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汉(116)
吕雉这才放下心来,抱着地图,沉沉睡去。
汉六年十月(前202年),洛阳南宫,朝会大典。
皇帝南面坐,皇后稍西,诸侯、群臣依次而进,山呼万岁。礼毕,帝后赐坐,众人再拜而受。刘邦龙颜大悦,笑言:“朕直至今日才体会到做天子的快乐。”
叔孙通搬出《汉仪》,一字一句地在大殿上宣读,群臣肃穆,鸦雀无声。
朝会结束,皇帝设宴,赐酒食,殿上欢声笑语,君臣尽欢。
汉六年正月初一(前201年),群臣进宫拜贺。叔孙通联合天下儒生,上书奏请为皇后的两位兄长赐爵,以为恩泽侯,共有一万名儒生请愿。
刘邦环视左右,左右皆言:“吕氏功在社稷,当封。”
于是,刘邦为二人裂国封侯,吕氏家族至此风头无二。自此,外戚作为一股势力登上了政治舞台。在两千多年封建时代里,涌现出无数外戚,却从未有一个家族抵达过吕氏的起点。
过了几日,刘邦大封功臣。群臣集于洛阳别宫正殿,论功。
樊哙,是武将中最年轻的一个,自刘邦起兵时,每战,樊哙均有功。如今他又娶了皇后的妹妹,可谓是前途无量。
刘邦想抬举樊哙,于是问武将们,征战天下时,谁的功劳最大?
众将议论开来,共同推举曹参。
刘邦郁郁不乐,力排众议,举萧何为首功,封为酂侯,食邑一万户。
萧何此时在长安修建宫室,并不在场,众人纷纷表示不服:“臣等披坚执锐,少则十几战,多则百余战,攻城略地,大小有差,而萧何无汗马功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刘邦问道:“诸君知猎否?”
众曰:“然。”
刘邦:“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兽耳,功狗也。至于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承受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众将士哑口无言。
曹参,封平阳侯,食邑一万户。
众将说张良无功,不得受封。刘邦说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此子房之功也。子房的功劳,远在诸臣子、诸王之上。请先生自择齐地三万户为封邑。”
张良谢恩:“臣遇陛下于留地,请以留地为臣封邑。”
刘邦应允:“先生辅佐朕定天下有功,那就以留地三万户为先生封邑。”
张良再拜而谢:“陛下得天下是天命所归,臣不敢受三万户,一万户足矣。”
于是,以留地一万户为张良封邑,与萧何、曹参一同受封。
刘邦封了二十多名诸侯,封樊哙为舞阳侯。
又过了数日,刘邦从复道上看见一群武将坐在沙地上交谈。他心生疑惑,于是问左右:“这群人接连数日坐在沙地上,是在说些什么呢?”
张良笑言:“这些人打算谋反,陛下不会不知道吧?”
刘邦大受震惊:“如今天下初定,他们为何要反?”
张良说:“陛下起自布衣,凭着这些人得了天下。然而您所封赏的都是自己亲近宠幸之人,所杀戮的都是自己厌恶之人。众将士计算功劳,竟发现依照陛下的手笔,天下土地根本不够封赏全军。又因为这些人素来与您不够亲近,恐遭杀戮,故而聚在此地,商议谋反。”
刘邦脸色铁青:“先生有何妙计?”
张良:“臣建议陛下先封赏众所周知的您所讨厌的臣子,以安众将之心。臣斗胆问陛下,您最讨厌的人是谁呢?”
刘邦说道:“自然是那个小人雍齿,若非雍齿反叛,朕何苦至于斯?朕多次想杀他,后来他又屡立战功,最终没有杀他。”
张良:“那就先封雍齿,这样众臣子心中有了盼头,就不会再有谋逆之心了。”
于是,朝议之时,刘邦召见雍齿,当众封他为什邡侯,食邑两千五百户。众臣子见雍齿封了侯,心想自己的功劳不逊于雍齿,且没有像他那样多次得罪陛下,迟早会得到封赏,于是一个个把心放进了肚子里。
汉六年正月底,刘邦分封全部功臣,共一百四十三人,众将士心满意足,“谋反”危机也得以解除。
朝会结束后,张良留在殿中,与帝后共进午膳。
席间,刘邦感谢张良的计谋。
张良连说自己不敢居功,一眼瞥见吕雉,于是问道:“臣斗胆请问皇后,您最讨厌的人是谁呢?”
吕雉说道:“妾身是大汉的皇后,是天下女子的楷模,应当克己复礼以为天下之先,妾没有讨厌的人。”
刘邦大为赞赏:“皇后是天底下最贤淑最温柔最善良的女子,朕何其有幸,得此佳偶!”
吕雉靠在刘邦肩头,羞赧一笑。
张良含笑看着她:“是吗,臣不信。”
吕雉火冒三丈:“朕是大汉的皇后,陛下许我帝后同尊,留侯是在质疑朕的威信吗?”
张良吓得筷箸都掉在了地上,忙避席道:“臣不敢。”
吕雉问左右:“依大汉律例,触怒皇后,当何罪?”
左右答曰:“并无先例。”
吕雉又问:“触怒皇帝,当何罪?”
左右答曰:“当诛!”
张良磕头如捣蒜:“皇后娘娘,皇后陛下,请饶了臣吧!”
吕雉怒火正盛,别过脸去。刘邦也为张良求情:“子房是无心之过,念在他曾经教导过盈儿的份上,请皇后宽恕他。”
吕雉从牙缝里挤出四个字:“下不为例。”
张良再次谢恩,侍从为他换上了新的餐具,君臣三人宴饮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