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姑娘她坐享财成(102)
王家在先帝时期一直是被压制的状态,长房戍守边关,主母避居他乡,子弟们在富贵圈中一向过得小心。
如今从龙之功甚伟,一朝显达,霍老先生担心将来传承到王诤手里的会是个被富贵荣耀侵蚀的危险家族,这才有了霍三娘回京一事。
霍三娘一回来,便有各个房头的人来拜见。
瞧见五姑娘一个小人儿家日日拘在她身边甚是无聊,便命王诤亲自去办五姑娘入王家族学的事情。
他们这个武将世家历来就重视女学的教育,上京的高门对女子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
武将家族出来的女孩子,除了家中正经掌握实权的,或多或少会被诟病一些什么天生粗俗之类的话。
因此族中为他们聘请的教育都是名师,希望通过后天的自身修养弥补先天的不足。
族学距离王府并不远,但离萧家就有个把时辰的车程,每日来回不甚方便。
因此五姑娘一回家,直接获赠一套王府的宝马小香车,方便她每日上下学。
萧淮奕瞧着外人都把自己个闺女都安排得这般明白了,心中虽然不怎么愉悦,但也不好对闺女摆脸子。
毕竟他都没曾提前想到要为家中的两个女孩聘请先生一事,竟是比不上一个外人称职些。
当下打发人备了厚礼答谢霍三娘,瞧那不情愿的样子别扭极了。
他如今好歹是个官,虽说礼尚往来到底不是什么大忌,但他总是担心这样的行为会很惹眼。
萧淮奕心中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因为新帝也是这般想的。
就在萧家人忙着适应京中生活时,萧子墨和相芜一直在闭门苦读。
对于他们来说,在取得新的功名之前,这三年一刻也不能多放松。
好容易熬到了二月,春寒料峭,天下赶考的举子齐聚上京。
这些举人不管身在何地,都会被格外优待,尤其在考前的京城。
相芜虽然寄住在萧家,他也没有任何客居的不适,大方地接受了萧家为他准备的和萧子墨一样的考试所需物资。
他们俩人的学识与能力不相上下,想必榜上自也是同起同落,如若真有金榜题名的一日,还有多少人情是报答不了的呢?
放榜前夕,国子监直讲沈大人亲自捧了暂拟的新榜跪拜皇帝。
这是新帝头一批选取新才,必然十分重视。
虽则前十名已经由皇帝主持诸位大臣再三议定。
但后头还有二百九十名,排名是否公允,还需皇帝最终定夺。
皇帝看完新榜,就已经朱笔批出一干名字。
沈大人会意,便将几人文章调出以供查阅。
皇帝看完几篇文章,判了几乎近半的人落榜。
有人落了榜,自然要由排在三百名开外的依次候补上来。
沈大人额头上已然冒汗。
新帝似乎对于阅卷官们的商定不大满意,难道是怀疑他们舞弊不成?
第 62 章
心中存有这样的疑虑,奏对完成的沈大人不免多留了心眼。
下来稍微一打听,再结合落榜人员的名单联想,他便清楚了新帝的意图。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虽则会大力培养自己的新势力,但对于某些功高之人,也免不了从一开始就有所忌惮。
就拿当下炙手可热的侯爵郭家来说,出了个上进的读书人原也不易,沈大人他们几个都瞧过文章,其才华绝对当得二百名。
但皇帝朱笔一挥,他便也就下来了。
沈大人一一琢磨着这几个人身后的背景,倒也能联想出来因果。
但其中一名叫萧子墨的,他竟是没什么印象。
细查之下,不过也就是个五品之后,莫不是当了冤大头,给这几个人陪绑的?
沈大人不禁摇头,对这样无辜被勾掉的才学之士颇感遗憾。
对此新帝在勤政殿里面对自己的近侍吐露过真实想法。
“萧家一门两兄弟都做州官,多年不见显达。老三萧淮奕有功,朕却只给他个五品,本就存着磨炼的想法。如今他们家又出了年轻有为的后辈,自然也不能浪费。”
“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要毁掉一个人只需要腐其心智,而要培养一个人,却是要好好花些心思。”
这番话绝不会传出勤政殿半个字去,只苦了在榜下四处寻找自己名字的人。
放榜之日是轰动京城的大事,各个阶层的人都有来榜下探听消息的。
大到公侯王爵之家,小至勾栏瓦肆,无不对榜上的名字关注异常。
相芜和萧子墨好容易挤到榜下,从倒数第一往上一个一个看,仔细寻找自己的名字。
没一会儿,便看见相芜的名字出现在榜单上头。
他按捺住雀跃不已的心情,帮着萧子墨继续往上找。
却是一直到头都再未瞧见萧子墨的名字。
看见好友失落的样子,相芜中榜的高兴劲儿也被冲淡几分。
“二郎,你好好回忆回忆,莫不是文章用错了字?”
出了考场他们就把自己的文章默写出来,相互看过了,依旧是不相上下的水平。
相芜的名次并不算低,按理萧子墨就算是名次不好些,也绝不至于没有上榜。
除了怀疑考官们的阅卷偏好,便只有怀疑文章上是不是写了错别字。
考试考的不仅是水平,更是体力和心智,在那样封闭严寒的紧张情况下,一时间疏忽写错字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萧子墨苦苦回忆,也没想起来有何处不妥。
萧家人得知这个消息,也都不知所措。
比起落第的失意,他们还是更关心萧子墨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