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吾为始皇,重生子婴(75)
尤其是大秦虎踞关中,傲视关东,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三世皇帝子婴会向着关东诸侯展露出自己的爪牙。
咸阳城内,子婴没有一时一刻的休息。
朝堂上下一心,在诸葛孔明与高颎的带动下,官员们齐心治国,使得大秦的国力在不断发展。
子婴皇帝感受着自己身体内充沛的精力,他的雄心再度燃烧起来。
曾经做过的事情他将再做一遍,曾经犯下的错误他将不会再犯!
在子婴带着诸葛孔明、高颎励精图治的时候,彭城之内,项羽亦是在下一个决心。
一个相对而言,不是那么好下的决心。
“三川郡,颍川郡本就地势狭小,塞入一个塞王一个河南王已经很拥挤。”
“再多一个韩王成力量太过分散,很容易被秦人各个击破。”
“依我看,还是将韩王成叫来,免去他的王位,让塞王与河南王分了他的地盘。”
曹咎认真的说着自己的建议。
一旁的范增并未开口。
曹咎的这个建议其实是针对于郝昭这一次东出函谷关设定的。
塞王司马欣的力量太弱小了,完全不足以抵抗秦军。
不可能每一次郝昭东出,项羽都要率领楚军去支援,那这样的话楚军迟早会被累死。
曹咎的建议是可取的。
但是项羽也清楚他一旦这样做了,本就离心的诸侯只会更加离心。
范增沉声道:“大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项羽看着范增与曹咎坚定的目光,终于点了点头。
随后,曹咎率领一支一千人的楚军直奔阳翟城。
韩王成还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丢掉王位了,复兴不到一年的韩国也将再度成为历史。
直到曹咎入城的时候,韩王成还摆下宴席,请曹咎上座,自己小心的陪笑。
曹咎看着韩王成,皮笑肉不笑的道:“韩王,您不曾随大王一起攻打函谷关,屡次抗争秦军也是屡次失败,您还有什么资格继任这韩王之位?”
曹咎取出项羽的诏书,放在桌案上。
他带来的一千楚军还在王宫之外,曹咎孤身一人,却毫无惧色,他淡淡的看着韩王成,坚信韩王成没有胆量杀他。
韩王成愣在原地,手中的酒杯都没来得及放下。
他怎么啥事没做,自己韩王的位置就没了?
若是换了有血性的人,这个时候必然是要动手反抗,杀了曹咎,不管能不能赢,先和项羽打一仗。
可惜韩王成不是那样的人,他颓丧,灰心,却啥也不敢做。
曹咎冷哼一声,他早料到韩王成是这样的人。
塞王司马欣、韩王成、河南王申阳都在,三选一为什么选择韩王成,还不是因为知道选择另外两个很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韩王成没有任何反抗,哪怕曹咎只带了一千人,却还是顺顺利利将韩王成带回彭城。
韩王成被免去韩王之位,他的土地亦是被申阳与司马欣瓜分。
至于韩王成本人则是被囚禁在彭城,每日都被监视,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这对项羽来说只是一件小事,对曹咎而言是他值得骄傲的战绩!
但是对另外一些人来说便是可以攻讦的借口。
刘邦以义帝熊心之名发布诏书,斥责项羽无缘无故罢免韩王成的韩王之位,同时号召诸侯前往赵国邯郸约盟,共同盟誓守望相助,任何一人的王位都不能被随便罢免!
义帝熊心的诏书确实惹得不少人心动,毕竟韩王成的下场就在眼前,谁也不愿随随便便就舍弃自己的王位,这可都是拿命拼来的。
可同样面对这一份盟誓邀请,也没有几个诸侯赶过来。
毕竟来了可就要真的面对项羽的攻击!
一时间,诸侯暧昧。
蓟城,刘邦悠闲的与张良下棋,对诸侯的反应他心知肚明。
但他也知道诸侯一定会派人来。
只不过来的人一定是小心谨慎的低品级官员。
“项羽免了韩王成,散了人心。”
“接下来只要我们休养生息,便可趁机扩张了。”
张良放下棋子,说起接下来的第二步。
刘邦道:“如今我们被堵在这燕国之地,要想扩张只能与赵国开战,眼下以我们与赵国的关系,怎么能对赵国动手?”
刘邦困惑不已,他如今全取燕地,虽然实力增长,但是也被困在燕地。
张良摇摇头道:“我们可以联络他们一起,这一次约盟便是最好的理由,义帝陛下亲下诏书,没来的自然要去征讨,如此才能确立义帝威严。”
“我们与项羽之间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关系,项羽一旦没了秦军的威胁一定会先消灭我们。”
“他罢免韩王成,就是为了增强司马欣与申阳的实力,进而可以帮助他抵挡郝昭,他这样做的目的不言而喻。”
“我敢断定,项羽在休整之后,一定会再次动兵,要不就是齐国,要不就是赵国。”
“如此危险之下,赵国与齐国若不先动手,只要项羽大军一到,就会陷入被动,那时候大王纵然去支援,也未必能取得效果。”
“陈馀和田横都是极聪明的人,他们不会认识不到这一点,与其等到项羽前来攻打他们,不如先下手为强,吞并诸侯,增强自己的实力!”
刘邦点了点头,对张良的话语十分赞同,燕地人口不多,但宇文虚中在刘邦会盟陈馀,支援田横的时候,出使东胡,如今归来便已带来好消息。
刘邦可以向东胡借兵,这就大大增强了刘邦的实力。
“既然如此,那我就修书给陈馀和田横,然后等到时候看看谁会不来参加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