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水浒传+金瓶梅同人)西门大官人在北宋末年(152)+番外

作者: 鸦泉 阅读记录

既然是秘密行事,那卿卿一个外省小官,又是怎么知道的?”

“对此有两种说法,一是如史载所说:事不密,船员偶得知。

卿卿有一造船厂,起事前就已经打造次出一支成熟的远洋船队、一支内河船队,海洋、内河皆通航南北。如果说船员偶然得知消息,也是有可能的。

还有一说,卿卿在金国的密探窃得情报。当时密探之王乔郓哥的前辈钱三,已经将情报网铺到了金国境内,由密探窃取到的情报。

但不管样,这两种说法都共同说明了一件事:鲁太·祖在起事之前,就已经颇有实力。

至于连金灭辽一事不可行,就更说明了卿卿卓越的军事政治天赋。

后来的历史发展,也证实了他的精准预判:与金盟约一事,不可行。”

“【京问帝言:国策机密,汝何得之?

帝言:事不密,船员偶得知。】”

……

蔡京脸色阴沉,看着西门卿的眼神冷酷至极,“如此机密国策,你如何能得知?!”

西门卿表情看上去有些微忐忑,强自镇定道:“出使金国的特使一时疏忽保密,我的船员在港口卸货时,偶然听到的。”

蔡京追问:“泄露之人是谁?”

西门卿张口就来,“船员哪里识得朝中相公的真面目,因此在下也不知是谁。”

蔡京紧追不舍:“何时探听到的?”

认不得人是哪个,什么时候听到的总记得吧?

西门卿直接道:“大约是在入冬时罢,具体哪一日,却是记不得了。”

再追问下去,也总有其他话来搪塞。

蔡京索性不再追问,转而问道:“盟约之事,为何不可行?”

西门卿本来也不在乎蔡京信不信,于是也直接回答:“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互相牵制,天下方才得享六十年太平。”

“眼下之时,恰如三国之时。若非三国皆存,便是一国独大。”

蔡京直接就是:“我圣宋自当一国独大!”

小名系统吐槽:[谁给你的自信,雪乡二圣吗?]

“……”西门卿按他自己的思路走,“大宋自澶渊之盟后,安享百年太平,兵士怠于拼杀,一时恐不能与蛮野金兵为敌。”

这话就说的,就有点不客气了。

我就直说了吧:大宋兵士不行!当然,主要还是皇帝和大臣不行。

不然你叫李二凤来看看?退一步,叫雪乡大圣别逼逼,全听二凤同姓本家李纲的,就也行了。

蔡京又是一句:“我大宋兵士百年来以逸待劳,战则勇武!”

小名系统:[你自己听听说的是什么话?以逸待劳百年,你都没这么命长!大宋军队的‘冗兵’有多严重,你心里没点数吗?]

西门卿:[蔡京不是庸人,未必不知。他只是不屑听、不愿听也不会信我说的话而已。]

区区一介商人,竟妄谈国政?

蔡京紧接着又说:“大宋的敌人是辽国,盟友才是金国,作何去与金兵交锋?”

“而眼下的辽国,卧榻之侧一只病猫而已,何足为惧。与金联盟,南北夹击,必能收复燕云。”

小名系统:[如果用钱短暂地赎回快乐了一把也算的话,那就算吧。]

西门卿不去纠缠能否收复燕云,只是说:“太师既言辽国为卧榻之侧一只病猫,金国便是家门之外一头饿狼。杀病猫,而引饿狼,大宋岂不危矣!”

蔡京:“且不说金国究竟是盟友,还是饿狼,那在西门大官人眼中,大宋是什么?”

咬牙切齿的西门大官人,昭示着蔡京已然怒了。

西门卿一时沉默。

小名系统:[一块肥肉!大宋就是一块肥肉!]

蔡京见西门卿无言以对,傲然道:“我认为大宋是一只吃饱歇足的猛虎。即便金国是饿狼又有何惧?”

小名系统:[大宋吃没吃饱不说,你蔡京一干奸臣,肯定是吃饱了的。]

西门卿回答蔡京之前的提问,“然我觉得,大宋乃似一头脑袋和躯干吃的痴肥,踩地的四肢却瘦得稻草秆一般纤细的肥猪。”

猪脑袋是宋徽宗和蔡京为首的‘六贼’,朱躯干则是大宋官吏,稻草秆也是底层百姓。

如此比喻,可谓毒辣。

“咵嚓!”

蔡京将手边茶杯掷在地上,碎片四溅。

“那你西门大官人呢,是这头猪的头、躯干,还是四肢?!”

“西门大官人这几年生意做得可大了去,赚得也多了去,你吃饱了吗?难道你是稻草似的四肢?!”

西门卿默然不语。

片刻后,道:“我欲做喂肥四肢的农夫,然遭人抢了食盆。”

蔡京冷哼一声:“哼,我以为你西门大官人今日来见本官,是来当一次谏臣的呢!”

“原是求到本官头上了?”

蔡京终于是恼羞成怒了,但难道他乖巧乞求,他蔡京就会放弃参与抢夺盐场吗?

做梦时在说什么胡话呢!

西门卿看着强撑精气神,“谏臣要当,盐场一事也愿太师援手。”

他是谏臣,那谁为君王?蔡京吗?

蔡京讥笑一声,“哈。朱太尉所言不差,你当遵命,进上精盐。”

“就算盐场赚得少了,亦还有诸多生意进项,于西门大官人而言,九牛一毛尔。”

西门卿只是说:“太师可知,仰赖盐场而活之盐民、盐商,多达三万余人。”

“在下诸多生意,也养着诸多人口,岂能天长日久供养三万盐民?”

“若盐场不可盈利,天长日久,盐民如何得活?”

蔡京并不理会,反而面露快意,“西门大官人自行想法儿罢,本官无能为力。翟谦,送客!”