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宝种田,打个奶嗝就产一吨灵芝(167)
先皇薄待萧家,当今登位后给过诸多补偿。
又如何?
心已凉,血已凉。
……
“娘!你好了吗?快点呀,要赶不上牛车啦!阿奶说我可以自己挑新被料!我要挑红色的,咯咯咯!”
腊月中,雪暂停,一大早的家里就能听到娃儿咯咯咯笑声。
李素兰换了衣衫从房中走出,宠溺捏捏守在房门口的女儿小脸,“你这急性子,娘要是再慢点,你是不是得跺脚哭了?”
百相豪横摆手,“不哭!要是赶不上牛车,我去找长卿哥哥要马车去!一定让阿奶阿娘赶上趟!”
说完娃儿又给自己找补,“阿奶,阿娘,不是我着急,我是怕阿爷着急!阿爷好久好久没有去过镇上了,他急得不得了!”
“……”老少妇人闻言,哭笑不得。
这丫头,越发滑头了。
林老汉乐呵呵牵起孙女小手,脸上笑褶子挤作一处,“对,阿爷可心急了,待会到了镇上咱慢慢走慢慢看,看到啥喜欢的就买!阿爷好多年没亲自采办年货了,今年定要凑上这个热闹,百相待会就帮阿爷挑东西来!”
“阿爷,我也能帮你挑东西!”林怀松林怀柏哥俩不甘冷落,扑到老人跟前叫唤。
“诶哟喂,有你们仨,阿爷可省事了,哈哈哈!”
“行了别光顾着咧咧了,准备好了赶紧出门,再晚点牛车真要没咱位置了。”
林婆子发话,全家老小齐出发,赶年前的热闹。
村长家牛车今儿特地空出来,专门拉林家老小上镇子。
牛车不大,坐上一家子满满当当,还得挤吧着坐。
出村路上遇到村民,无不搭话揶揄,沿途笑声洋洋洒洒,是这寒冬里风吹不散雪盖不掉的暖色。
一大家子出门早,等金多宝睡饱觉,屁颠颠儿去林家找小伙伴玩时,偌大院子找不着一个人了。
小胖墩揪头发,啊啊啊!
他才想起来,昨天小松小柏提过一嘴,他们家今儿要去办年货!
来晚了,嗷!
越近镇子,越见热闹。
距过年还有十日,四处便已经洋溢年味了。
喜悦,欢欣。
比往年更甚。
林家人经过镇口时还特地让牛车停了会,观瞻了下近山脚的新酒坊。
“酒坊比茶坊迟开半月,酒水跟茶叶的制作售卖又大有不同,这边还没开始盈利。”
林江对工坊的事情知悉甚多,见爹娘哥嫂对这酒坊好奇,便温声跟他们讲解。
前面赶牛车的林安农兴冲冲搭话,“江儿,制酒得等发酵,酿好的酒是不是都要在工坊里放一段时间才能往外卖?”
“是,制酒稍微复杂些,不过听东家说,年前能赶上出一批。还没开市呢,酒坊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中了。”林江浅浅笑开,眼里有自豪,“订单最多的是百相酒,我尝过,味道很好,没有烈酒的辛辣,入喉温和,只要调制好酒的浓度,老少皆宜。”
“这边招了六百工人,茶坊那边一千……”林老汉眼角笑褶子又堆了起来,笑容欣慰感慨,“今年十里八乡的,大家伙都能过个好年啊。幸事。”
瑞雪兆丰年。
春风迎新岁。
盼大瑞以后风调雨顺,每一年,都是老百姓能够展望的祥年。
牛车在菜市旁边找了处空地停下,不过辰时,停在这里的牛车已经几乎把地占满。
四周人声鼎沸,旁边菜市里人头攒动,过道两边小摊如长龙。
放眼望去,所见全是欢喜笑颜。
都是想着赶早来采办年货的各村各乡百姓,人一聚就多,脚尖踩脚跟。
安全起见,大人们抱着小孩慢慢走。
视野高了,百相只觉两只眼睛不够用。
左边一列卖水糕碗糕年糕炸油糍,右边一列卖烧鸡酱鸭浓汤粉……
吸溜吸溜!
“阿爷,吃米粉!”
“这个煎三角贼好吃!包芋头的,香得咧!”
“年糕要不要?尝一口呀!真的好吃呀!”
第146章 这是她的女儿,亦是她的恩人
娃子们一人叫唤两人帮腔,全奔着吃。
大人们最后只能狠狠心,把娃子们眼睛捂住才勉强消停,便是这般,也架不住娃子们频频翕动小鼻子吞咽口水。
靠闻香气解馋的小模样儿,把大人们逗得好气又好笑。
“真叫你们一路吃下去,小肚子非撑了不可。先买年货,人实在是太多了,晚了好东西就剩不下了。”
林婆子话是这么说,依旧给娃子们各买了个碗糕边走边吃。
购置年货要买的东西多,最后大人们分头,汉子们去买鸡鸭鱼,妇人们去买棉、布以及年节小食要用的材料。
手里有银钱,买东西的时候大人们也不抠搜,过热热闹闹的年节,吃丰丰盛盛的年饭,祈盼来年有更好光景。
半天时间,等一家子在牛车前聚头时,各自手里已全是大包小包,琳琅满目的年货。
“今儿出来一趟,下次估摸得过完年才能再出来,我买了点年礼,待会送去药馆给老大夫。”林江亮了亮手里麻袋,里头是适合送礼的年糕、干面条,两挂猪肉。
林大山跟林二河俩出来就是做苦力来的,一人提着鸡笼,一人提鸭笼,手里麻袋还装着打挺的活鱼。
把东西堆上车,鸡鸭鱼混一块散出的气味就浓了。
李素兰手里抱着的布匹还没及放上车,就被那股味道熏得干呕一声,旋即快步走到旁吐得天昏地暗。
“素兰!”
“阿娘!”
林大山变了脸色,奔到妻子身边替她顺背脊,百相不知道怎么让阿娘好受些,凝起小绿球一个紧接一个往阿娘身上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