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吾为始皇,重生子婴(58)
冒顿出了营帐,翻身上马,快速奔驰。
很快,他来到一片高地上,目光所及,远处,匈奴斥候来回奔驰,更远处,一股股浓烟滚滚,前方隐隐约约都是秦卒。
不多时,他叫过来一名斥候。
“查探的如何?”
“回禀大汗,我们曾经靠近他们,遇到秦卒,但他们与我们交战之后,故意把我们往林子里面引。”
“我们看到刀剑的光芒,还有那林子上空有飞鸟盘旋,里面应该有不少的秦军。”
斥候认真的汇报着自己查探到的情报。
冒顿握紧马鞭,他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秦人究竟是如何通过上郡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快得到了。
冒顿从一支冲入上郡的匈奴军队那里得到消息,雍王屡战屡败,秦人已经快要占据上郡了。
“天不遂我之愿啊。”
冒顿摇头叹息,他已经决定撤军了。
一旦上郡被秦人占据,那么援军会越来越多,匈奴还有东胡这个敌人,不能竭尽全力与秦人作战。
第51章 夜袭匈奴,一击远遁
九原城头,陈庆之遥望着匈奴大营,典韦站在他的身侧,手持一柄大钺,他自豪的道:“这段时间,匈奴的进攻都被打退了,我们守住了九原城。”
陈庆之道:“我们要的不单单是守住九原城,更是驱逐匈奴。”
典韦大声嚷道:“好!我听你的!”
陈庆之沉声道:“典韦将军,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匈奴的各支队伍都在返回?”
典韦细细回忆了一下,好像还真是如此。
先前匈奴包围九原城后,派出各路兵马四处掳掠,那时候典韦还问过陈庆之匈奴为何分兵。
近些日子,匈奴这些四处掳掠的兵马似乎都回来了。
“莫非,匈奴人要准备来一次大的进攻?”
典韦神色凝重,原本包围九原城的匈奴人就不少,如今又汇聚这么多,这一次攻城对他们而言压力绝对不小。
然而陈庆之却摇摇头:“不,匈奴并不是要攻城,他们极有可能是要撤军了。”
典韦顿时惊讶的看着他,虽然一向相信陈庆之的判断,但是匈奴仍然占据优势他们会这样轻易的退兵吗?
陈庆之解释道:“先前我让杨虎将军去集结残余秦卒,做出有大军支援的假象,算算时间,杨虎将军差不多也该成功了。”
“匈奴人攻打九原城屡次失败,又发现有大军支援,换做我一定会撤退,因为在辽阔的草原上,还有一个更加的强大的对手东胡,对匈奴虎视眈眈。”
典韦咧嘴大笑:“这不是说我们马上就可以结束战事了。”
陈庆之微微颔首:“我打算今夜出兵偷袭匈奴!”
说起战斗,典韦脸色一肃,他盘算一下:“好,我亲自领兵。”
陈庆之道:“这一战,一击即走,不要与匈奴人纠缠。”
典韦拍着胸脯道:“我明白你的意思!”
他转身下了城头,前去调集兵马。
入夜,典韦与杨钊率领三千秦卒悄悄出城。
今夜乌云遮月,视线晦暗,正是视线受阻的时候,对偷袭大营有着极大的帮助。
典韦与杨钊带着秦卒快速向匈奴大营奔袭而去。
作战之前,陈庆之早已与他们详细说过,因为夜色,不单单匈奴土卒看不清人,他们也看不清。
所以绝不可陷入纠缠,那样只会让他们慢慢被匈奴人困死。
此战如同刺客杀人,一击之下,立刻远遁,不管成与不成都不要停留。
典韦与杨钊只率领三千人,开始进攻后,他们立刻释放火箭,点燃匈奴大营,随后一路向北杀,杀出来之后不要聚集土卒,而是向着黄河奔走,最后沿着黄河边向东走,等到天明辨明方向,返回九原城。
说白了,夜战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最简单的规划反倒有利于土卒的行动。
马衔枚,人无声。
匈奴大营已经出现在典韦与杨钊的视线里面。
杨钊张弓搭箭,他在边塞这些年,常常打猎,再加上父亲杨虎教导,练就一身百步穿杨的神箭术。
“倒!”
弓如霹雳弦惊!
箭矢横空而过,贯穿哨楼上的守卫,守卫倒了下去。
紧跟着,杨钊连发八箭,箭矢上绑着燃烧的松油,每一箭都射中一顶帐篷,帐篷瞬间被引燃。
剎那间,火焰冲天。
“杀!”
典韦怒喝一声,冲了出去,三千秦卒怒吼。
从蒙恬将军冤死之后,他们流浪在九原郡,这两年,眼看着被自己驱逐的匈奴人耀武扬威,甚至重新占据九原郡。
每个人的心底都蕴藏着一股怒气,可惜他们成了流浪的无名之人,哪里还能与匈奴作战。
如今,不一样了。
大秦那边来了新的将领,他说蒙恬将军会被平反,会树碑立传,他们也会重新被接纳,回到大秦,成为老秦人。
三世皇帝陛下不追究他们任何责任。
过去这一段时间,匈奴攻城,屡屡失败,他们在陈庆之将军的指挥下,失去的心气渐渐回来,今夜主动出击,火烧匈奴大营,将会把他们的土气彻底带回来,让他们洗去铅尘,重新成为那一支战无不胜的虎狼之师。
典韦挥舞大钺,一击便将一名匈奴土卒劈成两半。
杨钊挥剑,身形矫捷,每一剑必然刺穿一名敌人。
秦卒们一边杀敌,一边放火。
他们完全没有停留的意思,始终向着北方跑。
匈奴在夜里遭遇到突然袭击,人乱马惊,冒顿更是连甲胄也顾不得穿,就要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