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甄嬛重生之再入后宫(5)
之后又向他们说出,想要接安陵容进府的打算。
甄父甄母认为,在宫中多一个人照应是极好的,就让甄嬛看着去安排。
翌日一早,流朱便把安陵容和萧姨娘接到了甄府。
安陵容自是少不了一番道谢。
甄嬛则让她把甄府,当成自己的家,不必拘束客气。
谈到安陵容一切可还顺利之时,流朱大咧咧的说道:
“还说呢,方才去客栈,那老板以为安小主奇货可居呢,硬是不让她走,结果被我好一通吓唬,给打发了。”
甄嬛看流朱说话时神气的表情,忍不住笑了起来。
像流朱这样活泼开朗,又聪明的性子,甄嬛真是喜欢的不得了。
曾经失去的,如今再次拥有,她如获至宝。
用过晚膳之后,甄嬛正在闺房看书。
按照上一世的时间来看,今晚甄远道会来叮嘱她一些事情。
甄嬛看书,也全当在等他。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甄远道果然来了。
他叮嘱甄嬛:
若无完全把握获得皇上恩宠,就要懂得韬光养晦,收敛锋芒。
他不指望自己的女儿日后能大富大贵,宠冠六宫。
只希望她的掌上明珠能舒心快乐,平安终老。
也就是这一日,甄嬛知道了浣碧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
也知道了浣碧的母亲,是罪臣之女的身份。
上一世甄嬛听到浣碧的身世,除了震惊之外,并没有过多别的情感。
但如今从甄远道的话中,甄嬛再次体会到了: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的含义。
就如同上一世,她去甘露寺之前的那三天,对胧月所付出的心思,与筹谋是一样的。
父母对子女的担忧,是深植入骨髓的。
甄嬛明白甄远道心中,对浣碧的亏欠和对她未来的担忧。
便对甄远道说道,将来如果有机会,一定会给浣碧指个好人家。
和女儿说了这么多,甄远道心中的石头也算是落下了。
没过多久,宫里就派人传来了晋封的旨意,甄嬛被封为正六品常在,赐号“莞”;
安陵容被封为正七品答应;
而沈眉庄则如前世那般,被封为了贵人。
三人都是于九月十五号入宫。
从传旨的公公口中得知,夏冬春给了教习姑姑好大的脸色。
甄嬛知道,她只是一个小小的角色,很快就会被华妃料理掉,所以一点也没把她放在心上。
公公传完旨,留下了芳若来教导甄嬛和安陵容的礼仪。
甄嬛再次见到芳若,只觉得十分亲切。
因为上一世,芳若明里暗里,也帮了她不少的忙。
自从甄嬛出宫到甘露寺之后,皇上不愿意见任何和她有关的人,就把芳若调离了御前,到了太后宫里任职。
但芳若到甘露寺,送太后交代的佛经之时,对甄嬛却没有半分责怪与为难。
甄嬛觉得芳若这人,十分稳妥可靠,对她就更加礼遇了。
但是说到“莞”这个封号,甄嬛就很是奇怪。
上一世甄嬛不知道“莞”这个字意味着什么,但皇后自然是知道的。
以甄嬛对皇后的了解,她断断不会看着皇上这么抬举一个女子而不加阻拦。
那为什么封号还是赐下了?
由此可见,皇后的话在皇上面前有多么的不管用!
甄嬛仅凭想象,就能想到皇后明明不希望皇上做一件事时,还能表现的十分大度的嘴脸。
这老妇惯会收买人心的!
甄嬛虽然对宫中之事,了如指掌。
但她还是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认真的听芳若讲下去。
当芳若说到华妃娘娘凤仪万千,是汉军旗的翘楚。
就算是满蒙八旗都放在一块,都不及华妃娘娘凤仪万千的时候。
甄嬛却在心里感叹:
即便是这样明媚,不可一世的华妃,到最后,不也是落了个撞墙而死的下场。
甄嬛想前世,她对华妃的恨,大多也有皇后的功劳。
华妃跋扈,做事雷厉风行,又不屑与和她争宠的女人交好,所以树敌众多。
皇后一直把华妃当成眼中针肉中刺。
时不时的,让华妃替她背锅。
华妃那没心眼子的,哪里斗得过经常吃藕为生的皇后。
第5章 【皇后的算计】
甄嬛不得不佩服皇后,她不仅能忍,还能装。
她一面假仁假义的,说自己是母仪天下的皇后。
一面又费尽心机的,除掉皇上的孩子。
之后,又出其不意的,让华妃当替罪的羔羊。
她是笑面虎,又是那软刀子。
刀刀扎在人心上,但你又不得不主动念她的好。
甄嬛现在想来觉得自己真厉害——
在那么险象迭生的后宫,她居然能打败所有人,坐上太后的宝座。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很快就到了九月十五进宫的日子。
临行之前,甄母千叮咛万嘱咐,让甄嬛千万要懂得心疼自己。
后妃间相处更要处处留意,不要与人争执起事端。
能做宠妃固然好,但是自身性命更紧要。
甄嬛拜别父母之后,反复在心里想父亲母亲的叮嘱。
她觉得前世的自己太过要强,处处都要与人争口舌之快,也因此给自己招惹了很多麻烦。
她提醒自己,这一世一定要时刻谨记父亲母亲的话,该服软的时候一定要服软。
毕竟只要与大事无碍,服个软又死不了。
想到这里,甄嬛不禁又湿了眼眶。
别人的父母,大都希望自己的女儿,到后宫之后出人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