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谁懂啊,系统被始皇截胡了(123)
“你未免看错了李某,李某断然不是如此小人…”
后胜一脸敷衍的点头,继续指着纸包说道:“这纸和盐,还有商号,我听说都是这国师弄出来的。”
“只要李丞说服秦王与我们齐国互不打扰,我齐国便愿助李丞重新夺回话语权。”
后胜能来秦国做说客,自然不会打没有准备的仗,来之前就已经将事情都摸得清清楚楚。
知道李斯的软肋,也知道李斯的小心思。
至于这国师,后胜自然也不会往齐国揽,要是影响他的地位就不好了。
李斯是讨厌黎姜,讨厌自己在朝堂上的威信一次次被黎姜挑衅。
但不代表他分不清忠奸,他清楚的知道黎姜对大秦的贡献。
至于后胜说的拿回话语权?
用后胜拿?他自己不会拿?
这话语权有什么用?莫不如和他说我帮你找人做了黎姜让他动心。
李斯摇头道:“不管是谁,只要一心为我大秦着想,那就是我大秦的肱股之臣,忠臣良将!”
“今日在下在朝堂上对国师退避一射之地,那也是证明在下不如国师多矣。”
李斯这话真心吗?
是个人就能听出来是假的,他并不觉得他对比黎姜差哪里。
但同样,也是他的真心话,他希望他辅佐的王朝,乃最强王朝。
一个空有头衔的国师,不足为惧,但若是耍手段驱逐一个黎姜。
那未来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黎姜”出现。
耍小手段终究不是正道,他要的,是证明给王上看,他是对的。
就如同当初王上下逐客令时,上书力谏客不可逐的《谏逐客书》。
就如同他当初建议并六国,先攻取韩国,再逐一消灭各诸侯国。
他终究会和王上证明,他是对的。
后胜说服失败,就采取第二政策。
反正他来的目的,又并不是真的来说服李斯的。
他是来捞钱的。
“那若是秦王想要出兵取齐,在下倒是可以帮秦国游说齐王。”
说完后胜清咳两声。
“想必秦国多年来东征西讨,兵力锐减,在下倒是可以说服齐王,尽力一试,兵不血刃。”
“就是~这个~游说齐王,在下也是需要担很大的风险……”
李斯面上笑嘻嘻,心里却咒骂后胜不要脸!!
这哪是来秦国谈判来了?
这分明是来秦国赚钱来了啊!
“此事在下需要同王上商讨,就是不知道后胜兄,觉得多少才够?”
李斯笑眯眯说道:“后胜兄弟,你也知道我大秦东征西讨,实在是…在下也只能同王上再说一说,绝不让后胜兄长为难。”
第二日,昌平君精神抖擞的出现在朝堂上。
众人纷纷暗暗打量昌平君。
虽说骨瘦如柴的,但精神状态…还好?
“本王欲派兵进军辽东攻燕,再移师西攻代。可有哪位大将,愿带兵前往?”
第107章 昌平君请命
攻打燕国和代国,都是小国,兵力不足以同如今的秦国抗衡。
大家自然而然的都想出去挣这份功劳。
可有人先他们一步,站了出来。
昌平君得了黎姜的准话,又深觉黎姜说的有理。
若是真就在咸阳城一心求死,背着污名连累扶苏,倒不如出去拼杀战死沙场。
至少旁人再提及他,也会称赞一声为国捐躯。
于是,在朝臣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先站了出来。
“王上,臣愿带兵出征,为王上攻下燕国与代国。”
黎姜目光看向昌平君,此时的他,哪里还有初见时那般缓带轻裘。
瘦弱的身躯,凹陷的脸颊,身上宽大的官袍,就像快要油尽灯枯了一样。
昌平君说他愿意带兵,看样子是已经想好了未来的路。
嬴政已经让蒙恬带人前往楚国安抚楚国百姓,规划建设会稽郡。
之前嬴政和黎姜已经在那里呆的时间够久,自然而然不需要再多费什么功夫。
老百姓其实最容易知足,只要吃饱穿暖,生活安乐,他是不会关注自己的统治者换成了秦国还是什么国?
这倒是让蒙恬省去了很大的力气去做百姓的工作。
自从昌平君站出来请命,朝堂上的气氛又多了一丝尴尬的气氛。
最后还是尉缭站出来:“王上,昌平君…大病初愈,还是应该多休息休息,好好将养将养身子…”
“是啊,昌平君还是多休息休息…”
冯去疾也站出来劝道。
刚受了伤,又死了儿子,这身板子一阵风就刮跑了。
到时候你站在战车上,刚喊完进攻,回头一看人刮跑了。
这不是闹呢么?
或者还没到燕国,人就死半路上了,这不是出师不利么?
嬴政也赞同的点点头,昌平君这种情况,他要是还派昌平君出去,郑妃得怎么想他?
朝臣怎么想他?
派出去个病殃殃的,这不就是盼着人家战死沙场呢吗?
“王上!”
昌平君毫不退缩:“王上,臣身体已经将养好了,臣即刻就能带兵出征,请王上准许。”
“昌平君,你的心情,我们大家都理解。”
王绾站起来劝道:“但你也要顾着自己的身子,等你养好了身子,再领兵出征也不迟。”
群臣又开始了下一轮的劝说。
他们是真的担心昌平君的身子么?
他们是担心昌平君如同传言那般,悲痛之下直接率兵反了大秦啊!
谁知道昌平君会不会悲痛之下,将儿子的事算在王上身上,算在秦国身上?
他们打着为昌平君的旗号,目的只有一个,将昌平君留在咸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