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秦:吾为始皇,重生子婴(88)

作者:白胖的肉包 阅读记录

面对老者苦劝,李左车再度哀叹,只得摇头:“我知道了,既然三老是这样想法,那这蔚县确实不必再守,我这就下令打开城门,归顺大秦!”

三老与豪强相视一眼,无不松了口气。

计议已定,李左车立刻下令,同时亲自随壮出城投降,以示自己诚意。х

当城门打开,李左车随壮走出蔚县,秦军那边亦是中军大开,陈庆之在归来的典韦护卫下,快马奔驰而至。

李左车看到陈庆之身边并无其余侍卫,心中感动。

对方竟然不担心自己要故意伏杀他。

“见过陈将军!”

“广武君不必多礼,能得广武君,纵然此时匈奴再来,我们也不怕了。”

陈庆之毫不吝惜夸赞之言,让李左车都有些不好意思。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自问还是有些本事的,但对比起陈庆之也未必强多少。

陈庆之这样说完全是在抬举他。

随着蔚县归降,大秦彻底一统代郡,兵锋如一柄锋锐的匕首,抵在燕地与赵地的后腰上,掌握住针对燕赵的主动权。

陈庆之要防范燕赵之地对代郡发起反击,也没有回去九原郡,而是留在代县,统筹一切。

同时陈庆之攻取代郡的消息也迅速流传开来。

三世皇帝子婴与刘邦、陈馀几乎是一同确认这个消息的。

刘邦与陈馀距离陈庆之很近,得到消息很正常,然而子婴远在咸阳,却能如此迅速得到消息,足见大秦的消息传递之快。

咸阳城,诸葛孔明、高颎二人疾步赶来。

陈庆之攻取代郡的消息他们当然是得到了,这突如其来的捷报打乱了他们原本的计划。

章台宫内,子婴正看着地图,他在想是否可以进一步扩大战绩。

诸葛孔明一进来,看到这一幕,立刻便明白子婴的意思,躬身道:“陛下,不可再战,再战,项羽刘邦等人就要联合了。”

第78章 各有心思

诸葛孔明的话打消了子婴的想法,他轻叹口气,感到十分可惜。

不过代郡的攻取一定会让刘邦与陈馀成为惊弓之鸟,若这时候再继续扩大战果,的确有可能使刘邦、陈馀放弃与项羽之间的矛盾,关东诸侯也能再度联合。

“丞相说的不错,且再等待一年吧。”

诸葛孔明道:“陛下圣明。”

子婴摆摆手:“找二位丞相来,原本便是为的是否要继续攻战之事,如今倒也不必讨论了,剩下的封赏之事,就交给二位丞相。”

“唯!”

“除此之外,李牧将军于诸夏有功,朕想要给他立碑列传,这篇传文就交给二位丞相了。”

“唯!”

诸葛孔明与高颎都知道子婴这是为了笼络李左车。

陛下继位重视人才,从陈庆之的奏报上来看,李左车无疑是人才。

对人才,未必一定要加官进爵才能让他归心,当加官进爵也是基础,但若能做些更进一步的事情,效果往往会更好。

三世皇帝子婴二年,九月,代郡,代县,郡治所在。

一座石碑屹立而起。

石碑上是一篇读起来雄浑有力的传文,记叙的正是李牧驱逐匈奴的一生,给予李牧高度评价。

陈庆之带着典韦、李左车以及一众将土,代县三老,豪强,前来祭拜。

陈庆之讲述了李牧忠诚、传奇的一生。

“在陛下眼里,没有秦人,赵人,只有诸夏子民!”

“李牧将军是赵人,也是诸夏之人,他领兵驱逐匈奴,为的是诸夏,故而陛下要为他立碑立传,传谕后世。”

“陛下常常与我说,不可苛待六国之民,因为六国之民与秦民一样,都属于诸夏,我们是同胞,是炎黄之脉,理当如手足兄弟!”

“今日陛下为李牧将军立碑,正是表明陛下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陈庆之很会抓住机会,李牧在赵人心中地位极高,当年始皇帝一统六合,攻赵的时候遇到大麻烦,最后用了离间计方才杀掉李牧,毁掉赵国长城。

如今三世皇帝亲自给李牧立碑,便是要收买赵人之心。

陈庆之并不知道赵人会如何,但他可以确定李左车的心一定是被陛下收服了。

他看了眼眼眶发红的李左车,没有说话。l

邯郸,刘邦还未离开,项羽大军就在河内郡,刘邦不敢走,他必须在这里配合陈馀一起挡住项羽。

至于田横那边如何,他们也不知道,只希望田横能切实威胁到彭城,否则项羽一定不会撤兵。

刘邦与项羽敌对那么多年,再了解不过了。

只是他没想到秦军动作这么快,代郡的夏说又这么蠢。

如今秦军取得代郡,威慑燕地赵地,他们双方已经是腹背受敌,形势可谓危险到极致。

刘邦正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办的时候,陈馀匆匆而来。

他一看到刘邦,便立刻告罪:“夏说犯下大错,以至于秦人攻下代郡,是我的错。”

刘邦脸上带笑,摆摆手道:“不必如此,不必如此,这事情谁也没有想到,眼下最重要的不是追究责任,而是要确定好接下来该怎么办。”

陈馀沉声道:“敢问燕王,是否要与霸王议和?”

秦人兵锋锐利,果然吓到陈馀。

刘邦犹豫着,少顷后,方才迎着陈馀的目光:“说实话,我还在犹豫,无法确认是否该立刻议和,一来霸王性格暴烈,我们之前与他已经是水火不容,相互交战数次。”

“如今贸然议和,他未必同意,甚至可能会趁机杀掉我们!”

“但是若不议和,秦人止步于代郡最好,可若是秦人不打算停下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