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路人甲女配只想长命百岁(276)+番外

作者: 贫穷的三七呀! 阅读记录

大淳的的弊端和优势,早就在张倾心中有了清晰的表格。

这一世她身份尴尬,需要接触和学习的的东西更多,路自然走的要辛苦一些。

皇上带领的那帮维新派人士的变法,她看过也研究过。

过于激进和直白,但提出的时机却是非常好的。

正是大淳海战大胜,倭寇投降,百姓振奋的大好时机。

今日看熙太后的模样,怕是不会如此容易放手,反而是想年轻的让皇帝吃吃苦头的。

张倾垂下眼眸,突然说了一句。

“折腾折腾也好,大淳不光有勋贵世家,也有亿万百姓。”

熙太后目光在张倾身上审视片刻,“你我终归是嫡亲的母子。”

张倾抿了抿唇,“皇上想必也是知道这一点,所以从来没有找过我。”

熙太后有些疲惫的闭上眼睛,看模样是不想再同张倾言语了,张倾起身告辞。

走到门口的时候,身后就传来熙太后略微低沉沧桑的声音。

“无上的权势既危险又迷人。”

张倾没有停留,而是关上了沉重古朴的门,发出的“吱呀”声在园子喧闹的氛围里没有掀起任何波澜。

——————————

熙太后大寿过后,就被留在颐园养老。而德宗皇帝亲政,带领维新人士大刀阔斧的开始改革。

他们改革和简化原有的政府部门,裁撤冗官,任用维新派的学子。

鼓励私人办理西洋的工厂和矿场,更是用倭国的赔款一下子开办了几十所新式的学校。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西方思想;也创立了三种报刊,更是开放言论。

训练新式军队,废除科举考试中陈腐的八股文。

桩桩件件都是张倾他们正在低调进行的事儿。

而这位年轻的皇帝,像个满腔热血的毛头小子一般,坚定疯狂。

“现在整体的气氛和大环境对我们来说是有利的。”

京城女子学校的礼堂里,方太乙率先开口。

周围一群人微微颔首,明明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却个个脸上带着老成。

每半月的例行聚会,在京城也保留下来了。

除了在外巡航的林凯之和去带人去找矿的龚长林,核心的几个人都来了。

“朝廷最近开始对我们这批人做调任了。”

詹有诚转动着手上的钢笔接着开口。

“张倾,你对变法的事儿怎么看。”

丁雪梅眼睛里亮晶晶的,她觉得这才是大淳正确的道路。

张倾看着一张张期待的的脸庞,思索了片刻道:

“危!”

其他人听完面色都大变,张倾翻开手中的文件。

“那三个岛屿上倭寇的人都撤离干净了吗?”

听到张倾说正事儿,方太乙他们收回心中的震动,开口道:

“昨日收到林凯之的信息已然清理结束了。”

张倾颔首,“那岛上的基建开始做起来吧。”

董云儿记录在本子上,“做工的民工已经召集够了,特意去了重灾区招的人。”

丁雪梅把手上的关于建立医学院的资料递给张倾。

张倾看了一眼后,沉默片刻缓缓道:

“计划重新写,加上中医。”

丁雪梅眼中露出不解,其他人也都略带诧异。

张倾缓缓道:“我们虽然在西洋学习了先进的思想,迫切的想要改变这个国家,但不是要否认这个民族。”

这是一帮18到22岁的孩子,正是热血激进的时候。

从所谓的新派思想中回到落后腐旧的国家,骨子里自然而然的就带了一丝优越感。

他们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一切,否认千百年来传承的任何东西。

他们急于想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方太乙最先反应过来,他面色苍白的率先开口。

“如果,祖宗留下千百年的传承,断在我们这批人手里,那我们就算罪人了。”

张倾点了点头,目光在每张朝气蓬勃的面孔上扫过,看他们都若有所思。

“教书育人也好,传播思想也罢,任何事儿都是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切莫操之过急。”

张倾说完后,众人都露出沉思的面容。

也就是此刻,他们才发现自己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代表着什么。

————————————

这个故事马上要结束了。

其实想写的还有有很多,但都过于沉重。

我又不想把屈辱的历史写有趣,就到此为止吧!

第239章 公主殿下一言寿国44

三个月后,德宗变法宣告失败。

自六十大寿后就在颐园荣养的熙太后。在宗族和权臣的苦苦哀求下,再次踏入了皇宫。

熙太后以退为进,再度手握兵权并得到了朝中保守派的权臣们支持。

年轻的皇帝被囚禁,连最心爱的妃子也没有保住。

这是年迈的太后给羽翼渐丰的皇帝上了又一堂政治课。

张倾的封地的三个岛基建完成了大半。

沃尔特把手上的芒果抛向空中,而后仰手接住。

温暖的海风吹得人心昏昏欲睡,远处他的妻子正带着儿女在嬉戏打闹。

“张倾,你可真是我见过最厉害的女人了。不!是最厉害的人了。”

沃尔特如今虽然财富无数,但他依旧保留着发明家独有的不修边幅的形象。

他说这样能让他在繁华中清醒,保持发明家的初衷,从而不被迷失在安逸的生活中。

张倾抬眼看着金色的沙滩上,偶有民夫的孩子拎着筐子在赶海。

不远处有军官在训练军士,喊出的口号被海浪声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