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女只想当权臣(59)

作者: 罐装可可豆 阅读记录

戚言和闵煜便闻声看去。

神情都没什么变化,好似无论他听到或是未听到,都不会影响任何。

襄王的目光与他对上,眼中却带着对戚言提议的赞赏,他抚掌道:“戚相所言,甚好。”

长公子听到这里,仓皇地转身就逃。

当日就着人告知了襄君与戚相,便说盈已同意了结盟与退婚之事,因着旬国有急事传唤,故此连夜离开了。

田兆恰巧也在,知晓此事,脸上挂着遗憾的神情,道:

“老夫还专程问了家中侄女,她可都想好要怎么回靖国当太后了。你赶回去告诉你家公子,若他还有意,老夫仍可将内侄许配与他。”

当即吓得那年轻侍从也连滚带爬地离开。

“从此,襄国可成龙潭虎穴了。”康叔礼遗憾叹道。

田兆冷哼一声:“真当别人不知道你这老匹夫打的什么主意吗?长公子再不走,恐怕被你吃得连骨头都不剩。”

康叔礼笑得一派温文尔雅:“说的什么话,我好歹也是靖人,怎会加害公子?至多全他一份忠义,算来也是佳话。”

襄君默默地喝了口茶,强迫自己不要听懂。

幸好康、田这两位先生如今是他襄臣,他很难想象若是在靖王手里,他们又该发挥出怎样的大才。

越发庆幸他们投诚了。

投襄

靖国动乱,起于上大夫尤原死谏。

原也不是什么大事,也远不至于言官死谏。

不过是靖王奕要翻修一处宫殿,命工匠极尽奢华。

上大夫进言,国君理当勤俭以为万民之表。

靖王却道:“寡人见上大夫为国忧思辛劳,便赐香车一架,珠玉三斛,美人十位,以做犒劳。”

尤原本意劝谏国君不可奢靡度日,岂料国君竟以财物美色相赐,将他当做误国佞臣般戏弄。

上大夫自觉屈辱,不肯受国君恩赏,在殿前激烈陈词:

“如今靖旬国战所耗甚巨,又有襄国复辟,脱离了靖土,国君上任以来,桩桩件件无一利好靖国,却耽于享乐,不思兴国,长此以往,我靖国岂不衰亡!”

“臣食靖谷五十六载,无以报效养恩,唯有殿前死谏,以求我王悔悟!”

说罢,便朝殿上石柱撞去。

好在上大夫与石柱相隔甚远,又年迈而腿脚不利,在靖王示意之下,为殿前侍从所拦。

靖王自上位起身,一步步迈下台阶,来到尤原面前。

伸手替他正了衣冠:“不过是座宫殿,上大夫何至于此。”

他嘴角噙着一丝莫测的笑:“愿为靖国死谏,上大夫实为忠义之士,只是殿前触柱,岂非君前失仪?”

整个朝堂静谧无声。

靖王替尤原拍去肩上浮灰,抬手招来侍卫:“拖出去。”

冰冷的字眼从那副薄唇中吐出:“剐了。”

千刀万剐,是为凌迟。

纵观中州,少有国君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滥杀谏臣。

更少有国君敢用酷刑滥杀谏臣。

靖王无义,较之阴晴不定更令群臣胆寒。

过去靖王也杀人,可他杀的皆是曾经迫害过他、得罪过他的人。

而今,这些人早已死绝了,可靖王还是在杀人。

朝堂上,百官跪伏一地,连眼神交汇都不敢有,神色更是不敢泄露半点端倪。

只在心中各自转着念头。

尤氏乃靖国大族,势力盘根错节,上大夫尤原因谏言而死于凌迟,直令国人哗然。

有交好的世家大族,或因唇亡齿寒,或为忠良义理,联合起来向靖王讨要说法。

他们着丧服于宫门口质问靖王。

国君是否不需国人替他守城郭了?

北方正与旬国交战,几家大族封邑又是靖国重要兵源地,此事若不安抚,恐怕哗变在即,或成灭国之祸!

靖王一贯手段酷烈,从不容忍背叛与要挟。

只是此事若与过往等同,以王宫近卫镇压,只怕愈演愈烈。

王都贵族大臣都觉风雨欲来,只怕是要变天。

处处约束家人族亲,切不可高调行事,唯恐惹祸上身。

可那日,靖王只是轻飘飘地扔出上大夫尤原叛国的铁证,笑问几族,是否也要跟着叛国?

如此一来,倒成了他们师出无名。

本来势汹汹,势要逼宫的国人面面相觑,与王宫侍卫僵持了半日,便慢慢散去了。

祸事消弭,可表面的风平浪静之下,却是暗流涌动。

靖国士子们惴惴不安,各自谋划着退路,生怕哪天自己也被叛了国。

.

近日忽然有许多靖人投效襄国,襄王知晓靖国生变,却有些不得其解。

“靖王暴戾,可我见他远不至于昏聩,怎会滥杀言官?”

若说尤原叛国,铁证如山,靖国人不信,他也很难说服自己相信。

既然能名正言顺地杀死尤原,何必让自己背负骂名,直至逼宫方才找出个叛国的由头?

显然是见势不妙的找补。

戚言淡然道:“是靖王急着杀尤原,这位上大夫知道的太多了。”

闵煜将话在心中转了转,想起从靖都逃离那天,戚姑娘让他去送的东西,正是放在上大夫尤原桌上。

那日他的确没有打开看过,本该都快给忘了,尤原却突然被赐死,于是他便问起那方匣子里所装的是什么。

“是邵奕并非公室血脉的证据。”

什么?

闵煜觉得自己时不时就要被靖国秘辛震撼一番。

他斟酌用词:“靖王奕他……真的不是——”

戚言笑了,咬字微重:“他当然是,老靖王又不傻,怎会混淆公室血脉?”

说罢,她神色稍松:“不过有人会信他不是,那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