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庶女生存手册(205)
徐宁自然答应。
温家的事解决了,剩下便是娘娘那边,要哄不能只哄一头,两头就得兼顾,须知大人怄气起来有时候比孩子还认真。
徐宁假托贵妃的名义请葛太医去温家看诊,只因人老了愈发惜命,没什么比风烛残躯更重要,可是温贵妃……她实在想不出娘娘缺什么,或者说,该用什么法子讨好?
婆婆又不像邓太后爱听戏,请个小戏班子便喜上眉梢。
思来想去,还是得从吃食着手,口腹之欲是谁都避免不了的。
徐宁对温贵妃的饮食习惯不了解,只能求教齐恒,怎料齐恒也说不上所以然,支支吾吾半天,只能说出个粳米粥——跟没说有何区别?宫里粥饭那是必备的主食,毫无新鲜。
不怪齐恒敷衍,他是真不知道,宫中素来讲究食不过三,非但皇帝如此,谨慎些的娘娘也会有样学样,下毒虽说是个笨办法,保不齐有人起糊涂念头,因此不让别人摸清口味方是上上策。
再者,自从他进学之后,多跟兄弟一起,母子俩也甚少同桌用饭了,温妃秉着一片慈母之心,准备的往往都是他爱吃的菜肴,他又如何知道母亲爱吃哪些?
看他这模样,徐宁便知道为何女儿被叫做小棉袄了,儿子们都是没心肝的白眼狼!她以后可不能把阿笨教成这副德行——当然她也没温贵妃这种慈母之心,厨房里天天都是别人爱吃的菜,她可受不了!
齐恒自觉歉疚,答应到温家那边打听,外婆对母妃的喜好想来了如指掌。再者,她也是盼着两边重归于好的。
徐宁道:“记得问几样边地常备的菜肴,我好收拾了让人送去。”
忆苦思甜,回忆往往是最能触动情肠的东西,不信娘娘看了不动容,当然,也不能太难下咽,那就适得其反了,到底娘娘养尊处优了这些年,由奢入俭难。
边地贫窘,食材想必高明不到哪儿去,但只要不是蜈蚣蚂蚱那种玩意儿,徐宁都有办法做成人类爱吃的模样,谁叫她来自一个美食大国呢。
第124章 秘技
徐宁原本只是让葛太医帮温家二老调理一下身体, 开些温补的药做做样子即可,岂料葛太医回来后却一脸严肃告诉她,老大人腿上长了附骨疽, 怕是要刮骨疗毒。
徐宁似懂非懂,怎么还学上关二爷了, 听起来是要开刀?
葛太医叹道:“老大人这脓疮想必有年头了, 一直忍着,自个儿胡乱敷些草药, 却是治标不治本,若不趁早剜去, 恐危及性命。”
幸而这回他发现得及时,再迟些,便是华佗在世也束手无策。
不过这样大的事,他无法独立承办, 得多请几位同僚助阵,再者得备一套趁手的刀具, 并止疼的麻沸散,方敢尝试。
徐宁忖道, 要上报太医院, 势必得传遍宫里, 娘娘那里估摸着瞒不住了。罢了, 性命攸关,哪里还顾得上面子不面子的。
遂亲写了一封手谕让白芷带进宫去,温贵妃果然心急如焚, 父亲可真是, 这样的事也瞒着她,难道真没把她当至亲骨肉?
她却清楚记得, 以前在边 地时饮食匮乏,只附近有一畦池塘,每逢夏末秋初生些菱藕,父亲在冰凉的池水里碰运气,摸黑总能带回几节来,便是一家子难得的佐餐佳肴,想必从那时起便留下了病根,可既然有这症候,死撑着作甚?如今日子可好过多了,再不比从前低眉顺眼仰人鼻息的时候。
她虽然告诫家中低调,也没让他们没苦硬吃啊。
听徐宁的意思,若非实在受不住疼露了出来,葛太医还未必能发现。温贵妃再也按捺不住,求了口谕便急急忙忙备车出宫,直奔朝思暮想的娘家去。
过后听来访的温家下人说,手术很成功,原本葛太医对他自个儿研制的麻沸散不十分有信心(因方子早就失传了),岂料温老爷子愣是一声不吭纹丝不动,由着他剖开皮肉仔仔细细剜去疮毒,后又敷上拔毒生肌的药粉——便是铁骨铮铮的八尺男儿到这关口往往也止不住泪流满面,老爷子可真是条汉子!
徐宁听得忍俊不禁,太公只是怕在女儿跟前丢脸吧?先前单方面冷战许久,怕是自个儿也有些下不来台,若还让女儿见到自己软弱狼狈模样,该如何收场?他这一家之主可就当不下去了。
死要面子活受罪。
罢了,如今总算重归于好,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就算温太公对和亲一事仍有微词,也不好再借这桩拿乔,除非他拒不接受葛太医诊治——又哪里舍得这条命呢?他还盼着长宁平安回来见她爷爷呢。
料理好娘家琐碎,温贵妃方才安心回宫,又顺道来王府探视儿媳。
见婆婆春风满面,徐宁便知道,她一定跟温家谈妥了——如此甚好,她还想美滋滋收两份礼金呢。
满月宴怎能不来呢?这可是光明正大宰客的机会。
徐宁含笑道:“如今该再无嫌隙了吧?”
作势要起身行礼,温妃忙按着她,坐月子还管那些虚把式作甚,老老实实养好身子比什么都要紧。
她望着徐宁嗔道:“你这孩子,谁要你多事。”
显然已经猜到,永福宫那些小菜都是徐宁差人送的,但,若非家里告知她口味,她也断乎想不到此处。
徐宁知道婆婆明贬暗褒,欣然接纳:“娘娘尝着可还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