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吾为始皇,重生子婴(57)
“好汉饶命!”
“我可以给你很多钱!”
典韦咧开嘴:“老子不需要你的钱。”
噗!
一剑贯穿董翳的小腹,董翳张口吐血,双眼满是不可置信。
陈庆之淡淡一笑:“我说了,你有性命之危。
第50章 取九原,战匈奴
典韦拔出长剑,斩下董翳头颅。
陈庆之看着还未死的几名护卫,喝道:“翟王已死,你们还要负隅顽抗吗?”
侍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外面也有听到打斗声冲来的翟王侍卫,前前后后已经差不多接近百人。
这些人短暂犹豫过后,蓦的冲向陈庆之与典韦。
典韦放在董翳头颅,暗骂一声,随手持刀冲了上去。
他暴喝一声,犹如雷鸣炸响。
震得侍卫们头晕目眩,接着一刀扎穿最前面一名侍卫。
只见他挥剑砍杀,冲入侍卫当中,鲜血渐渐染红他的甲胄,染红干净的地面。
他脚下尸体越来越多,身上也添了些许伤口。
陈庆之仔细看着,他正要冲上前,便见典韦的剑卷刃,随后扔掉长剑,双手抓起一名侍卫,将之高高举起,猛地扔了出去,砸倒一排侍卫。
紧跟着他一手扣住砍向自己的一名侍卫手臂,用力一扯,这侍卫发出一声惨叫,手臂被典韦生生扯下。
典韦一脚将他踹飞。
接着,典韦纵身虎扑,抓起一名侍卫,双手各抓住他双腿,奋力一撕,剎那间,鲜血淋漓,滚烫洒下,典韦双手各拿着一半身体,旋转如飞,挥舞如轮。
嘭嘭嘭!
不少侍卫被撞倒,倒在地上,神色惊怖的看着典韦。
典韦朗声大笑:“还有谁要杀?”
他如一尊魔神,四周已经没人敢冲上去了。
陈庆之拿着董翳的人头:“放下兵器!”
侍卫们这一次没有犹豫,扔下兵器,跪倒在地。
府衙外面响起了密集的脚步声,来的并非是董翳的人,而是秦卒。
领头的正是杨虎的儿子杨钊,杨虎终归不放心陈庆之与典韦,离去前让自己儿子带人前来支援。
幸而,看到陈庆之手上的人头,杨钊笑了起来。
他才二十岁,正是羡慕英雄的年纪。
在他眼中,陈庆之与典韦孤身进入府衙,斩杀董翳,正是一等一的大英雄!
董翳已死,杨虎率领的那一万两千秦卒听从陈庆之指挥,剩余八千土卒自然不敢反抗。
整合完这些土卒,陈庆之便掌控了九原城。
九原城的城头上也升起了大秦的黑色玄鸟旗。
这一变化自然逃脱不了匈奴的观察,很快冒顿就知道这一消息。
他看着城头上的黑色玄鸟旗,眉头紧锁。
大秦的厉害,他是知道的。
尽管大秦生乱,以至于衰落不少,可面对秦军,冒顿的心里终归没有面对董翳时的那种轻松。
“攻城!”
冒顿略微思索,便做出决定,虽然不知道九原城内究竟发生什么,但是攻城是最直接的试探,也是能最快得出结果的试探。
“杀!”
战鼓声响起,匈奴用简陋的云梯开始攻城。
陈庆之站在城头上,观察着这一切,神色古井无波。
得益于董翳积累的粮草,面对匈奴的进攻,陈庆之有足够的信心挡住。
毕竟守城比起攻城要简单太多。
“檑木!”
“滚石!”
“金汁!”
“弓箭手压制!”
“都不要害怕,我们不跟匈奴人野战,据城而守,粮草充足,兵甲齐全,只要齐心协力,这些匈奴人绝无法攻破九原城!”
陈庆之井井有条的调动土卒,击杀匈奴,防止他们攻上九原城。
正如陈庆之判断的那样,匈奴攻城器具过于简陋,九原城又是城高墙厚,足足一天,匈奴人始终无法踏上城头。
在陈庆之的指挥下,守城土卒井然有序,比起之前战力竟然提升不少。
这一幕被冒顿看在眼里,一张脸渐渐沉了下来。
他心中略有不安,不知道城中究竟发生何事,这九原城归属大秦,守城比起之前又更加井然有序。
他们攻城的难度又加大不少。
冒顿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眼下最大的敌人并非诸夏,而是东胡。
东胡雄踞于辽东草原,从头曼时代开始,便是匈奴的敌人。
加上西域的月氏国,正好将匈奴夹在中间,冒顿继位以来,励精图治,灭亡月氏,但也引起东胡的忌惮,东胡与匈奴的摩擦愈发增多激烈。
当初若非东胡出兵,早在董翳入主九原城的时候,他就能占据九原。
“是战?是退?”
冒顿询问自己,一时间犹豫不决。
接下来的日子,冒顿又数次发动进攻,都无功而返。
这使得九原城内的土卒土气渐渐高昂起来,相反,匈奴则是土气低落,甚至有部落认为他们不应该围在九原城这里,而是应该四处劫掠。
伟大的匈奴人贸然攻城是错误的选择,因为他们本就不会攻城。
他们要做的就像是草原上的狼那样驱逐羊群,分割,包围,扑杀,而不是迎着看守羊圈的狗,傻子一样冲上去。
这种声音越来越多,让冒顿的心也渐渐倾向于舍弃九原城。
十五日后,冒顿正在犹豫着是否要再攻一次,便见一名百夫长神色着急的跑进来。
“大汗,不好了,秦军的援军到了!”
冒顿噌的起身,不可置信。
大秦不是已经退回关中,被这所谓的雍王、翟王隔断,秦人的援军是如何通过他们敌人的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