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姑娘她坐享财成(103)
这孩子自打院试一来,一路就过关斩将,直到考取举子。
如今这般乍然失了榜,只怕他接受不了这样的落差,自此颓废。
萧子墨闭门两日,只有相芜偶尔见到他。
萧三娘与孙女商议一番,一起到了大房的院子看萧子墨。
“二哥哥,你可知咱们家近日刚置的田庄,紧挨着一片桃林,这时节花开得很好,咱们不如去逛逛。过些日子你又要温书,更没得空了。”
萧子墨见家人对于自己落第表现得如同读书吃饭一般寻常,心中沉重放下了一两分。
又碍着祖母在,他也不好表现得十分不知趣儿,便也就答应了五姑娘。
五姑娘拍手笑道:“那哥哥和相大哥必得帮我写首桃花诗才行。”
相芜自然是连连应和,萧子墨苦笑之余,还不忘教训自家妹妹稳重些。
虽说有家人和好友的开导,但萧子墨心中的郁结并不是那般轻易就能解开。
他独自出门走了一阵,也不许小厮跟着。
天气乍暖还寒,黄昏时候渐渐洒起了细雨。
萧子墨一路朝着街巷走去,两旁的灯笼逐渐挂了起来,随着微风明明暗暗。
像极了宛州小巷的夜。
这一代住着的人多,各样小店子也开得齐全。
春日天黑得早,这时候小店几乎都还未打烊,客人们三三两两,各有各的故事。
王丫头的小店送走最后两个客人,伙计们都下值回家了。
京城居大不易,京城开店尤其难。
倒不是她生意不好,只是这并不好的地段房租却贵的出奇。
就连雇伙计的月钱也比宛州高出不少。
尽管她的江宁小吃卖得不错,如今开店的本钱也挣回来了,她还是舍不得多雇一个人。
借着灯火将当日的账目整理好了,王丫头这才将客桌上重新擦洗一番。
锁好了厨房门,回身却看见一个黑影就站在外头。
王丫头镇定地仔细辨认了一会儿,这才看清楚来人。
这不是萧子墨又是何人。
外头黑沉沉的,他站在细蒙蒙的雨幕中,也不进来。
细雨将他身上打湿了大半,王丫头想起来前日子好像听说他落了榜,再看这身影仿佛多了几分颓然。
王丫头心中暗暗叫好。
一向高高在上,如今也叫他尝尝跌落神坛的滋味。
王丫头转身继续忙碌。
再回身,他还站着。
这人并不是头回来此,生怕自己引诱了他的傻弟弟萧子辰,半年间也来过两三回,查看她有没有起歪心思。
但以往都没有这般晚来,还莫名其妙地站在雨中不走。
王丫头本想将门锁上挂着的打烊的牌子取掉,好让他进来避雨。
但想到夜色沉沉,孤男寡女定是不宜同处一室。
便也狠下心不再管他。
他又不是傻子,一会儿知道冷了自然就会走了。
王丫头又将账目拿出来整理。
萧子墨还是没走。
她不知怎地,心中生出了两分不忍。
王丫头重新走过来,隔着门扉朝萧子墨行礼:“二少爷,且放宽心,来年再考定然就中了。”
她看见萧子墨面无表情的脸上慢慢地有了一丝松动,最后嘴角竟然弯成了一个浅浅的笑容。
雨水汽儿随着冷风扫了进来,王丫头感到一阵恶寒。
萧子墨竟是对她行了个书生礼,这才转身走了。
王丫头重新走向账目,看了半晌也理不出一笔来。
这才发现心一直跳着。
**
萧子墨的心情经过一夜好转不少。
第二日同祖母友人一道出游,借着桃林的花树,年轻人依旧未减当年的意气风发。
他真诚恭喜相芜高中,相芜今后要入翰林院学习三年,他还可以陪萧子墨切磋,精进文章。
五姑娘得了兄长的两首好诗,也算是有所收获。
她没有出口成章的本事,却写得一手让不少人羡慕的好字。
只是她的字乍看下来却与她的人不大匹配。
在隔壁庄子上学种地的萧子辰来凑热闹,将五姑娘抄录的诗文拿在手里看了半晌,不由得摇头疑惑。
五妹妹平日里看起来软乎乎又傻蒙蒙的,写起字来却是棱角分明,刚直俊美。
俗话说字如其人,在五妹妹这里却有些不太通。
萧家新置的庄子比起甜水庄的条件要好一些,但以如今宛州人的眼光来看,田上的产出却是不尽如人意。
萧淮奕瞧着十分心痒难耐,恨不得亲自赶着老黄牛一口气耕他个十来亩,只可恨要为天家经商,竟是顾不得这手头上的爱好了。
萧子辰自打来了京城便也没再继续上学了,他都到了如今的年岁,再去和小孩子们同堂上学,感觉十分丢人。
见三叔这样两厢为难,他索性替三叔来耕地。
萧淮奕拿出自己编撰的农书旧稿,虽然还未形成系统的可以印发的农书,但也足以指导田间的农务了。
他亲自给侄子讲课,让侄子代替自己将书中的想法实施到田地间。
萧子辰磨炼了小半年,慢慢适应田间的劳作,虽然还没找到三叔那样的乐趣,但他相信,到丰收的时节,自己也总会有收获。
丽姨娘见萧子辰长久不在家,心中又有点发慌。
于是向萧三娘请示了,想到庄子里照顾萧子辰的起居。
萧三娘想了想,终究是没有同意。
**
五姑娘上了小半年学,虽然路途有些远,但还是坚持早晚在自己家中,只有中午来不及回家。
下了学都是到王府和霍三娘用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