那便叨扰娘娘了。”

禁足

永元宫的偏殿里,宫女侍候谢宜换好衣裳,太医来给她把脉。

谢宜半靠床头,吸了吸鼻子,她现在脑袋已经没那么昏了,就是嗓子疼。

太医:“公主身体无大碍,呛水的缘故,喉咙疼是正常的,臣开副方子,服用几日就好了,只是如今已入秋风大,湖水冰冷,容易引起风寒,臣已让人为公主熬制驱寒的姜汤。”

谢宜的声音微哑:“有劳太医了。”

偏殿外,杜衡半阖着眼,目光落在青砖地上,头发未干,手袖衣角上滴答着水。

“杜少傅。”

杜衡回过神,俯身行礼,“和妃娘娘。”

宫女把一碗姜汤端至他面前,程宓说道:“杜少傅喝碗姜汤吧,小心着凉。”

杜衡接过汤碗,“多谢娘娘。”

这时候,太医也把完脉从屋里出来了。

程宓问道:“公主如何?”

太医:“娘娘放心,公主无碍。”

“没事就好,下去吧。”

“是。”

太医走后,杜衡放回汤碗,拱手说道:“娘娘,臣乃是外臣,不便在此久留,公主既然无恙,臣便先告退。”

程宓颔首,“少傅慢走。”

珠帘晃动,程宓走进屋里,她示意身后的宫女给谢宜端上一碗冒着热气的姜汤,“刚熬好的,公主趁热喝了,驱驱寒。”

谢宜:“多谢和妃娘娘,今日到永元宫多有叨扰,实在抱歉。”

程宓坐在软榻上,面向谢宜:“举手之劳,公主不必客气。”

“娘娘,不知杜少傅在何处?他救了我,我理应当面道谢。”谢宜接过瓷碗,捧在手里,手上慢慢有了温度。

程宓回答道:“杜少傅见公主无恙,方才已经离开了。”

“如此,我以后再找机会谢他。”

谢宜小口喝着姜汤,瞥见程宓欲语不语,她问:“娘娘有话说?”

程宓笑问:“本宫不过是好奇,公主是如何落入湖中的?”

谢宜:“大意,不小心。”

谢宜随意搪塞过去,左右她又不能说实话,说她是被她的好皇姐推下去的,还差点被谢昭淹死,这话说出来也没人相信。

可是……真没人看见她和谢昭争吵吗?

事实的结果是,还真有两个宫女目睹了她们俩在亭子里,不过隔的太远,没听见说话内容,但看见她们俩落水了。

也是这两个小宫女去找人来救的她们。

两位公主落水,这事很快传到了谢霁耳朵里,本以为是亭子年久失修才导致两人同时落水,不料结果是因为两人发生争执。

谢霁十分不满,身为公主却因吵闹落水,实在有损皇家颜面,幸而两人无事,但谢霁并没有对其进行安抚,反而让她们俩闭门禁足半月,抄写佛经,静心思过。

……

公主府。

谢宜在宣纸上落笔写下最后一字,纸上写满佛经,她搁下笔,移开镇尺,将宣纸平放在左手边,那里已经搁置了一摞宣纸,是她这些天抄好的佛经。

侍女适时上前为她铺好新的宣纸。

谢宜抬手捏了捏眉心,眼睛干涩发疼,自落水后到现在,她夜里难有安眠,被淹死的恐惧不安胜过被刺客挟持,也胜过蟾蜍山遇险。

谢昭比她预想的要狠辣得多,一出手就是要她的命。

当时在湖里,没人能看见发生了什么,谢宜如果真的溺水身亡,左右不过一句时运不济,谢昭轻轻松松就能将自己从这件事里摘出去。

谢宜也不知道是该说自己运气差了些,才会在回京第二天就差点淹死在湖里,还是该说自己运气好,在最后关头被杜衡救起来。

杜衡……也不知这位少傅,进湖救人的时候,有没有看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