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从山中而来[70年代](427)

作者:杨一沐 阅读记录

毕竟,她跟这个女儿不太熟!

她只是生了这么一个女儿,可从没尽过做娘的责任。她不敢奢望这个女儿会帮助她逃离这所牢笼!

“小慧,这件事是我的错,我不该打你,求你看在几个孩子的面子上,不要离开我们,你想想孩子多可怜啊?没有阿娘的孩子很可怜的!”

张强盛像以前一样,每次打完人就会跪在人家面前祈求原谅。

现在的赵小慧再也不会相信他的承诺,她把头别至一旁,冷哼道,“我现在不想跟你说话,请你出去……”

“小慧,我是认真你,我真的很爱你,这个家也不能没有你!我保证以后再也不打你了,永远都不动手!”

这样的保证不知道说过多少次,赵小慧听得耳朵都快要长出茧子来,她依旧沉默,不说一个字。

“张余,志伟,你们快跟阿娘说几句话,求阿娘不要离开我们!”

这两个孩子从小就是跟着张强盛长大,对赵小慧的感情比较寡淡,那时他们还不明白什么是“家暴”“出轨”,只是听到自己快变成没有阿娘的孩子,心里就难受。

“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听到撕心裂肺的哭声,纵使在冷漠的人也会于心不忍。

“你跟小孩子说这些干啥?我什么时候不要他们了?余余,志伟,你们乖哈,阿娘怎么会不要你们呢?你们都是阿娘的心头宝?阿娘疼你们爱你们,不会离开你们的!”

赵小慧拼命忍住眼泪,把这两块心头宝紧紧抱着。

就这样,第二次离婚的念头又被打散了。

接下来的两个月,张强盛带她关怀备至细心呵护,甚至让她产生了恋爱的错觉,再加上两个孩子成日围在她身边,让她对这个家有了更深的眷恋。

看着那个拐着一条腿,还在做饭给她吃的男人,有那么一瞬,她感动了。

她想,现在孩子也大了,最苦的日子都过了,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这个婚也不是非离不可!

那天,她跟张强盛语重心长聊了一晚上,第二天她就去了汉江。

她不能没有收入,只要一家人一条心,钱会有的,困难也会结束的。

张强盛并没有阻拦,他现在是个废人,不能像以前一样在家砍柴烧煤卖点钱,这个家到底是要有一个人赚钱的。

虽然心里仍有担心,但他别无选择!

当你向现实妥协时,就意味着你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赵小慧在外面,张强盛在家,两人天南地北,谁也管不到谁。

刚出去那会儿,赵小慧还会按时给家里打钱,可好景不长才半年时间,家里就出现缺粮少菜的情况。

张强盛只要跟她开口,就是一顿恶骂,后面直接发展成没办法正常沟通。

两人心里都明白,这段感情已经是到头了。

可心里非常不甘,二十年的情分,也在无休止的争吵中消灭殆尽。

赵小慧不再管家里开销,每次都是俩小孩去闹事,就随便给个几百打发一下。

家里没有收入来源后,张强盛就想起已经出来工作的张哆哆,时不时就给走路去镇上用公用电话给张哆哆公司打电话。

一开始张哆哆还会耐心接听,可次数多了,她也开始不耐烦,每次都是敷衍了事。

从那以后,张强盛明白,他的人生废了!

然有时不得不承认,有的人天生就是不用操心的命。

就在他以为自己的人生到头时,命运的齿轮又开始转了起来,让他迎来人生的高光。

那就是移民。

为了发展建设城市,农村第一批移民开始了。

这次是大规模移民,土地补贴人口补助,以及低价的移民房。

对那些一辈子住在大山里的人来说,就是一场泼天的富贵。

在战争动荡的时代,祖先们为了躲避战争,不得不钻进深山,从此祖祖辈辈们都守住这片山,几十年来能走出这座山的少之又少。

就连在外开店的赵小慧一家,都只是从山顶搬到山脚下。

如今有这场泼天的富贵,自然大家都想接住,几个月没有跟张强盛联系的赵小慧,也开始询问移民的情况。

可这泼天的富贵不也是谁都能接住的。

就比如张强国。

现在的张强国住在张强盛早些年做的砖房里,祖宅年久失修再加上多年没人住,已破烂不堪,屋里都长满青苔,木板也都腐烂,根本就没办法住人。

而张强盛他们一家则在村口租了个民房,王秀花则跟他们住在一起,帮忙带孩子照顾残疾的张强盛。

现在要全体移民的话,也就意味着山上的那些房子都要拆迁,可一经拆迁,张强国就无处可去。

这不几个人都坐在张强盛家租的房子里商量着。

“依我看,虽然阿娘这么多年都是跟着阿盛一起生活,可这将来老了(过世),还不是要大家一起承担,所以这个人口的钱,肯定要一起平分。”

张强明严肃道,心里正盘算着。

那会儿县城的移民房只需要一千一平方,乡下的房子丈量出多少平方,就能拿到多少平方,且土地面积一平方补一千三百块钱,再加上人口上一个人可以补两千。

打个比如你乡下有一套140平方的房子,可以换县城的140平米的大平层,当然你还可以换一个一百平的小三平,再加上十平的仓库。

言简意赅则是花更少的钱能在县城拿到最少一套房子。

那时虽说房价不算太高,但一套房怎么算下来也有十来万,但有了这些补贴钱,就能打个对折,这么一想还是挺让人心动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