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福宝种田,打个奶嗝就产一吨灵芝(300)

作者:梅长雪 阅读记录

晏时宜,“……”

他不过问了一句,老将军就给他扣了几顶大帽子。

向来以拳服人,以嗓门压人的老将军,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能说会道了?

话已至此,事已至此,他还能怎么着?

还能立刻转身走人不成?怒而拂袖,不是他的作风。

又或立即命人拔药草清场地,重新建大宅?劳民伤财,也不是他的作风。

再说了,他这次过来是有求于人的,自然姿态也要放低。

不能计较,绝对不能计较。

晏时宜深呼吸挤出微笑,努力不去看前方单间,也努力不去分辨钻进鼻端的是马尿味还是马粪味。

“将军说的是,既来之则安之。住的地方小点就小点吧,本王……一个人住也尽够了。何况卿儿的宅子不是也在这里吗?要是这里住的不够舒坦,我这个当叔叔的,上他那宅院去住一住便是。”

“这房子建的是三个单间,另外两个也是朝中大臣的吧?不知是哪一位?”

能跟他的房间排成排,在朝中地位不会比他低了。

也只有可能是朝中大官。

否则怎么能迫得玉溪村在这么缺地的时候,还不得不挤出巴掌长大的地方来给他们建房。

徐老头心虚一瞬后恢复正常,转到这个话题那他就敢说话了,“一间是国子监上任祭酒李司的,用太后当年曾给他的一诺,请了这个住所。另一间是相国赵懿的,听说他向皇上连上十道奏折表两朝辅政之功,最后得了这个恩典,致仕后来这里养老来。”

晏时宜,“……”

心情好了。

还能腾出点闲情幸灾乐祸。

不管李司还是赵懿,都是大瑞两朝重臣,两个家族在长京都算得钟鸣鼎盛。

但凡出行势必大阵仗,将来致仕养老,焉能不拖家带口的来?

哈哈哈,他且看这屁大点地方,到时候他们怎么住。

晏时宜闷气尽扫,再要说点什么,晒谷场那头有村民一脸兴奋跑过来。

“老村长,老将军,镇上木匠来递话,说马车已经造好了,啥时候去套马车都行!嘿嘿嘿,以后来村上学的孩子有马车接送,那可方便多了!”

老村长闻言也高兴得不行,立即转向萧必让跟徐老头,“老将军,徐先生,你们看?”

萧必让乐,“成,下晌我叫上曹武、葛力他们,把马骑到镇上套马车去!他们几个在军中待过,驭马没问题,到时候再让他们教教村里大家伙赶马车!”

“哈哈哈,村里养着这些马半年多了,今儿总算能派上用场。”徐含章含笑抚须,满脸舒心之意。

就连金家父子俩也是笑容满面。

只有晏时宜在状况外,“徐老,书院建在半山,我以为入学的学子都住在书院斋舍?”

徐含章睨他一眼,心情好,脸上笑意挂着不散,“书院学子自然住在山上斋舍,但是除了书院,玉溪村还要建一座给幼年孩童启蒙的私塾。待启蒙完毕,资质出众的、或资质一般但仍有心进学的,再进书院继续学习。否则一股脑往书院去,就那半山的屋屋舍舍,不得被挤塌喽?”

“……在村里再建座私塾?还有地能建?”

“村里人商量过啦,把这片晒谷场全部空出来,稻子能在自家院里晒,但是不能耽误孩子们上学。”

“……”

晏时宜飞高的心情一下荡到谷底,回头再看他那个小单间,不想说话了。

合着他一大瑞王爷,在玉溪村的地位还赶不上要读书的孩子。

建私塾有地,给他建房没地。

呵。

……也还好,老祭酒跟赵相国与他同等待遇。

这一刻晏时宜才真正品出玉溪村人的不同来。

来时心头藏的那分散漫,悄然消失。

第262章 再建私塾

建私塾,依旧是玉溪村的汉子们亲自劳力。

这两年多来给村里建了好几次房子,生手也练成熟手了,简单。

妇人婆子们每日里准时给在晒谷场忙活的家汉子、家老头子送饭,完了结伴回家,一路的欢笑唠嗑。

林家林大山跟林二河也成了建私塾的劳力之一。

看着跟大伙亲手打造的私塾一点点成形,取代了曾经的晒谷场,林大山抹把额上的汗,心里既有遗憾不舍,又涌入更多的喜悦鼓舞。

“真没想到,三年不到的时间,咱村里变化这么大……大哥你说是不是?”间中歇趟,兄弟俩坐在保留下来的大槐树脚,林二河有感而发。

林大山笑笑,拧开水袋喝水,下巴往前方扬了扬,“都是希望,不是?”

“那是!要不我也不肯来干这活儿,有这累的功夫,我搁家睡懒觉不好?嘿!你别说,我亲手建的私塾,我儿子在里头读书,想想还挺美。”

“大家估计都这么想,要不外村也不会来这么多人帮忙。咱这把年纪,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但盼孩子们能过得比咱好,比咱多点能耐。天下父母心都一样。”

李富贵跟王全从垒了一半的土墙上跳下来,挤到兄弟俩旁边坐。

这俩的变化也大。

两年前看着都较显老相,如今再看,又显年轻了。

“唠私塾我可有话说了,我老娘恁抠门的人,这次大方得让我以为换了个人。”

李富贵歇下来第一个动作也是拿过水袋喝水,乐滋滋的,“老村长头前提起无偿建私塾,她是第一个赞成的。提起让周围远近的孩子免束脩入学,她也是第一个赞成的。提议由村里各家各户一块掏钱给请来的夫子发月钱,她还是第一个赞成的。我都有点不敢信,家里剩菜吃不完,留到馊了都不舍得倒的人,一口气就往村公中捐了十两银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