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协会转会申请(138)
三个月过后,陆菲都觉得自己老公好像抑郁了。
原来所谓的产后抑郁,是谁带孩子谁就会抑郁,并不只是孩子母亲才会。
然后陆菲赶紧请了全天的育儿嫂,她感觉自己老公带孩子连气质都变了。
沈承平经过带孩子之后,给两家的父母,特别是两位母亲都买了不少东西。
自己母亲喜欢书画,沈承平就买了画送过去。
到岳母这里他询问妻子岳母的喜好,陆菲表示送金子准没错,于是沈承平买了金首饰。
过节的时候,沈承平带着这些首饰过去送岳母,岳母虽然有女儿很早之前送的手镯项链,但她也不嫌多。
看到女婿送的东西,笑得合不拢嘴。聊天中沈承平问起陆菲小时候的事情,说起母亲带孩子的不易。
这可问对人了,他们那个时候农村哪有人买奶粉,基本上妈妈给孩子喂半年到一年的母乳。
这一年可折磨人,坐月子连着后面几个月休息不好,晚上给婴儿喂几趟。
抱孩子抱的胳膊痛,腰也痛,孩子再长大几个月喂奶还很疼。
说起月子,那个时候还有月子仇,把坐月子的产妇和脆弱的婴儿放一起,其他人不怎么管。
丈夫袖手旁观,嫌吵还会去别的房间睡,婆婆把人当奶牛,嫌弃儿媳妇矫情或者奶水不足。
陆妈妈回答的时候只说了身体上能说的疼痛和精神上的委屈,还没有考虑到妊娠纹和身材走形这些外在的形象。
更不会和女婿说什么产后漏尿的后遗症,这种事情她们都羞于启齿。
沈承平再次感叹当母亲的不易,金首饰到手,而她丈夫只有寻常的一些烟酒。
陆妈妈内心对这个女婿又多了几分看好,觉得这个女婿会做人,连自己儿子儿媳都比不上。
第122章 番外:陆菲三
这一次看望非常罕见的,陆菲走的时候,她母亲居然杀了两只鸡冻好让他们带上。
这是以往陆菲独自回来不会有的待遇,以前她回来一趟,要吃鸡也有,但母亲一定会把哥哥叫回来一起吃。
哥哥回来有鸡吃,自己回来要凑人才能吃。
她单个儿回来是没有这样的待遇,后来陆菲结婚和沈承平一起回来,母亲也会杀鸡款待。
不过吃了还带走,陆菲就别想了。
虽然她每个月给父母钱,回来也从不空手,依然比不上她哥哥每次满载回城。
可能是母亲没有想到,女儿结婚后还能和女婿一起给她送金首饰。
如此大的收获,导致那一天他们回去的时候后备箱都塞得满满的,连后座都占了不少地儿。
陆菲笑着对沈承平说是沾了他的光。
——
陆菲生完孩子之后,开始专心做事扩大公司规模,人也变得更加繁忙。
沈承平作为丈夫守在她的后方,为她提供支持。
沈承平表示养家还是丈夫的责任,作为丈夫他的收入虽然没有陆菲高,但他的薪水也算高薪。
他说妻子的钱以后可以花到子女身上,现在家里的花销由他负责。
刚开始陆菲是想和他aa制,但沈承平表示夫妻过日子是算不清楚这个账的。
两人连食量都不同,怎么a?
沈承平反倒将自己的收入情况详细告知妻子,让她了解自己丈夫是有这个负担能力,不需要分摊的。
两个人在钱方面处理得好,消费水平也很一致,没有因为金钱产生不和谐。
等到孩子再长大点,家里面三位老师教孩子,陆菲觉得自己完全不用插手,她只需要定期和孩子们培养感情就好。
不论父母还是爷爷奶奶家都有很多书籍,陆菲幻想着孩子以后像家里的大人一样习惯看书,身上沾些文气。
按理说这一家子人学历都不错,陆菲对孩子的预想是学习应该很好,结果第一个孩子就体现出了完美的学渣体质。
坐不住,注意力也不集中,但也不是多动症,就是单纯爱玩。
这让陆菲百思不得其解,合着儿子考的分数就是自己丈夫剩下的。
沈承平也不知作何感想,他从小成绩好,体会不到学渣的困境。
至于他的爹妈也都是高学历,都是在大学教书的人。
三个人对一个小孩,成绩也是吊车尾。
这可印证那句话:桃李满天下,自家地里结苦瓜。
每每去了家长会,沈承平手脚都无处放,孩子总是排倒数。
老师和家长谈话,有的时候会从家长的谈吐中意识到这位家长文化程度高。
但他也纳闷儿,这孩子的父母学历都不低,怎么成绩能差成这样?
难道是他们忙着做自己的事情,没有抓孩子的学习?
这可就冤枉家长了,他们没少和颜悦色辅导作业,最终头痛欲裂青筋暴起,差一点就没素质了。
刚开始他们家三位老师,甚至还会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产生怀疑,但是后来给孩子换了辅导老师依然是这个样子。
陆菲和盛秋吐槽这件事的时候,盛秋劝她想开点。
在学习这条路走不通,可以发展艺术,让孩子学习特长也行。
总之他们并不只有这一条路走,如果家庭条件可以的话。
而且孩子他爸和他爷爷奶奶,都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祖坟总得歇会儿吧。
盛秋家不也有学渣,那还能怎么办呢,那就引导他往别的方向走。
不能太逼迫孩子,对孩子身心健康会有影响的,不能给孩子留下阴影。
陆菲表示也只能如此,自己再多努努力,给孩子的路铺顺一点。
都说鸡娃不如鸡父母,孩子成不成才是很遥远的事情,但父母是什么材料已经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