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外貌协会转会申请(139)

作者: 时移 阅读记录

目前为止他们的孩子看起来很难培养,虽然不能放弃,但也不能死磕到底。

与其培养孩子成才,不如想想怎么让父母这两块材料多做点儿贡献。

按照目前孩子的水准,以后成年了如果还是这个样子,父母该如何帮助?

结论就是陆菲和沈承平决定努力工作,多给家里攒点儿家底。

对于他们儿子,如果对什么感兴趣都去试一试,学习也尽量抓一抓。

让孩子从下游往中游去,给孩子的目标是有学上。

他们也没有批评孩子,只是会鼓励他如果是倒数,下一次往上挪一位。

父母要求不高,孩子觉得没什么难度,答应可以试试。

于是孩子的成绩终于脱离了倒数,在中下游徘徊。

这样孩子和父母都皆大欢喜,孩子童年保住了,大人的精神世界也没有崩溃。

儿子在体育方面找到了方向,也没有放弃文化课,始终在努力学,最终还是以特长生上了大学。

陆菲对此十分高兴,有学上就挺好的。

第二胎生的女儿和陆菲差不多,学习能力普通,没有自己亲爹那么有天赋,但是努力就能进步。

这倒是让她的父母和爷爷奶奶都松了一口气,觉得找到了可以辅导的苗子。

有进步肯学习,对比她让人头疼的哥哥,已经是十分优秀的孩子了。

一家人就把辅导的心思都放在妹妹身上,后来这个孩子还真的考入了父亲曾经就读的名校。

家里读书人的基因,算是得以延续。

因为儿子当初的成绩太差,导致父母决定奋斗终身。

两人也确实是奋斗了,给两个孩子都准备好房子和存款。

不论他们是结婚生子还是出国深造,在物质上都有足够的支撑。

陆菲的公司效益一直都不错,不过他们的员工几乎都没有见到老板的老公。

他们以为这位精明的老板回到家肯定也是统治全家的,但事实上他们的家庭关系还挺好。

夫妻之间就事论事,和孩子的关系也比较平等,两人携手走到最后。

第123章 成为奶奶

盛秋在六十岁的时候成为奶奶,第一个结婚的是她的二儿子祝盛。

大儿子三十岁还没有结婚的意愿,但是对父母说是会在三十五岁之前考虑。

其实家里盛秋和祝沧都不怎么催孩子的,虽然看到别人家的孙辈很眼馋,但他们也从孩子过来,知道年轻人不想被长辈催促。

虽然盛秋和祝沧俩人已经六十岁,但是始终比同龄人看起来要年轻,特别是盛秋一点都看不出是奶奶辈的人。

祝盛的妻子生孩子全家人都去了,他们家间隔二十几年才又有新生儿诞生,每个人都很好奇。

大儿子,小女儿也都很期待祝盛的小孩出生。

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出生的小孩,这种稀罕程度是其他孩子都比不上的。

小孩儿是一个女孩儿,大家都叫她大公主。

孩子出生什么都有,爷爷奶奶虽然没有天天跟着照顾,但物质上提供了很多。

在孩子们没有结婚之前,盛秋就断定家中没有婆媳矛盾,她提议孩子结婚都分开住。

她当婆婆的话,家中有喜事给钱就好,果然这个行为她的儿媳也十分喜欢。

不同的家庭条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在儿媳生孩子之前,她就询问过是想要在月子会所还是想要亲家母过来照顾。

盛秋觉得人在脆弱时期,可能会想有娘家人来帮衬。

儿媳表示在家或者在月子中心都可以,只要有人专门负责孩子就好,但是不准备让自己的亲妈过来。

她知道自己的母亲是什么性子,训女儿可是没有止境的,想想还是算了。

于是盛秋就给儿媳定了一个很不错的月子会所,也给小夫妻推荐了之后的育儿方面的人选。

儿媳生完孩子就专心修养,其他需要动手劳累的事情都交由其他人。

盛秋知道现在年轻人别说生孩子,光结婚都是越来越不愿意了。

所以儿媳能生孩子就已经很好了,她也不敢问年轻人到底计划生几个。

有一个算一个,所以盛秋务必把后勤工作做好,首先要把儿子揪来好好说说注意事项。

其次对待儿媳怀孕,就像婆婆当年对自己一样的对儿媳。

最后产后也给她请了修复师,务必将伤害降到最小。

一系列行为都做好,她当婆婆的也算问心无愧了。

儿媳刚开始觉得和婆婆有距离感,还问过祝盛,婆婆是不是对自己这个儿媳不满意。

祝盛告诉妻子母亲就是这样的,不过度干涉或插手孩子的家务事。

等到结婚生子她就发现这种距离感的好处,在家里和丈夫自由自在,没有人过来指点或插手小家庭的事情。

孩子出生后也不争夺抚养,会对孩子的相关问题提意见,但不会强求年轻人听自己的。

所以相处这么久,他们之间都没有什么冲突。

于是在女儿三岁的时候,二儿媳又生了二胎。

同一年大儿子也有喜讯,祝承在婚后第二年和妻子有了孩子。

两个儿子在同一年有了小孩。

一个年头,一个年尾,两个都是男孩儿。

于是六十三岁的盛秋格外忙,这里瞅瞅,那里看看,虽说不是凡事亲力亲为,但照看还是要看一下。

盛秋还对祝沧说自己之前的预测,果然在女人怀孕生产中把后勤工作做好,不要让孕妇觉得怀孕生产都是孤军奋战,自然而然她们不会排斥二胎。

祝沧此时也半退休,小女儿接的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