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赵】鸣枪录(53)
于是手像被火焰烫到一般迅速收了回来,站起来别过脸去,慌张道:“我去帮你看看药煎好了没有。”
看着马超慌不择路地跑出去,赵云只后知后觉地感到脸上方才被马超摸过的地方有些发烫,但不是那种毒发时的感觉,暖暖的、很舒服。
真是——奇哉怪也。
——————
张辽靠着窗沿往下看,马超扶着赵云爬上马车,车夫挥鞭赶马,接着便是一阵马蹄声响,马车向着望花楼方向而去。
“他们已经去了?”曹丕坐在桌边不紧不慢地饮茶,似乎对发生的一切了然于胸。
张辽点了点头,站起来走到曹丕身边,对方扬了扬下巴,张辽会意,在桌边的另一张凳子上坐下,曹丕把一杯茶推到他面前,但是他却不喝,而是问道:“公子何必如此大费周章把赵云从马超身边支开,以公子的本事,又何需害怕那个西凉的小子。”
“骄兵必败,”曹丕把茶杯一放,意味深长地瞥了一眼窗外,“赵云已经与我交过手,有他陪在那个西凉人身边,我不放心。”
“那公子又为何要借他人之手给那个赵云解毒?他若是赢了您,岂不是影响了您接下来的计划?”
“我原以为甘宁会赢,早已想好了对付他的法子,不想此人竟如此妇人之仁,被一时感情左右,输给了赵云,”曹丕说着轻蔑地笑了一下,“而那天赵云的反应你也看见了,他准是发现中毒后也没有及时就医,毒性已经深入脏腑,若我再不出手,就怕他撑不到与我一战就已一命呜呼。”
“公子就如此看重此人?”张辽显然还是对曹丕之于赵云的执着感到不解,诚然赵云作为蓬莱枪神童渊的弟子自然有其过人之处,但是能让曹丕如此爱护的人,想来必不是仅欣赏才华这么简单,不过以张辽的思维,一时半会也实在找不到什么别的理由,只觉得曹丕自见过赵云之后就像被灌了迷魂药一般说话做事没了往日的精明,行事时来瞻前顾后不说,竟然为了赵云一介武夫做出那么多节外生枝的事情。
曹丕并不言语,而是将空了的茶杯重新满上,倒出来的茶水相较于张辽的那杯颜色要淡一点,当曹丕把杯子倒满、将茶壶放下,他却并不急着去喝,而是看向张辽那杯未被动过的茶。意识到自家公子是在暗示把茶喝掉,张辽便随手拿起杯一饮而尽,酷暑的茶往往是最解渴的,一杯下肚,愣是将腹中的暑气消去大半。
“文远觉得,此茶如何?”
“初尝涩了些,有点苦味,”张辽如实答道,“不过现在回味起来,确是甘甜消暑。”
“此茶乃是陛下赏赐家父的西南名茶,味道自然不必多说,”曹丕说着拿起自己那杯,小酌一口,“真正的好茶,第一口往往越涩越有味,可倘若我只尝到了它的涩,就忘了往后的甜,岂不是暴殄天物。”
“公子的意思是——”
“有才华的人就是这样的茶,”曹丕饮下杯中余下的茶,将杯子轻轻放到桌上,随后起身来到窗边,张辽刚刚顺手把窗边的帷幔放下以遮挡些阳光,现在曹丕又把它重新拉起,看向窗外,“什么时候喝、什么温度时喝、用什么样的器具去喝,我常听说江南的人惯饮茶,为此摸索了许多的门道,为人主的,对自己的下属难道不也是如此吗?齐桓公既然能不计较管仲曾经射杀自己的事情,不正是成大事者该有的气度吗?”
在曹丕说话的时候,张辽也站了起来,来到对方身边,顺着曹丕眼望的方向看去,白日的望花楼竟也别有一番风味。
“我私以为,待人就像酿酒,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就,”曹丕说着,嘴角逐渐浮现一种自得的笑容,“只要赵云在我的身边,我们便可以来日方长。”
——————
赵云虽然坐在桌边,但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有几次筷子伸出后却什么都没夹便又收了回去,甘宁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并不点破,而是放下碗筷拿起酒盏,对赵云道:“子龙,这一碗我敬你昨日在场上对我手下留情。”
赵云怔了一下,面上逐渐显出为难的意思,甘宁随即也想起他的难处,尴尬地放下碗。赵云见此,不想败了对方兴致,忙道:“赵某可以以汤代酒。”
甘宁瞥了一眼端上来的清汤,只觉得寡淡,不免感慨江南口味之清淡,又怕怠慢了赵云,于是起身道:“我去要些茶水,也好给你解解暑,这天气热得厉害,要是子龙回去中暑了,我对孟起也不好交代。”赵云原不想太麻烦对方,但是甘宁说完就往门外走,叫他如何也拦不住,只好重新坐下等待。
不知为何,甘宁这一去就是许久,久到赵云都快怀疑对方是不是已经离开,他正欲起身去寻,就看到甘宁带着一壶茶推门而入。“这店里生意好得过分,我找了半天才找到一个伙计,只是他实在忙得脱不开身,我又怕你等着急,就自己拿了一壶茶上来。”甘宁边进来边解释,因他说话时神色自然,赵云也没有怀疑,由着甘宁将他面前的酒盏添满茶水。
“子龙可是在想孟起的事?”见赵云拿起茶水要喝,甘宁突然发问。
“唔……也不全是,”赵云喝了一口茶,嘟囔道,“只是——一想到孟起要一个人对付那位曹公子,我心里确实是放心不下。”
“那家伙确实不好对付,”甘宁若有所思地附和,看起来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事情,又问道,“这茶的味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