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宝种田,打个奶嗝就产一吨灵芝(173)
晏家书房。
晏长卿刚做完早上的功课。
四月春阳骄,和煦光线从窗外打进来,将半张书台笼上一层金光,满室柔和。
莫一在书台前禀报刚收到的消息。
“……萧夫人仍未找到,萧将军忧心如焚。皇上着人四处寻找,始终无所获。坊间流言四起,还有寒门学子以此做文章,影射皇室飞鸟尽、良弓藏。”
“有流民、难民从大瑞西往这边流动,明面上是奔着求百相草治病,暗里目的尚未查到。”
“长京有异动,暗中有几股势力悄悄出了皇城,有些潜入皇寺查探,被皇上的人尽数截了。还有一部分散往各州,我们的人一直暗地里盯着,目前尚不算威胁。”
把消息全部禀报完毕,莫一就拱手离开了书房。
若小殿下有什么指示,自会召他听命。
“殿下离宫大半年,长京那边有人开始急了。”杜嬷嬷脸色郁郁,小殿下听完消息半点不着急,她替他急死了,“殿下,您对这些事得上点心,虽有皇上皇后暗里护着,但是您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啊。你越是和气,人家越以为你好拿捏,当你是软柿子专挑你下手!”
小殿下养成这般不争的性子怎么行,就算用不着争,也得表现出锐气,才能让人忌惮,不敢轻易欺上来!
耳边是嬷嬷恨铁不成钢的叨叨,晏长卿无奈,偏头逗嬷嬷,“嬷嬷也觉得我是软柿子?”
“小殿下,奴婢心里急的上火,你还逗我来?你又不是不知道宫里这些年之所以看着平静,都是因为——”后面的话杜嬷嬷不敢说,脸色更难看,恨不得皇上跟娘娘立刻把那些人绞杀了。
晏长卿笑了声,把桌上倒好的茶放到杜嬷嬷手上,“我知道,宫里那几年之所以平静,是因为我那时候活不久。太子这个头衔,他们用不着从我手里抢,也免了直接跟母后对立惹下劲敌。”
“您既然知道,听到那些消息怎么还一点反应都没有,也不生气?如今你身子已经大有好转,该争不该争且不说,属于您的东西,怎么地也不能让那些人伸手来抢,连觊觎之心都应叫他们不敢生出来!”
小殿下有天底下最硬的靠山,最强的依仗,面对贼人,何须忍着让着?
第151章 他是百事通咋地?
晏长卿摇摇头,示意嬷嬷喝茶消躁气。
“嬷嬷,你也说了,我有父皇母后护着,只要我好好活着,太子之位就不会旁落。”
“与其花精力去铲除异己,毋宁花精力去做更多实事。前两年东州旱灾、西州水涝,朝堂虽然有赈灾救济之举,但是依旧有许多灾民没有得到妥善安置,沦为流民、难民四处散落。边境外敌一直贼心不死意欲侵犯我大瑞,多年来动作频频不断骚扰试探,令边关百姓惶惶……桩桩件件,都是在位者应当致力解决的问题。”
“民安则国盛,民富则国强,当大瑞国力强盛到外敌不敢来犯,届时,才能迎来真正的国泰民安,创我大瑞盛世。”
“不过,我不需要去争,可不代表我会让。因为唯握有足够权力,才能更好的施展抱负。”
杜嬷嬷端着茶杯忘了喝,怔怔看着半身拢春光的小少年,曾经瘦削苍白的脸渐渐丰润,漆亮眼眸神采奕奕,谈及皇权、谈及抱负时,从容沉稳,淡淡叙来,言之有物。
举手投足,皆是大家风仪。
曾经因病体拖累只能躺于床榻等待死亡的小少年,一朝机遇,潜龙腾渊,随时可冲天而起。
“好,好……”杜嬷嬷抿笑,眨去眼间湿意,连连点头,“殿下心中有成算,老奴就不多嘴唠叨了。可惜娘娘不在这儿,她若亲耳听到殿下这番话,定然极高兴。”
“母后虽不在此,但是她给我留下了嬷嬷。您于我跟母后而言,是可放心依托的自己人。”
门外,负手站了良久的小老头,转过身慢悠悠往外走,老脸上凝着不自知开怀笑意,“哼,洪景这宝贝疙瘩,不仅人精,还嘴甜,瞧把人哄得一愣一愣的,再多说两句,老嬷嬷怕是连命都恨不得给出去了。”
罢了罢了,小老儿心情好,睁只眼闭只眼的,也勉强过得去。
晏家前院,小童们鱼贯而行嘻嘻哈哈,见着徐含章纷纷问好,“徐爷爷!”
徐老头笑眼立见,下巴往后一偏,“在书房。”
“徐爷爷,您真是最可爱的老头!”
“唔?这话谁说的?谁在拍老头马屁?站出来。”
“哈哈哈哈!”
小童们蹦蹦跳跳跑远,过了跟前院连接的青砖拱门后又探个小脑瓜出来,“马屁拍对喽!徐爷爷您嘴角咧到耳后根啦!”
徐老头佯怒瞪眼,几个小脑瓜迅速缩回去,只听得白墙后笑声飞扬。
有点可惜的是,小百相的快乐只有一半。
跟哥哥们还没走到书房,半路上就被师父给提溜了。
人小体轻,大人随手就能把她拎起来。
百相吊在半空,小手小脚耷拉,连小眉毛都是下塌的,“师父,今天又要玩什么虫子呀?”
四月春暖花开,在洞穴里藏了一冬的蛇虫鼠蚁全部跑出来溜达了,于是近来百相的研究全部跟这些东西有关。
但凡带点毒的,芝麻大的小蚂蚁都没被光头和尚放过,逮来给小徒弟“玩”。
尤其热衷于看蛇虫鼠蚁近小徒弟身,被小徒弟反毒死……
“知道你玩虫蛇有点腻味了,师父今儿带你玩点新鲜的。”
“可是我不想玩呀,师父你为什么不教我药方?你说一遍我就能记住,我记住了就能给人看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