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路人甲女配只想长命百岁(275)+番外
倭寇各地赔偿的本州半岛、雪里群岛、四环列岛这三个岛屿,直接赐予张倾作为公主的封地,直接管辖的那种。
这打破了大淳立朝以来惯例,以往公主的封地只收赋税不参与管理。
朝廷里那些守旧派自然不肯,从太祖开始引经据典的说着祖宗规矩。
珙亲王只轻飘飘道:
“自古也没有那个公主能挽救大淳于为难之中,开疆扩土的就更没有几个了,三亿两白银卖不来几个破岛?若是你们谁家女儿能做到如此,别说封地了,本王当场给她下跪磕头,建庙立牌楼。”
顿时群臣哑口无言,皇帝面色又难看了几分。
张倾先通过珙亲王,招募了大量的十二岁至二十岁的汉人编入自己的舰队。
由林凯之等人忙着培训锻炼,在他的高压下,每个人都急于把自己在外学到的东西灌输给新的同胞。
张倾从熙太后那里要了三个特权:
其一是在京城成立两所学校。男子学校,从小学到大学,交给方太乙负责,女子学校,由董云儿和丁雪梅负责。学生全部是从育婴堂和人牙子处挑选的,并没有没有面向社会招生。
其二,成立专门的矿业部门,直接把詹有诚和龚长林调动了过去。
其三,成立了三家报社。
张倾自从在港口高调回归后,已经遭受了许多非议,朝中弹劾她的折子都堆满了军机处的案牍。
朝中御史更是如同找到了方向一般,各种祖宗条例一一搬了出来。
有人情绪激动,说了一句“牝鸡司晨”后,熙太后似笑非笑道:
“是吗?”
那人顿时吓的跪地抖如筛糠,回家交代后事儿就上吊自尽了。
据说当天晚上,皇上屋子最心爱的茶碗被不懂事儿的太监给打碎了。
还是珍主子心善,皇上才没有惩罚那毛手毛脚的小太监。
本以为会消停几日,没想到事情愈演愈烈。
那些人引经据典,就差把太祖的牌位请到朝会上了。
左大人把头顶的官帽取下来,怒目相对道:
“若是你等能围打倭国,为国开疆拓土,争取赔偿,独自出资买回如此庞大的舰队也能牝鸡司晨!”
顿时,无人敢言!
虽然他们可以淡化张倾的功劳,但没有一人敢否定甲午的那场危机,就是这位公主铁血的手腕解决的。
包括如今洋人对待大淳的态度上的转变,绝对不是因为熙太后要过六十大寿了。
而是张倾手中那近百艘军舰的震慑。
上次在码头,张倾的下属射杀了约翰人,在各国理事馆面前的重重的打了约翰国大使的脸。
三日后更是公然砍了另外一个开枪射击之人的头颅,在百姓的威望达到了顶点。
所有人都在等待约翰国的发难,可约翰国却只派了新的大使过来。
态度良好的同大淳进行了关于后续补偿道歉的事项。
知情人都知道,这是因为在大沽海湾里,五艘约翰国的铁甲军舰永远的停留在那里。
而这一切,都是这位公主的手笔。
最主要的是,她有钱,做这些事儿,她没有问朝廷要过一分一厘的钱款。
无人知道张倾有多少钱,以至于权贵流行了一句话。
西方遍地是黄金,出去一趟便能富可敌国。
于是稍微有些家世的权贵宗族子弟,都动了心思。
他们想要走留学路线,但抱着这种思想的人能有几分真本事呢。
他们连最大淳这变最基本的留学考试都通不过,只能另寻办法,自费出去了。
至于能不能挣到钱,无人得知,但一时间京城的纨绔倒是少了大半。
经过各方博弈,张倾终于在大淳的政治舞台上有了自己的位置。
这让跟着张倾回来的几千学子欢欣鼓舞。
尤其是召回了最先回来的三百余人,更让在西方留学的学子们有了主心骨。
一个属于他们的时代,就在甲午年末正式开始了。
第238章 公主殿下一言寿国43
转眼就到了熙太后的六十大寿,宴会从大寿前十日就开始。
颐园里夜如白昼,处处是悬灯结彩、寒冬腊月温室里养足的花儿都摆放了出来。
官员命妇络绎不绝,丝丝笙箫、整个京城都跟着热闹了起来。
“倾儿,感受到最近朝廷暗潮汹涌了吗?”
外面人声鼎沸,熙太后只管同自己的女儿在暖阁谈心。
这些日子,她也看出这个女儿所图了,心中既欢喜又矛盾。
张倾点头,她向来说话不会转弯,直言道:
“皇兄想要权力无可厚非,就是不知太后作何感想。”
熙太后眼神微暗,她意味深长道:
“按理说,他们弄的那个变法,确实可行,和你的政见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张倾听出她的试探和不甘,沉默等她下文。
熙太后对女儿能如此沉住气很是欣慰,轻抚了张倾的发丝道:
“宗族和世家不会同意的,这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他们要动孔孟学子和世袭小吏的的利益。军队的军卒可不是轻易能动的。”
熙太后捻起一颗果脯,放入口中,半晌才继续道:
“倾儿,权势真是极诱人的东西,但我也希望大淳能好的。”
张倾知道熙太后已经有了计较,这是一次旧观念和新思想的正面触碰。
这也是皇帝用来反抗熙太后的政治手段。
而这一切,张倾在做之前,铺垫努力了将近十年,没有合适的时机,她也半点不敢轻举妄动。
作为当了几十年首辅的政治家,从来到这个朝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